--巴人作为中国古代民族之一,在 历史的长河中闪耀了 数千年。从替周武王为先锋攻打商纣王起,就不断现书史册;然而这一民族在唐太宗镇压陕西商洛山区的巴人以后,历史就再无明确记载。在消失的一千多年里,是灭绝?是同化?或者如同匈奴一样远走他乡?丛说纷纭,好像都有一定的道理。根据实地调查,至今任然有一小部分巴人后裔生活在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以巴灵寨为中心的 地带。
--从地理环境上。巴灵寨周围山高林密,沟壑从横,相对高度一般在800米以上。这在交通不便的古代的确是避免兵灾人祸的一块风水宝地。从沟底到居民点,大多是呈90°的陡坡,仅以羊肠小道相连。人们多数在小块崎岖不平之地生活。从一个居民点到其他的居民点,直线距离也许不过500米,步行至少需要5,6小时。故历史上有记录的战争惨烈区与这一区域至少还在200公里外,如三国张飞与张合战于渠县蒙山;元宋军队战于合川钓鱼台;明军与李自成部战
于万源八台山;清军与张献忠部战于西充凤凰山;红军与国民党军战于通江空山;文化大革命红连战与指挥部战于达县石梯,,,,故此地原生态得以保留,文化得以较好的传承;到处是古树参天,青山绿水。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很奇怪也有少数人居住在山脊,按照一般的想法,在那些地方取水困难,风大----经过我的询问,说是先人留下的传统,不知道为什么原因,现在想来;也许是留少数人在山脊居住,那样视野开阔,一有警情就可以马上传递。所以街镇也就是文化政治中心亦在山脊的原因吧!巴灵寨更是建在崇山峻岭的一块巨石之上,仅有一条路可以上去。吾登山观之,只要在能见度好的时候,尽可以北望大巴山,西看米仓山,南视华容山,东观巫山;方圆几百公里尽收眼底,这在狼烟四起天下大乱的日子里,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警讯台。听挖断垭口的吴起得老人讲,在文化大革命前,那上面还有一个很高的塔,在塔尖有灯光,可以变幻色彩,也许不同的色彩表示不同的警讯呢!可惜这些都不见了 。
--从历史沿革讲。以执干戈为前导的牧野之战起,就开始有巴人的明确记载。古代巴人能征惯战,为周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在后期亦不断受到周边势力的挤压,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长期侵占,迫使他们不断沿长江向上游迁徙。这在三峡考古中亦有明证,在历史文献中也有明确记载。公元前356年,秦国派兵从五尺道攻灭巴国,置镇巴(威镇巴人)县,巴中(巴人之中心)县,巴东(巴人之东方)县,巴南(巴国之南)县;随后出现了很多以“巴”为名称的地方,如大巴山,巴河,泄巴河,巴灵寨,巴滩,巴人坡,临巴溪。。。。在以巴为名的地名中很难在其他的地方找到,说明巴人曾经在这些地方频繁的活动!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里,也许巴人就可以从这些地名中找道蛛丝马迹哦!
--从传统习惯上讲。人去世了,只烧香,不点蜡;请神工(有点像巫师)跳舞,大多摆一字长蛇阵,前面一人执法器领唱,后面的人挥舞旌旗跟唱;有点类似阵前舞--以干戈为舞。歌词大意是:高高的巴灵寨是回归的地方;祖先的神灵在那里游荡;我们欢送你去快乐的仙堂;保佑我们活着的永远健康!死人多以石板为棺材,这像三峡的悬棺!他们习惯近亲结婚,不仅热衷于表兄妹,堂兄妹结婚,也爱好同院的结婚。在我调查的挖断垭口,在三代血缘内的有18对,80%的结婚对象二人出生地不超过3000米;小孩子无论男女,取名全以娃子缀后:如灵娃子,方娃子,雷娃子。。。。。生病后先去问神,神说要找医生的话,才可以去找的。奇怪的事情是在那里有个姓葛的医生,他自己的儿媳就是神?他们以巴灵寨为祖先的英灵所在,上面供着药神,逢年过节,多有跪拜礼仪。虔诚的是半夜起来,以一步一磕头的去,这在上世纪60年代前很普遍。
--过年不吃汤园,也不吃饺子。仅以昨天的剩饭为主,说是可以吃很多年。正月初一就到亲戚家,最好的招待就是凉食--事实上在那样的天气里,我个人认为不是很好的办法,可他们说是前人的传统。如果是到集市,一般在上午10点就散场,因为只吃2餐,上午就在10点后,下午在四点后;吃的口味很咸,说是那样可以很长时间不饿,可我在那里调查的日子里,老是觉得饥饿。过年一般的家庭要杀2个猪,因为那是一年的晕菜,猪很大,不到350斤以上的不会杀的。杀猪后,就把骨头,瘦肉,肥肉,内脏分开。全切成四方行,屁股上最大的一块就是敬祖先的,那上面有尾巴,还有一个很大的骨头相连,说是先人好拿在手里。如过生日,就要去为先人敬香,说是妈妈的受难日,全因为先人的保佑才有自己的平安到来!
--从人种语言上讲。此地人种普遍矮小,比四川省平均身高低了10厘米左右,尖下巴,眼睑小,很多眼睛不是很对称。语言上保留了大量秦汉时期的特征。如钢为“镔铁”,底下为“透脚”。小孩子为“枝枝娃儿”,结婚为“于归”,大胆为“孤篓子”,老婆为“干女子”,女婿为“干儿子”,跳为“乱蹩”,舍不得为“把势”,妈妈为“母儿”等。
--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寨山附近的居民于周边的显著不同,就是口音也不一 样,周围的人一听他们说话,经常说是:背老二来了。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经常背东西,所以人们就这样称呼这一奇特的人种。因为附近的一般就是挑东西,对他们背水,背粪,背石头等行为严重不解---就如中国人看见外国人把东西顶在头上,而不用手提一样感到奇怪?
--当然这只是我的观察,我在那里呆了6个月,本来有机会发掘那里的古墓,以便证实事情的真相,因为我有事。就还没有来得及,成了我心中的痛。我也希望更高级的学者去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