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医》的作者唐云对中医日渐式微的现状感到担忧,文中言辞恳切,“道理”娓娓道来,作为一个中医师,其良苦用心是可以理解的。我大致看了一下超越自然贴在上面的资料,真的认为不值一驳,但因有“将答复”的承诺在先,现简要答复如下。 作者把中医不堪的现状归咎为庸医和骗子,归咎于中医从业人员没有理解中医的“精髓”,是医术不精,那么他认为中医的所谓“精髓”是什么呢?他说:中医是“通过对整体功能的调整,激发自身的抗病能力,从而主要依赖人体天然的自愈能力来解决疾病的问题,最终的目标是恢复阴阳的平衡。”大家看,他说的还是个中医能“整体治疗”的问题,那么中医为什么能整体治疗呢?依据是什么呢?这个核心问题他则只字未提。提高免疫力的概念是现代医学的常识,莫非他认为是中医专有的? 作者认为中医治病的手段是“辨证施治”,他也用到“辨证论治”术语。“辨证施治”的大致意思就是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进行诊断并对症下药。传统中医书籍里写上的是“辨证施治”, 不知道“辨证论治”从何而来。替中医辩护的“专家”常偷偷将“辨证施治”改为“辨证论治”,甚至“辩证论治”或“辩证施治”,以示中医的思维模式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然而,辨别之“辨”和辩证唯物主义之“辩”在汉语中的涵义是完全不同的。 帖子中提到:“广州中医药大学二附院的叶欣护士长和邓秋云护士长在感染了非典以后,叶欣护士长一直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情始终没有好转,最后不幸殉职;而邓秋云护士长,在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的指导下,停用了一切抗生素和激素,全部采用中医治疗,结果完全康复。”想用一些所谓“成功”的个案来说明中医的疗效完全是徒劳的。“表面的疗效”并不能用以证明疗效。我们普通人病了吃西药不好,吃中药好了,我们往往就简单得出中医有疗效的结论。但是,在科研上则必须要经过符合科学原则的检验。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才是证明疗效的金标准。“叶欣死于西医,邓秋云活于中医”这个结论经过了严密的科学论证吗?见过邓铁涛教授对此发表过学术论文? 至于外国人称赞中医疗效好,更是替中医辩护的人的惯用伎俩。试图达到“你一个中国人在说西医好,可人家西方人却在说中医好”这样一个效果。这唬唬一般人是可以的,但一个人只要稍稍动脑筋想一下,就能看清这种狡辩的。 帖子中说道:“未来医学应是量子医学,中医好象更能先一步到达量子医学。”大家看看,这又在说中医可能是未来的真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作为量子力学的专家,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院士反对中医是何等坚决。如果他知道有人说中医要向他研究的领域发展,不知他将作何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