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了原帖: http://www.mala.cn/thread-3012538-1-1.html
国家级贫困县,何须如此大手笔花钱“装潢”面子
据巴中网新闻报道:平昌县城管局根据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按照全市“五治三化”行动部署,对汉王庙一条街进行风貌改造。整个改造建筑立面和店招以4MM厚40丝高分子氟碳铝塑版、商铺店招以不锈钢精品字、门以地弹门、钢化玻璃隔断等为原材料。
笔者随后到汉王庙街道进行了实地考察,看到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本来,汉王庙一条街基本上是在近几年才陆续建成的全新街道。街道两旁的楼房都是近几年才新修的。按说,起码应该管上三五十年后才会成旧颜。为了表面的形象,现在不惜花费巨资(据保守估计总投入应在1.5亿元左右)去新换新,其价值取向到底何在?
不错,一个城市的面貌会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就如同一个人的衣服一样,穿的得体与不得体、合身与不合身会直接引响到这个人的个人形象。但是,如果一个连一日三餐都发愁的人硬是要借钱买上一身名贵的好行头来套在身上,是否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不可思议了呢?填饱肚子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务,只有当肚子填报饱了,有富足的资本的时候,才能去考虑表面形象的问题。如果硬是要为了表面的形象问题而不顾饿肚皮,这是否显得有些勉强和得不偿失?
就目前来说,平昌县还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还处于被国家扶贫的对象。在各行各业,还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基础建设、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等民生问题,都还需要巨大的资金来投入建设。与其把这笔巨资(对于平昌来说,应该算是巨资了)投入在一条街道的形象问题上,为何不投入到边缘农村的交通道路等建设上?或许有人会反驳说,此举旨在为了给平昌打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扩大平昌的知名度,进而方便引进投资等等,但如此做法无疑是打肿脸充胖子,或许会一时给人错觉:你这人是胖了!但在被打肿的脸消肿以后,除了曾经的疼痛外,还会留下什么?就算你把整个平昌县城装潢得像小香港一般繁华,但是,又怎能掩盖广大农村的落后与贫困?
如果说汉王庙的改造原因是因为不规范不合理,那么为何当初我们的规划工作不做得更科学更具有前瞻性一点?如果说是因为它目前的颜面实在很别扭(其实并不会特别别扭),为何当初在设计的时候不把它设计得更完美更漂亮一些?
总之,依愚之见: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还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的平昌完全没必要在面子问题上如此大手笔的“装潢”下去!要清楚:光鲜的外表下面,老百姓的口袋其实还很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