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693|评论: 19

[原创]川剧司鼓泰斗王官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2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官人川剧一泰斗,

福星高照代风流.

天地雄才宗匠爷,

牌贯巴蜀师王侯.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6-2-12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旬川剧鼓王王官福


(2004-12-22 9:46:17)


在川剧中,有着“三分唱,七分打”和“半台锣鼓半台戏”的说法,由此可见川剧锣鼓的重要性。今年已90岁高龄的王官福,就是一位出色的鼓师。王官福原姓唐,是一名孤儿,当过和尚,也当过乞丐,后来被川剧“寻春班”丑角王银山收为义子,进入川剧界,广拜名师,潜心学习司鼓艺术,1952年后成为了川剧鼓师中的“头把”。毫不夸张地说,他在川剧鼓师界中达到封“王”的境地。正如重庆梨园茶社为王官福贺寿的匾额上的题字:“官人川剧一泰斗,福星高照代风流,天地雄才宗匠爷,牌贯巴蜀师王侯。”
  
  2004年10月3日,在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戏窝子”的悦来茶园,来自成都、重庆、绵阳等地的著名川剧鼓师王友成、史玉权、陈利生、孙炳元、余厚云、何芝禄、卿山富,川剧表演艺术家杨淑英、许倩云、胡小凤、兰光临、刘克莉、张素宣、陈巧茹、蔡少波、孙普协以及著名川剧导演艺术家熊正坤和川剧著名老玩友周文风等等,齐聚一堂,庆祝“川剧鼓师泰斗”、川剧鼓师“四大天牌”之首的王官福老人90华诞。

  当日下午,众多的川剧表演艺术家及川剧著名玩友演出了《单刀赴会》,演唱了《逼嫁》、《凤仪亭》、《三进宫》、《北邙山》、《长生殿》、《收姜维》等剧目,整个祝贺活动十分隆重热烈。近年来川剧界为一位司鼓艺术家举办这样盛大的活动,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也只有王官福老人能享受到这样的殊荣。

  从和尚乞丐到鼓师

  王官福祖籍四川省三台县。原来姓唐,其父排行第二,人称唐老二,唐老二靠浇糖饼为生,他喜欢川戏,并能打乐鼓,在“灯影班”等处当鼓师,这对儿子唐老幺(即后来的王官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母亲死后,唐老幺与父亲相依为命,生活艰难。不久父亲也死在庙檐之下,唐老幺便随庙子里的师傅学念经。人太小,生活太难,唐老幺便离开寺庙,沦为乞儿。

  后来,他在中坝被川剧“寻春班”的丑角演员王银山收为义子,取名王官福,开始在戏班学艺。他的第一个戏,便是《登楼欢兵》的小阿哥,是个娃娃角色,没有唱,只有几句讲白,演出后,受到戏班里老师们的夸奖。从此,王官福便从在戏班唱“扒扒生”(专演小娃娃)开始,走上了“唱得好吃戏饭,唱不好就吃气饭”的演戏道路。

  后来,他拜“玉清科班”的杨玉冰为师学戏,学会了《龙虎斗》、《马记放奎》等戏,杨玉冰对王官福说:“作为演员,不懂锣鼓便唱不好戏……”于是王官福在演出期间时常观摩“场面”的演奏,慢慢牢记于心。一次,王官福在偶然去“救场”打了大锣之后,一发难收,他刻苦学习,水平大有长进。搭戏班一般都是“先当演员,后坐场面”,王官福经过跑滩搭班的不少磨练后,在当时有名的鼓师赖建庭、喻绍武处学到不少本领,后来再拜师王瑞成,终于登上了鼓师的宝座。当时人们用这样一句流行语来形容王官福:“文官拜相武封侯,戏班里当鼓师到了头”。

  川剧是综合性艺术,丰富深厚的川剧打击乐是川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川剧艺诀中说:“三分唱,七分打”,“半台锣鼓半台戏”。在演出中,锣鼓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演出的成败。所以,演员与锣鼓的合作状况决定着自己的演出效果。锣鼓可以调动、促进、激发演员的演出情绪和创造热情,也可以消减、破坏演员的演出效果。不“拽”的演员,锣鼓可以把他“打拽”,使演出分外出彩。再好的演员,只要锣鼓“不对”,你再好的本事,也会“演砸”在台上、被气得“吐血”。

  举一个例子,一个很有名的川剧旦角演员演出,锣鼓打得不如他的意,演出不够理想,演员便用道具向鼓师打去,闹得不欢而散。川剧演员在谢幕时,要先向观众致谢,再走进后台,马上向鼓师“做揖”,感谢“场面”对自己演出的帮助。

  在川剧院团里,“场面”是最团结的小集体,因为他们的合作,才能顺利出色地完成各自的演奏任务,任何一方面出了差错,演出便会砸锅。所以,来为王官福祝寿的人,既有演员们,也有各地的鼓师们。这又再次证明了“川剧鼓师一家人”。

  众人眼中的鼓王本色

  76岁的川剧表演艺术家胡小凤在1934年左右便在四川什邡县与王官福同搭戏班。那时她十二三岁,王官福也才二十多岁,却已在打鼓。王官福在戏班对老师很礼貌,凡有演出,他都恭敬地说:“老师,请把今天演出的戏对一下。”对“娃娃生”的演员他也关心,演出后也指出演出的对与错。他善于与大家合作,人际关系很好。解放后,他的进步很大,1952年后,就成了川剧鼓师中的“头把”。

  胡小凤说:“王官福支持川剧音乐改革。1952年‘西南川剧观摩演出团’在北京演出川剧《柳荫记》,我是演队的负责人。当时我叫竞华、杨淑英、颜澍等主要女演员去‘合腔’(以前一般都由鼓师领腔,打小锣的男同志跟腔,场面里全体男同志帮腔。所以,有的人又称‘齐呐喊’),这虽是头次,但效果很好。以后,便由竞华一人领腔了。这便是川剧最早的‘女帮腔’。‘帮腔’的变革,都得到了王官福的赞成和支持,不然便不能实现,因为鼓师是把控场‘帮腔’和‘场面’的。王官福传统功底非常深厚,但他的艺术思想并不保守,这是他的一大优点。”

  79岁的一级导演、资深的川剧导演艺术家熊正坤说:“王官福小鼓打得好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他当过演员。他在演出中就体会到了锣鼓的重要,怎么安锣鼓才能使演出成功。第二,他的成名在于他在很长时间里有一班固定的‘下手’班子,如赵永福的大锣、李万镒的小锣、王礼新的大钵、杨俊文的堂鼓。长期的合作使他们形成了艺术中的默契与和谐。他们有几十年的合作历史,这在川剧界中是极罕见的。”

  熊正坤排导新戏川剧《王熙凤》时,就让王官福司鼓。王官福一般不打谱了腔的戏,因为他的新音乐水平并不高。但他聪明好学,肯动脑筋,也很努力,肯钻研。对戏时他不但来得最早,而且十分认真,在剧本上打上自己的锣鼓“记号”,细心揣摩,反复默记,对锣鼓进行重新组合。戏响排时,他能把全部锣鼓念出来。他的锣鼓安顿(即艺术处理)得十分严谨,把剧情、人物表现得很好,这使熊正坤十分满意。

  84岁的赵永福10岁时便学习打川剧锣鼓,是王官福长期合作的有力“下手”,他打大锣在川剧界很有名,也深得王官福的器重。赵永福在谈到王官福时,言语中充满了由衷的称赞,他说:“我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简阳石桥镇便与王官福合作。凡是好的鼓师打戏,他都要‘偷经学艺’,广学强记。他记的戏多,会的高腔曲牌多。在旧社会跑滩时,都由会首‘点戏’,我知道他从来没有打个‘回堂’(有的戏不会,要求改戏)。他能打川剧‘四大本’、‘江湖十八本’、‘三列国戏’等上百本戏,高腔戏还要领腔,高腔曲牌又多又复杂,这全靠鼓师见识广、记得多、会得多。这是极不简单的事情,这个全靠记性好。王官福打鼓得心应手,手上很有功夫,他是难考倒的鼓师。”

  赵永福说:“有一次会首刁难王官福,要看高腔戏的《裁衣》,《裁衣》大多是唱灯戏。王官福不客气地回答:‘可以,《裁衣》唱昆曲也可以,我也顺便打。’可见他肚皮里的戏可真多。王官福对人和善,德性好,我们都愿意当他的下手。他要求下手很严格,大家都很认真,长时间的演出,大家都合作惯了,彼此扣得很严。不同的戏,不同的演员,他一‘下眼’(即小鼓的点子和手势),我们便知道轻、重、快、慢和情绪。一般人也插不进来,有的人也不敢插进来,因为不熟悉他打鼓的章法和手风,那是非常难办的事情。很多的名演员‘点名’要他为自己打戏,如当时的名演员黄佩莲等。名演员琼莲芳不见王官福来剧场,他便不上妆、不演出。竞华、杨淑英等川剧名家都喜欢王官福为自己打戏,因此王官福深受众多川剧演员的推崇和喜爱。”

  年近70的一级著名鼓师陈利生对王官福的司鼓技艺也敬崇有加,他说:“王老师的‘鼓子子’清亮,没有多余的。用内行的话来说,他打鼓‘不乱架’。就是一般的‘水戏’,他的鼓点子也‘管得到’,‘不乱跑’,听指挥。他打的每一个戏,锣鼓的‘安顿’一旦固定下来,便从来不变,打一百次也是一样。王老师也善于‘打见架’(即兴处理),有些演员可以根据当时的演出情绪和观众反应而变化表演或唱腔,王官福也能以变化去适应,所以他很受演员的欢迎。固定和灵活,是王官福兼备的优点。”

  王官福的高徒之一孙炳元说:“我是1960年向老师正式拜师学艺的。正式向老师拜师的还有张贵权、王友成、孙学美、肖中枢等,参师的有鼓章俊、卿玉光等。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掌握了川剧司鼓艺术。老师司鼓很能表现剧情和剧中人物的特点。看老师打鼓,是一种艺术享受,是一种美。我很感激我的老师,有人说我司鼓‘最体王官福师傅’,这是我的一种荣誉,我要保持它,也要发扬它,使王官福司鼓艺术在川剧中继续发扬光大。”

  鼓师泰斗曾被邓小平接见

  从王官福在川剧司鼓上的水准、地位、历史贡献上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在川剧鼓师界中应该“封王”,并在现在公认的川剧鼓师“四大天牌”中首推第一,是“第一掌门人”。这是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都一致认同的。正如王官福90岁生日那天,重庆梨园茶社为王官福贺寿的匾额上的题字:“官人川剧一泰斗,福星高照代风流,天地雄才宗匠爷,牌贯巴蜀师王侯”。

  王官福在司鼓艺术上的高超造诣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1953年他随“中国川剧赴朝演出团”到朝鲜,慰问了“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8年成立“中国川剧团”时,在不少鼓师的比选中,王官福胜出,成了首席鼓师。在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波兰东欧四国的演出也受到广大外国观众和外国音乐专家的欢迎和关注。他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司鼓,1983年在北京演出时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由王官福与刘功荣、胡利平历经两年多合作完成的《王官福司鼓艺术》一书,由成都市文化局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在川剧界尤其是在音乐界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夫打妻帮”乐天派

  王官福的老伴秦素芳是川剧有名的帮腔,现已80岁高龄。她与王老师结婚数十年来,可算是一对“夫打妻帮”的“黄金搭档”。他们到剧场往往并肩而进,喜笑颜开;演出时同坐“场面”,“夫打妻帮”,有声有色,珠联璧合,又是一道艺术风景;戏毕,他们又双双还家,探讨技艺。这对川剧界早有美名的“艺术夫妻”,惹来了多少人敬慕的眼光。

  因为”场面“上的人多年与川剧大锣大鼓在一起,便会得“职业病”——耳聋,这是他们为川剧付出的另一种代价,鼓王王官福也不例外。他是“超高度的耳背”,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一次,王官福在家“坐着睡着了”,秦素芳忘了带钥匙,叫门叫不开,打门打不醒。最后,还是打电话叫女儿把钥匙带回来才开了门,但王官福却“依然在酣睡”中。虽然得了职业病,但他却是个乐天派。

  王官福生性豁达开朗,爱开玩笑,慈眉善目,笑容常在。他没有架子,平易近人,人们都喜欢这位老艺术家。时有外地剧团的客人来看望他们,见面后屋内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他常常用筷子当签子,在桌子上打鼓,手法、手风还是那么自然敏捷,使人联想到他在舞台上司鼓的风采。他俩现在时常到悦来茶园去看演出,不少演员和鼓师都向二老请教,他们都诲人不倦。他俩也时常到专县去唱玩友,欢笑而归。王官福和秦素芳现在的生活就是这样舒适恬静、幸福美满。

发表于 2006-2-12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一盘鱼的介绍!

发表于 2006-2-13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长见识!!!!

发表于 2006-2-12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一盘鱼贴图及撰文介绍。

发表于 2006-2-13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em11][em11][em11]谢谢一盘鱼的介绍

发表于 2006-2-1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xiexie [em03][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4][em05][em03][em01][em05][em05]

发表于 2006-2-13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哈!

发表于 2006-2-1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5][em05]
lys

发表于 2006-2-13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官福老师当年在川剧《沙家浜》中演过胡传葵、杨淑英老师演阿庆嫂,司徒慧聪老师演刁德一,珠联璧合十分精彩。

发表于 2006-2-20 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双签调文武,一板定乾坤~!祝老人家健康,长寿~!

发表于 2006-2-25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买了这本书。。。呵呵

 

发表于 2006-8-15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祖宗敬礼~~~

[em17][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6-8-15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向一盘鱼兄弟致以真诚的谢意!我是地道的川剧锣鼓迷,王老天牌是我们最崇敬的人!

发表于 2006-12-1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师从王老的弟子,理当多给大家介绍一些!

节哀!

发表于 2006-12-15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读此帖,沉痛悼念老前辈!

发表于 2006-12-15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一盘鱼贴图及撰文介绍![em02][em02][em02][em05][em05][em05][em07][em07][em07][em07][em07][em07][em07][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

发表于 2006-12-15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柱清香奠鼓王!

[原创]如何快速在人脸上画脸谱?(PS小教程)

[原创]如何快速在人脸上画脸谱?(PS小教程)

发表于 2006-12-16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峨眉山下生在2006-12-15 20:12:00的发言:

楼主师从王老的弟子,理当多给大家介绍一些!

节哀!

那这样说,一盘鱼也是王老的传人了哦!

发表于 2006-12-16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