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 难 时 刻 见 真情
2007年7月2号以来,四川省东北部连日遭受暴雨袭击,受强降雨影响,处于降雨区中心的巴中市平昌县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巴河水位陡长,很快超过警戒水位,洪水夹杂着泥沙,像一头发怒的猛兽,无情地吞噬着村庄和农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地处巴河、通河与蒙溪河下游的平昌县白衣镇,情况更是危急。7月6号,来势汹涌的洪水迅速超过警戒水位,同时还在以每秒几厘米的速度急速上涨,几十分钟就窜上街道,漫进街道两旁的商店、居民住房,地势稍低的路面,水深近3米,洪水来得时间短,水量凶猛,很多居民、财产和牲畜等来不及转移,被包围在洪流之中,洪水隔断了交通,致使几十辆车困在镇上。 险情就是命令,平昌县白衣党委、政府迅速组织人员投入抢险,抢险救灾人员顶着瓢泼大雨,驾驶着摇摆不定的机动船,穿梭在急流浪尖中,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不断把困处水中的群众送到安全的地方。在众多的抢险人员中,有一位勇士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在洪流中,机动船行驶是很危险,在船内人都站不稳,更何况在暴雨洪流中,没有人愿意在船头搜救被困人员,这时一个身体魁梧的同志高喊一声“我来”,说完,他站在摇晃剧烈的船头,双眼炯炯有神直视前方,暴雨使他的衣服紧裹在身上,他索性脱掉衣服光着的膀子,赤着的双脚,全身湿淋淋站船头,透过茫茫大雨,搜索着水中被困的人们突然,在他的视线中隐隐约约出现了几个模糊的人影,快、快、快点,那边,他大声的喊了起来,朝着他手指的地方,前面有一座三层的楼房全部被水围住,有四个人被洪水困在了三楼阳台,此时水已漫过三楼的阳台,还在迅速向上涨。被困的人全身湿透站在半人高的洪水中,头发胶结在额头,互相依偎在阳台的一角,他们是两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和两个刚进初中的学生,此时他们脸色苍白,眼中透出绝望的目光,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是怎么也走不出这洪水中的,眼看他们的生命就要消逝在洪水中。看到这些,他更加焦急,他大声的、不停地催促把船开的快些、快些,突然船身一阵猛烈地摇晃,没等大家把身体平衡过来,船就停了下来,“坏了”大家都意识到,船底碰到东西了,怎么办,船只过不去,眼看洪水就要漫过三楼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只听见“嘭通”一声,一个身影扎进水中,他快速地挥动双臂,在混黄的洪水中奋力的向楼房游去,由于距离太远,他中间几次被洪流冲偏了方向,十几分钟过后他才艰难的游到楼边,时间就是生命,他来不及歇息,迅速脱下身上的救生衣穿在一个孩子的身上,背着他冲入洪水中,来来回回几趟,当他救上两个孩子和一个老人后,气喘吁吁的他已经筋疲力尽,可他顾不得休息一会,又再次扎入水中,这次他花了比前几次更长的时间才把最后一个老人背上船,洪水已经漫过三楼都看不见楼顶了,如果刚才再迟疑几秒钟,后果不堪设想。看着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安全的坐在船上,他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来不及休息,再次和其他人一起去搜救其他被洪水围困的群众。被他救上来的群众问他叫什麽名字,他憨厚的笑笑,“小事情,应该的”……人们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位救人的勇士——白衣镇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站的干部王小平。 王小平同志见义勇为,不畏艰险救人的事迹太多了。 2004年1月27日下午1时30分许,四川省巴中市运输集团有限公司47队川Y12345大客车从四川省巴中出发开往达州,行至省道202线四川省平昌县白衣镇凤凰村老虎沟大桥处,突然翻至路边约110米深的崖下,灾难瞬间降临了。王小平同志听到求救消息后,立即打车赶到车祸现场,现场真是惨不忍睹,到处都是伤者的呻吟声,客车内乘客的手机、钱财、贵重物品抛得满坡都是,好多的群众都动了心,他看到此景大声说道“不义之财大家不要贪,关键是救人要紧”,众人受他感染,也纷纷投入到救人的行列中来。坡高路陡,荆棘遍布,乱石丛生,他不畏艰险,背负着一名伤员,手脚并用地从70度的陡坡往上爬,但因坡陡土松,每往前迈一步,脚下的土都要往后滑一截,他就用双手抓往路边荆棘、锋利的岩石,没有可抓的地方就把手插入土中用力往上爬,他不顾劳累,来来回回几次背负着伤者从70度的陡坡艰难地往上爬,与死神争分夺秒,当他接连背上四个伤员到公路上后, 他己累得躺在公路上,大张着嘴,喘着粗气,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此时他额头上渗满汗水,手掌被砾石磨出了血,衣裤磨烂了,鞋子磨穿了,身上的衣服沾满泥士和伤者的鲜血,但他并没有停下来休息,又一次下到坡底背负起一名伤者……因为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出伤员,挽救生命。伤者被送到医院后,他主动担当起维护现场秩序的任务,将现场散乱的行李收集在一起,并一直坚持到现场清理结束,所有财物无一丢失。 2011.9.18.“9.18”特大洪灾,百年难遇,劳动保障所王小平同志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所内职工积极参加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中。在抗洪期间他作为镇上干部,身先士卒,不顾个人安危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哪里有险情、哪里有灾民、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在整个的抗洪抢险过程中他所在的抗洪救灾小组在圈井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了抗洪抢险小组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与洪水做斗争期间,抗洪救灾小组救援了大约400多人,有效保护了老百姓的安全,
与 洪 水 赛 跑
“快!快!快!赶快到船上来!”从船上发出一连串急促的声音,这个人他上身穿着的那件白色衬衣在雨水和泥浆的侵泡中早已失去了原来的本色,挽着的裤腿上面全是泥土,这个人就是白衣镇劳动保障所负责人,他叫王小平,男,现年47岁。9月18日深夜,夜黑如墨,大雨如注。白衣镇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每一个参会的人员脸上都凝结着严肃,洪水即将来袭。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工作分配简短明确,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王小平接到的任务是马上通知大河嘴凤凰街街道居民紧急转移,负责凤凰街道的抗洪抢险工作。没有任何迟疑犹豫,他一脚踏进雨中,从龙门桥头到畜牧交易市场那头,他挨个地段跑了个遍,反复利用电喇叭进行通知,要求居民快速转移。到早上8点,2000多居民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救灾工作持续了6个小时,老王他没有喝一口水,吃一口饭,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极度疲惫的身体下,他只要一坐下就再也不想站起来,但是他继续坚持,他心里明白还有很多的老百姓等待着他们。于是他又立及带领一组人到圈井3社,被洪水围困的群众显得特别惊慌和无助,他却带领职工沉着应战,有条不紊的组织并转移这些群众。就在灾民被安全转移后的不到10分钟,这时候街面的水位又升了1米左右,他乘坐一艘渔船在河面上来回穿梭,衣服湿了就一直没有干过。在与洪水赛跑的过程中,整个圈井没有一个居民被遗留在洪水之中,大部分财产也被转移到安全地带,为国家和人民挽回了大量的损失。
水 上 救 援
“还有人没有!还有人没有!”嘶哑的声音夹杂在雨中,忽而清晰、忽而模糊,整个搜救工作人仍在继续。19日早上4点整个河面还在上涨,圈井村的大部分农民转移到了安全地带。由于水位上涨迅猛,很多的房屋完全淹没、很多的树只看得见了顶,电杆电线横七竖八的倒在水中,给搜救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我们的王小平同志担心还有人滞留在洪水淹没区,毫无迟疑地对河岸村民再次进行搜救,不顾个人安危,疲惫的身体下一边用手拉住树枝,一边用刀砍,进入那些被洪水和杂物围困的受灾群众中,一个群众拉着他的手,热泪盈眶的说:“老王,要不是你,我真不知坚持得了不,真的感谢您啊......”
王小平同志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特大洪水面前带领职工冲锋在前、昼夜奋战、永不退缩,出色的完成了抗洪抢险任务,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这是一曲生命的壮歌,在灾难面前,他没有畏惧,在困难面前,他没有退缩。人类的勇敢、善良及人与人的真情在这一刻、在这些平凡的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危急时刻体现出的随时义无返顾冲锋的勇气和决心,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道德的丰碑,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