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356|评论: 31

游走宽窄巷子,在传统与时尚中穿越······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10-18 11:48 | |阅读模式
     游走在宽窄巷子,在传统与时尚中穿越,既无目的,也无期待……随意地让自己的心身融入这灰砖青瓦和霓虹灯影杂乱交织的

街巷,你会感到是那样惬意,那样放松……岁月仿佛流进了一个回水沱,诸多的元素在这里汇合、回荡。四处可见的传统的印记,

扑面而来的新潮与时尚;吊柱上悬挂的宫灯、屋脊上镂刻着瑞兽的飞檐,时时在提醒你中华文文明的悠远;街边吹洞箫的老人和从孤

独的手风琴演奏者的指下流出的怀旧的音符,仿佛在执着地守护着渐次淡漠的传统;迎面而来跨着路易威登包的摩登女性,酒吧间昏

暗的灯光下飘散出的西班牙吉他声、橱窗上令人炫目的路易十三的图片广告——又是如此清晰地传递着时尚的气息……传统与时尚在

这里融汇;历史与现实在这里碰撞,而游客则好像在时光隧道中穿越。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那厚厚的木门里面的古老的故事呢?

     曾几何时,历史给予了长城以北的这个民族的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们抓住了。也许长眠地下的努尔哈赤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子孙

可以兵不血刃地进入山海关!……

   大清的建国者为了守住这得之不易的家业,建立了八旗制度,实行了严格的满汉分治并给予八旗氏族足够的俸禄,给以八旗子弟进入

到文官武将的优先待遇,希冀他们的子孙能够延续祖宗的彪悍勇武,同时避免被汉文化同化,能够让满清的龙脉继续发扬光大……成都显

赫一时的少城就是在这种情势下诞生的。但是,大清的建国者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这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满民族却一步步地融入了根深蒂

固的华夏文明之中,他的子孙在这山温水软的疆土上逐渐消磨了北方名族的剽悍与意志,一步步走向没落。而当时所修建的区别与汉民

族的满城,除了一道城墙以外,已经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作用!然而,皇恩远沐的八旗子弟在吃着黄粱,衣食无忧的境况下,享受着提着

鸟笼,斗着蟋蟀的闲散光阴。这时候,他们祖宗的遗愿彻底破灭了!大清国的建立让三百年间的关内民族多了一条辫子,而这个强悍的北

方草原上的民族却失去了很多,当他们放弃了原有的狼图腾,转而接受了龙图腾以后,这个民族的本性也就从进取扩张走向了保守,除康

乾以后,在内政外交上基本上无什么建树。闭关锁国的初衷,是想维护从中原文明原封不动地承接下来的中庸……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爱新觉罗氏让中国错过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还可以北出天山,南下西洋,让三百年的光阴一点点在他们继承过来的农耕

文明里慢慢消磨殆尽,而相同时期,北边俄国;东边的日本,更远的美利坚,工业文明的发展最多的也只用了不到一百来年。显赫一时的大清

帝国在渐渐显露出下世光景的后时,离挨打受辱也就不远了!也许他们早已想好了有一天会再回到北方去,所以根本没有想到去拆掉北方

中原间的那道屏障——长城,去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大概有一天他们退守关外时,会把这原用作防御他们的墙作为自己的墙了?……

      在成都不但划定了满城,而且修筑了高高的城墙,好多年轻人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在城市中心会有一条街的街名叫做东城根街,其实

这里原就是满汉之间的界墙,辛亥革命以后才拆除的。

    扯远了一点,回到本来的话题,由于严格的满汉分治,相当于供给制的满城内的居民是不允许从事一切商业活动的,当然更谈不上做

工务农了,所以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如何助理安置少城内的八旗居民将就成了一个很特别的问题。中华文明毕竟是一种很广泛的文明,中华

民族也是一个大度宽容的民族,所以在辛亥以后,没有像苏联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处死沙皇尼古拉二世那样处死皇帝,而是制定宣布了一

个相当优待的政策,……当少城内的居民担心汉民族的报复(尤其是在成都保路血案不久的时间内)而焦躁不安,甚至准备挺而走险以暴力

相抗的紧要关头,革命当局除了砍掉赵尔丰的头外,参照对满清皇室的优惠政策对满民发放救济,动员就业,还为此专开了一个劝业场,让这

些一直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得以自食其力……而经过三百年的融合除了少城的城墙,满族早已全盘接受了中华文明。谁还下得了手去伤害他们?

    但是作为一段历史,少城真的没落了,宽窄巷子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缩影而已。倦客曾有旧作感怀:

<1>、少城

古街深院自清幽,金水穿城数代流。塞外兵来堂燕老,亭中人去故园秋。

千骑兵据芙蓉院,八色幡飘锦绣楼。从此汉家烟火绝,芭蕉不雨也飕飕。

<2>满城

八旗飘舞忆当时,金水西风略有知。桥劈两边街作半,门开五道汉不居。

皇恩远沐膏梁厚,陋俗终成纨绔痴。笼鸟拈花闲日尽,秋来辛亥颂新诗。

<3>、八旗余裔

寂寞城中野草花,凄凉满目夕阳斜。文章不足丰衣食,技艺难堪种豆麻。

离乱或归关外地,改宗亦嫁汉人家。当年格格今安在,也傍西窗学纺纱。

<4>、今日宽窄巷子

春风丽日又新年,旧巷催开别样天。寂寞终年如废迹,繁华当夜有婵娟。

朱门难得当街启,深院今来对客延。愁是去时堂下燕,故家处处不堪眠。

现在请随倦客一起去穿越: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参与人数 1 小米椒 +30 收起 理由
野道士 + 30

查看全部评分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1:51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1:53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1:55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00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03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04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05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07 |
回复 juanke 的帖子

在这里传统往往被加上时尚的元素:




加上了时尚元素的传统.jpg

加上了时尚元素的传统a.jpg

加上了时尚元素的传统2.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08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13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14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19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20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22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24 |
回复 juanke 的帖子

而街边吹洞箫的老人;孤独的手风琴演奏者;穿着旗袍的倩影又试图守护这渐行渐远的传统:



手风琴3.jpg

手风琴2.jpg

手风琴.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25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26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28 |
回复 juanke 的帖子

令人难以割舍的依然是这怀旧的情结:

怀念3.jpg


怀念2.jpg


怀念1.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30 |
回复 juanke 的帖子

但是这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确告诉我们,明天更值得追……

小可爱4.jpg


小可爱.jpg


小可爱2.jpg

小可爱3.jpg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