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542|评论: 51

[交流共享] 咖啡聊天:张雪梅印象

  [复制链接]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1-11-1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从手机里发来短信,请我赴约喝咖啡,欲向我了解川剧网的事。颇为纳闷:谁呀?咖啡倒是我爱好之饮品,如期而去。

  进入“馨语咖啡”,一姑娘招手:“长歌老师,这里请!”

  “请问您是……”我礼貌相询。

  “老师坐下再说!”同时向服务生扬了扬手,两服务生旋即奉上两壶咖啡和瓜果甜点。我急忙打开皮夹欲买单,服务生笑而摆头:“先生不必绅士,B请客了。”惶惶然。

  “老师不必介怀,请!”

  “您认识我?请问您是?”

  “在左清飞的《清言戏语》首发签售活动上认识您的,那天您很忙碌,没敢打扰。我是川师大中文糸在读研究生,准备写一点关于川剧业余爱好者方面的文章。今天不揣冒昧地想向您了解张雪梅的情况,您是版主,一定知晓她的,请您务必支持!”

  “您该直接找她呀!”

  “找您会更客观些。”

  “哦,这样的呀。谢谢您对川剧的支持,特别谢谢您们年轻学子对川剧的热爱。张雪梅是去年11月杀进川剧论坛的一匹黑马。网名kafei9999。”

  “哟!黑马!好高的评价!”

  “是通过她的第一篇《我的川剧情结---24年后再演﹤打神﹥有感而发》帖文知道她的。该文感情真挚,文笔清新,平实无华,娓娓道来。从文章里知道她是原江津地区铜梁县川剧团的主要青年演员,当时与重庆的沈铁梅齐名。正欲冲刺艺术高峰之际,却为支持其夫的事业,忍痛放弃心中的川剧艺术而转业定居成都。一次陪同父亲去文化官,偶然看见那里有川剧演出,引出她心底深处那割断不了的川剧情思……”

  “这文我也读过,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对川剧的款款深情!”

  “离开川剧舞台后就搞宣传工作的我意识到咱坛里新增了一位才女,坛里能写好文章的不多,特别是女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于是我开始注意她。她有写作的激情和灵感。后来陆续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江津之行》、《唱〈祭江〉念恩师》、《美梦成真扮“三娘”得偿所愿见“清飞”》、《绿叶衬得红花艳》等等帖文都是有感而发,都是真情的流露,都显示了她的灵气和才气。这几篇文章都是我向她约的稿,有文才就应充分展示,让大家分享。清明节前,她的《唱祭江念恩师》一帖传上,她说这是被我逼出来的。是的,她一直说演出《三祭江》后的感受其实已在《我的川剧情结---24年后再演﹤打神﹥有感而发》里抒发了,没啥再写了。我鼓励并启发她找好一个切入口,只要触动灵感,分分钟搞定!我从心底深处佩服这位冰雪聪明的女子,她很快从清明节悼念亲人的角度切入,把祭江和祭恩师这两者巧妙地结合得天衣无逢!”

  “她复出后演的第一个戏《打神》,您觉得怎样?”

  “她复出后在文化宫演的《打神》、《思凡》,我只在视频里看了个粗略,说实话,不是很理想。但是,在间隔了24年后再演已属不易,常言三天不摸手生,三天不唱口生。我也同样脱离舞台27年,这样的情况是深有感触的,比我不敢重上舞台就强多了。她的确是大青衣的料子,只是脱离舞台多年,已显生疏,目前是恢复阶段,且是业余爱好者而已,能有如此水平已相当不错,应大加鼓励。只是化妆的色彩不艳,特别是眼睛的描法欠佳,演唱后闭嘴时嘴形也不好,影响了她的扮相。”

  “您们老师辈的就应及时地给她指出呀!”

  “这些状况在当时是不便明说的,哪有对一新上论坛的新网友就直截了当指出其缺点的呢?无论如何也得给人留些面子吧,何况是没见过面的爱美的女人。”

  “版主怜香惜玉哈。”

  “哈哈哈哈!您还幽默呢!怜香惜玉是男儿本色呀——我也幽默一把哈。”

  “您觉得不是很理想,可是戏迷却热捧她呢!”

  “在文化宫小剧场演出的全是退休老艺人,七十来岁了,久而久之,观众也有审美疲劳吧。一旦见了新面孔的年轻演员,并且端庄秀丽,嗓音甜美,表演认真,热情的观众咋不热烈喝彩嘛?况且她全是自费置备的头饰、服装和道具,并且不收任何酬劳,完全是无私奉献。几个老太太在戏完后涌入后台,围住她问长问短,并把一张张百元大票塞她包里,她一一鞠躬婉言谢绝。场景是感人的,这也是互动吧。后来她偶尔应邀在其它火把演出,也同样不取报酬,并把观众献花时硬塞给她的钱交与班主,让其补贴它用。作为演员,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是最大的满足。作为观众,谁又不喜欢德艺双馨的演员呢?戏迷热捧她就顺理成章了。我觉得不是很理想,是从专业的角度去衡量的。也许有些吹毛求疵?”

  “您刚才说了‘何况是没见过面的爱美的女人’这话,这是当时。后来怎么会面的?”

  “怎么觉得像是被您采访呢,您有记者的潜质。”

  “不可以吗?这种聊天多好呀!有记者的潜质呀?蒙您夸奖,以后我朝这方面发展!”

  “第一次会面是她盛情邀请我看她在温江文庙小舞台现场演出《打神》。她没有貌美如花,艳压群芳,但属容貌姣好,气质颇佳。虽初次见面,但在网上神交已久,也颇像老朋友了。我认真地看了她演出,效果还是不太理想。是我看省团、川校、市川、雅川等团体的演出多了?口味高了?当然,我仍夸她‘不错不错’!一贯直性快语,却也言不由衷。但这一点没错,那就是鼓励,鼓励,再鼓励!这时的她一腔热枕,只应加火,不能浇水的!‘气可鼓不可泄’,正是这理。”

  “她的《三祭江》很好哟!您看过她的这戏吗?”

  “是的,不错!这是她二十岁时参加第一届重庆川剧专业青少年比赛时和沈铁梅、何玲等同获一等奖的剧目。是她的得意之作,是她的心肺汤汤!受她邀请,终于在悦来茶社看了她参加成都市川剧院的现场演出。这戏充分显现了她在唱腔方面的优势,也较好地把握了孙尚香这个人物的气度,体现了人物的气质,显得较大气。演出效果很好,观众报以了热情喝彩。唯一遗憾的是……”

  “是啥?”

  “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就是祭张飞那段弹戏苦皮她用了不少陕腔。可能她原来的老师在教这戏时想突出表现张飞那豪爽、侠义的性格而用了陕腔。但这不是张飞在唱呀,而是身为皇后的孙尚香在祭奠张飞时的悼词似的内心独白,在这里用粗旷高亢的陕腔,与孙尚香的身份有些不太吻合。这类陕腔用在白素贞、穆桂英、杨七娘、孙二娘等略带野性的人物上就比较适合,她以前演出《陕断桥》的白素贞就唱的陕腔,那就很合符人物。《三祭江》还是竟华老师和王静平老师的正宗。当然,她的这段陕腔在这戏里只属些许瑕疵,不足掩瑜。”

  “您说得有道理,向她提及过吗?”

  “当时没提,那时以鼓励为主。后来熟悉了,包括其它不足方面都向她提出过,对人要真诚啊。她很谦逊,不是只听得进奉承夸奖。您再看她现在的演出,演唱后闭嘴时的嘴形就很好了,化妆也较之当时有了很大进步,正确的意见,她是认真听取并改正的。”

  “她是左清飞老师的学生?她怎么把左老师攀上的?”

  “她想演《三娘教子》,想向左清飞老师学习这戏,说这是多年的梦寐以求,恳求我向左清飞举荐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也看出这是位勤奋好学的女子,并且的确是一个大青衣的好料,便向左清飞热情举荐,把她夸得天上有地下无似的。因我十分清楚,左玉女,大演员,上世纪六十年代便红透川剧舞台的省团的当家人,哪里知道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偏僻的铜梁小剧团的一个小演员呢?若不巧弄舌簧,她哪能答应呢!左姐姐很给我面子:‘你都把她夸得这样完美了,我还能说啥呀!小弟娃推荐委托的,我还能推吗?一定照办!’哈哈!成功啦!我高兴得像小娃娃得到棒棒糖!当时左清飞正忙于她的自传体《清言戏语》的最后定稿,答应过些时日再教授此戏。她相当聪明,趁此空档,极其虔诚地拜访了当年和左清飞配演老院哥的黄世涛,他俩便一道先排练起来。四月十一日,她在文化宫上演了《三娘教子》,我和左清飞等人应邀前往观赏。她知道左老师在下面看,很紧张,有些怯场。对于她这次怯场,我很欣赏。”

  “咋会欣赏别人怯场呢?我不懂。”

  “您想嘛,左清飞早就是她崇拜的偶像,又一直无缘拜见。《三娘教子》是左清飞早年的拿手戏,早已深入人心。她这次学演,左清飞又在下面审看,就像学生面对考官,咋不紧张嘛?咋不怯场嘛?这种怯场是好事,说明她演戏认真,说明她很在乎这次演出的成败,说明她不是‘易胆大’,说明她不是戏油子。我相当相当讨厌戏油子!由于怯场,上台几分钟都没找到感觉。但她很快调整了心态,除却杂念,一旦入戏后又很投入了。这戏比较成功,真的。疏于看戏的我,居然全神贯注,居然深受感动,认为这是她最好的戏。在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中谢幕时,她激动异常地向观众介绍‘资格的三娘左清飞老师来到了现场,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左老师上台!’在我的推攘下左清飞上台去接受了她转送的鲜花,在这别样的场合拜见了心仪已久却从未蒙面的偶像,只见她眼里噙满泪花,可想而知她激动的程度。下戏后,我从心底深处祝贺她演出成功!同时也给她指出不足之处:头饰过于华丽,不符苦难中的三娘身份;读古书应从右至左翻书,古书是立排字,看文字应从上看到下。不是苛求,演传统戏的演员应有古典文学的基础知识和演古典戏的起码素养。”

  “我看过她在职工川剧邀请赛演出的《三娘教子》,真不错耶!”

  “那是她参拜左清飞后,乖巧得体的待人接物和勤奋好学的钻劲深得左清飞的喜爱和悉心传授,特为她重排《三娘教子》的压缩版参加职工川剧邀请赛。只是三娘出场那几步,她就反反复复达不到要求。可能就让她体会到什么是省团的大气?什么是大演员的范儿?什么是角儿的风度?什么是带着人物内心情绪而出场?什么是严师的教学?这期间,她的夫君突然摔断了三条肋骨,倒卧医院。同时,夫君的兄长也不幸患肝癌晚期且至多还能一月活命。真所谓‘屋漏又遭连夜雨,船烂偏遇打头风’。她每日除赶赴排练场地排戏外,还得往两个不同的医院送饭,晚上再到医院陪伴丈夫,其辛苦可想而知!我劝她放弃参赛,以照顾老公为重。没料想她毅然决然地蹦出一个字:不!我为之震憾,好一个好胜的性格,好一个强烈的事业心,好一个外表柔情似水内心却坚韧如山的女子!我从心底深处佩服,不能不佩服,谁能不佩服?!比赛时,我理所当然前往捧场。在赛前的走台排练时,黄世涛忘了教倚哥头顶家法跪地向三娘认错的台词,我立即向左清飞建议干脆删去这几句词,以“风入松”牌子代替,这样更显紧凑,也可缩短时间不至超时被扣分。左清飞立即采纳了我的意见,为避免超时走了有效的一步。事后左清飞夸我的提议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一举夺魁,这是必然!为了这次的成功,她消瘦了20斤!观众只看见了她获奖的光环,有几人知道她为此付出的艰辛?之后她又以较快的速度写出《绿叶衬得红花艳》,字里行间充溢对老师扶掖的感激之情。事后我暗示她应好好感谢老师们,谁知纯属多此一举!原来她早就以多种令人佩服的方式对各位绿叶表示了谢意。我为自己的好心而尴尬,如此乖巧的女子,何需教她,学习还来不及呢?服了,心悦诚服!

  “经您这番介绍,我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更深的体会了。能否向我谈谈‘谢张现象’是咋回事?”

  “她和谢正新应邀参加了多次温江的演出,他俩有请必去,没请也去,以精湛的表演和不讲演出场地条件、谢绝酬劳、热心扶持温江的业余川剧,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戏迷网友的追捧,被誉为‘平民艺术家’和‘谢张现象’。在职工川剧邀请赛夺魁后又被川剧网列入名人录。”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是真正的荣誉!”

  “您的评价很准确。”

  “获得这些荣誉后,她有无飘飘然的表现呢?”

  “还不怎么明显。不过,真有些飘飘然也属正常。但是,在为她高兴的同时也有一丝丝隐忧,是的,有这么一丝丝的隐忧。我怕她看不穿名利场中的弊病而受其影响,网友们在这虚拟的空间过份地对其吹捧也不利她的进一步发展。旁观者清楚‘捧杀’的危害,当局者则可能昏昏然飘飘然而不能自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是这样的写照。其实,现在的网络语言之一的“神马都是浮云”我就很欣赏。它告知人们不管什么名啊利啊均是一场过眼烟云而已,大可不必看得太重,否则将成为一种人生的负担,潇潇洒洒走一场才是至高境界。我希望那一丝丝隐忧是杞人忧天。她是一位对川剧十分执着且好胜心特强的女子,是否能把荣誉感和名利这两者把握到位呢?真有那么一丝丝隐忧。前些日子她在温江演出了《三娘教子》,被网友捧为演得最好的一次,而我并不苟同。效果最好的应是左清飞教授的那个压缩版,即参加职工川剧比赛获一等奖的那次演出,那是一个去其枝蔓,取其精华,突出主要角色的好版本。在温江演出的整体效果是她几次演《三娘教子》中最差的一次:首先,琴师没把演员的调门调试准,使得有的演员演唱时显得吃力;其次是她的唱腔旋律和《霸王别姬》的唱腔旋律搅混了,‘三娘’和‘虞姬’是两个截然不同身分、不同社会地位、不同人生经历的人物,唱腔旋律是人物感情和内心读白的载体,两个不同身分人物的唱腔旋律不应混为一样;再次,讲台词时不严谨,在台词中随意加字,不利于人物的表述。综上所述,使得这次演出在人物刻化和感染力上均显得稍弱了些。这是我的真实感受。实话实说不讨好,但无法,性格使然!在她刚复出演出的《打神》、《思凡》时,明显不理想,却给予极大鼓励,那是为她打气加油。而今已声名鹊起,难免有飘然之感。这时,则应及时向其指出不足之处,这才是真正的爱护。其实她也认为这次的演出质量不如前几次。我觉得她在逐步成熟。”

  “您提到了《霸王别姬》。最近她在重庆演了这戏,网上又是一片喝彩声。这戏是啥时向左老师学的?”

  “这戏是谢正新和她为了不辜负‘谢张现象’的美誉而着意联袂排演。特意请黄世涛为她设计了唱腔,左清飞又在原剧本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在今年立秋后最热的那段时间教授她的……”

  “长歌老师,我岔一句。突然记得她在网上说过排这戏练得腿脚抽筋,这是咋回事?”

  “呵呵呵!这体现了她的认真,体现了她的刻苦,体现了她的执着!她是十分追求完美的人,偏又觉得一米六的个子还不够高,所以穿了高彩鞋,可增加四、五公分的高度。生活中穿高跟鞋的女士走路的时间稍长一点都觉得腿脚痛,这高彩鞋可比高跟鞋难以掌握,加之表演时动作幅度大,脚和腿都得用力控制高彩鞋,那段时间又酷热难当,练的时间长了咋不抽筋嘛!”

  “哟,为了‘谢张现象’她可吃苦了!”

  “所以我刚才说大可不必把名利看得太重,否则将成为一种人生的负担。确实不必把它作为包袱。”

  “我查过资料,川剧是《霸王逼姬》,咋又‘逼’改‘别’了呢?”

  “您很爱钻研,不愧是研究生!川剧以前的确是《霸王逼姬》。它突出了项羽的霸气,而弱化了项羽儿女情长的一面。当陷入十面埋伏处于四面楚歌的绝境后,虽然也有‘舍不得贤虞姬能谋能料、舍不得贤美人花容月貌’等等难舍难分的描述,但最终还是对虞姬以‘赐与你龙泉剑自作开销’而逼其自刎殉情。左清飞对这里进行了改动,把这句改成虞姬自唱‘拔出了青鸾剑我自作开销!’几个字的改动,既体现了虞姬‘江南女颇知道冰霜节操’、‘奴岂能儿女情累及英豪’的大义凛然,也体现了项羽人性中儿女情长的一面,就更人性化了。在表演形式上,相对其它剧种的《霸王别姬》,川剧也略显单簿。为使其丰满,左清飞借用了京剧《霸王别姬》里的剑舞的形式。并在虞姬决定自刎前的大段倾述性唱腔后加了‘剑哪剑哪,想你随我出生入死征战南北,不想今日奴竟殇身于你,我今一死别无它求,只求你.你.你呀.....’几句台词,随之在激越的二鼓声咚、咚、咚……的由慢到快、扣人心弦的伴奏中悲愤舞剑。这时,观众掌声骤起,喝彩不息!京剧的这段剑舞是虞姬为解项羽的烦闷而轻歌曼舞。而这里的剑舞是悲怆的舞,是绝望的舞!左清飞对剑舞的改动,对虞姬的人物刻化真如妙笔生花。只是有的唱段特别是虞姬那段阴调显得冗长,能精炼一些就更好了。”

  “是的,演出是成功的,我看她的演出视频后都很感动。”

  “但是她本人很不满意。她说由于种种原因,她没达到左老师要求的标准。以后将进一步不断改进完善。听了这话,您不觉得她更加成熟了吗?”

  “对,更加成熟了。长歌老师,从您言谈中看出,您对她的几个胡琴戏比较满意,而她的《打神》、《思凡》这两个高腔戏您总觉得不太理想,是她偏爱胡琴戏吧?”

  “哟,您还真有研究呢。她还真是偏爱胡琴戏,就像学生对学科的偏科一样。这不行。毕竟高腔才最能体现川剧的特色。我向她谈过这事,建议她从高腔的‘红鸾袄’入手,先把左清飞在《绣襦记》中〈荣归还目〉里的两段经典唱腔学好,再学唱《凤仪亭》中貂婵的“频频思来暗暗想”这段,逐步加强对高腔戏的兴趣,然后再向左老师学几个高腔戏以全面提高自己。她是幸运的,现在左清飞已把她视为己出,她在左清飞的调教下一定会长足进步。”

  “今天咖啡聊天很开心。您向我全面介绍了张雪梅,对我写的这篇文章大有帮助。长歌老师,能加您QQ吗?以后常找您聊!”

  “行!”

  送我进的士后,B把一提袋塞进车窗,用下巴指指它:“咖啡聊天!”

  提袋里是一个两听装的雀巢咖啡礼品盒。哦!咖啡聊天。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2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1-11-1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长歌悠悠 的帖子

  难怪整得那么扎劲啊,原来收了人家两听咖啡。

    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1-11-1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是个老实人,人家送的啥都写得一清二楚,哈哈

发表于 2011-11-1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1-11-1 11: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B从手机里发来短信,请我赴约喝咖啡,欲向我了解川剧网的事。颇为纳闷:谁呀?咖啡倒是我爱好之饮品,如 ...

把细!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1-11-1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篇文笔细腻,清新娓婉的"報告文学",拜读了。

发表于 2011-11-1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长歌悠悠 的帖子



    长歌老师美文,拜读了。

发表于 2011-11-1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老师的文章,下笔如神,引人入胜。让人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荡气回肠,倍受教益。

发表于 2011-11-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老师说出了我早就想说的话,雪梅要戒骄戒躁,在左清飞老师指导下演出更多更好的戏.

发表于 2011-11-1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老师才高八斗,文笔流畅!受益匪浅!顶!

发表于 2011-11-2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傑作、佳作、好文章。字里行间、行云流水、肺腑之言、情真意切,饱含着对川剧艺人的真诚呵护、关爱;饱含着对川剧亊业执著、深情。      区区一杯咖啡竟换来如此给力的访谈篇章,真乃天值!



2022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1-11-2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野笏 的帖子


    长歌是个老实人。
    文章中的观点不偏不倚,较为公正。
         对年轻人怀着许多的关爱和鼓励!
       对喜爱川剧的人如遇知音。
       对网友如同亲兄弟一般的爱护。
       对喝酒的盆友从不反对。
       对抽烟的烟友尤为喜欢!
       对在饭桌上一起吃饭时的常用语:

        请给我面子。。。。。。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野笏 发表于 2011-11-1 14: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长歌是个老实人,人家送的啥都写得一清二楚,哈哈

    9494,玻璃人得嘛!;P

发表于 2011-11-3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长歌网友的好文章,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11-11-3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1-11-1 11: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B从手机里发来短信,请我赴约喝咖啡,欲向我了解川剧网的事。颇为纳闷:谁呀?咖啡倒是我爱好之饮品,如 ...

    如此评价雪梅,却以客观公允!

发表于 2011-11-3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长歌悠悠 的帖子

长歌老师学生拜读了您的文章,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雪梅您拜了这么好的艺术家,名师左清飞是你的骄傲和荣幸,让人羡慕~~~~还有更多的幕后挺你支持你的老师们幸苦的工作,无私的奉献。加油!加油!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59老先生 发表于 2011-11-1 14: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把细!

    谢谢59先生顶帖!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gongmian 发表于 2011-11-1 12: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长歌悠悠 的帖子

  难怪整得那么扎劲啊,原来收了人家两听咖啡。

   哈哈哈哈!!!!

   大侠笑言了!







发表于 2011-11-5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的"散文"写得好哦!有骨头有肉,棒! 鼓掌好.gif

发表于 2011-11-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复读长歌老师美文,再次为老师文中“访、答”所引吸引,为“笔力”所折服,为内容而感动。(80年代,读徐弛长文《哥德巴赫猜想》有此感触)。

如此份量的美文,如能再呈二、三,则一可复饱眼福,二可再受教益。受恵者、决非再下一人。

                                             静静期待中。

发表于 2011-11-5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长歌老师美文,胜于品味香醇的咖啡。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