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城乡孕育和谐
——雁江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纪实
在雁江区碑记镇半月村村民李常彬的记忆里,昔日的露天垃圾场使他们大白天都不敢开门窗,特别是夏天,恶臭扑鼻,苍蝇乱飞。自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后,半月村环境卫生发生了大变化,村民们和李常彬一样,起床推开窗户,呼吸着新鲜空气,吃完早饭便到地里干农活,每天都过着舒心的日子。
半月村的变化只是该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走进雁江,处处都能感受到洁净、漂亮、畅通、有序。
今年以来,雁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健全机制,创新方法,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扮靓城乡,孕育和谐。
常抓不懈 持续开展“五乱”治理活动
“五乱”治理是贯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雁江区使出“连环招”,着力破解“五乱”这一难题。
第一招:在城区重点治理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存在的卫生死角,清理牛皮癣,进一步规范小区物业管理,解决居民小区无人管理,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
第二招:在场镇加强公共区域、场镇农村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管理,合理安排人力,加强动态清扫,确保场镇全天候干净、整洁;加强市场综合管理,规范摊点设置,车辆停放,以及施工现场建材占道堆放等问题。
第三招:在主要交通要道两侧和广大农村,突出抓好农村“清垃圾、清污水、清乱建”的清理活动,规范家禽、家畜饲养,减少粪便污染,重点对厕所、道路和房前屋后进行彻底清理。
第四招:坚持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深入治‘五乱’”专项行动。将集中专项行动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把专项整治行动变为长期的行为,确保治理成效不反弹。
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优美示范工程建设
保和镇富家山村村民赖耀的家是一栋漂亮气派的小洋楼,楼上楼下共有两层。屋内整洁漂亮,院坝干净宽敞,花台旁边还有一个垃圾筐。“我们是区里确定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可不能掉链子,要做好表率。”赖耀说。
在富家山村,村民都像赖耀一样,从“扫干净、摆整齐”做起,树立起爱护环境新风尚,自觉清理白色垃圾、清除杂物、清掏沟渠,规范生产生活用具,栽植花草树木。
推进“示范工程”建设是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今年,雁江区推荐了丹山镇、宝台镇作为2011年争创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保和镇富家山村等13个村为2011年争创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确定了22个市级示范村、44个区级示范村,并组织全区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推荐,激发大家对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的认可。示范带动,把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区推广,促进全区环境提升。
攻破难点 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
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建设是今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雁江积极建立运行体系,以村民为垃圾分类主体,负责对日常生活垃圾进行收捡分类,将易降解垃圾放入堆肥窖,可回收垃圾存放回收,不可回收垃圾运送到村组临时垃圾池堆放。村、组清扫保洁人员为清运处理主体,将临时堆放池中的不可回收垃圾运送到填埋点进行深度填埋。村委会及镇乡、区级相关部门为监督管理主体,主要负责指导分类、堆肥、填埋处理等工作。
目前,全区购置垃圾清运车152辆,各镇村配备了5058名保洁员,垃圾分类收集池(库、站)2962个,基本做到了有人、有设施、有保障、有制度,农村垃圾处理机制运转有序。
突破瓶颈 推进设施建设和风貌塑造
3年多来,雁江投入近5000万元直接用于环境治理。仅2011年,区财政就预算列支1500多万元用于环境治理各项工作。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区财政每年按50%的比例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补助,今年更是投入420万元对镇乡垃圾池、果皮箱、公厕、垃圾转运车、新建水沟及盖板、垃圾场相关设施等六项进行补助,投入100万元对市场升级改造予以补助,在省上支持的基础上匹配75万元用于购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卫设备。许多镇乡通过各种政策的支持和对项目的争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在风貌塑造方面,该区统一打造标准和风格,持续推进省道106线的风貌塑造工作;加快推进场镇风貌塑造,做好主要交通干线破旧棚子的拆除,房屋立面清理,规范柴草堆放,清理农户房前屋后杂物。
健全机制 推动治理工作迈入制度轨道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贵在长期坚持,难在常态治理。雁江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强化机制建设,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健全完善责任落实机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层层落实任务,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办事、有人负责。健全完善队伍建设机制,采取措施,认真抓好管理、技术和日常维护保洁“三支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管理和执法队伍,积极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从行政管理向职能化管理和依法管理转变。
同时,健全完善督查暗访机制,落实“督查暗访、媒体曝光、追效问责”制度,把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网络监督结合起来,鼓励群众开展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有效作用。健全完善行政问责机制,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行机制建设纳入综合目标管理,分时间节点、整治阶段、重点工作进行考核,对乡镇部门实行排名,对工作到位、成效明显、排名靠前的单位给予奖励,对重视不够、落实不力、排位靠后的给予通报和曝光,并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责办法追究责任。
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场景已跃然出现在雁江这片热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