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头颈“不见了”
为了保证化石的完整性,挖掘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凿石法,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凿去普通石层,一周之后,铺在安岳马门溪龙身上的“盖子”就被揭开了。安岳马门溪龙的尾椎、肓肩椎、脊椎,以及颈椎第一个节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令人遗憾的是,再往前凿却找不到它剩余部分的颈子与头。
刘宗文等人紧急讨论后一致认为,恐龙背上的肌肉要比脖颈部位的结实、发达一些,所以当恐龙尸体被泥沙覆盖后,脖子上的肉先行腐烂,没有肌肉组织的连接,颈椎骨就与恐龙身躯断开了。在波浪的冲击下,恐龙脖子就会“使劲往后仰”,于是,沉积岩中的恐龙颈椎化石总是在身躯的反方向,最终被掩埋在尾椎的上方,那个部位通常还会形成一个大包,即所谓的恐龙坟。
同时,他们还发现恐龙化石周围的岩层由紫红色变为暗绿色,通过显微镜鉴定,那些暗绿色岩层是绿色水藻类化石,这应该同样表现在颈椎化石的岩层中。
据此,他们推测出新的挖掘点,组织工人重新凿石,才3天就找到了“漂移”的恐龙颈椎化石。随后,他们又陆续找到了剩余的部分尾椎化石,以及脚趾化石。通过与我国最早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的比较,刘宗文等认定这也是一只马门溪龙,为区别对待,命名为安岳马门溪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