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51|评论: 45

是谁断了四川的脊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朝之前四川曾是文人骚客辈出的地方,涌现出像陈寿,陈子昂,李白,苏轼等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大文豪。大家可能都注意在此后元明清三朝七八百年间巴蜀大地始终默默无闻,只是近现代才出现了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巨匠。小弟由于才疏学浅认知有限在此发帖请大家讨论一下“四川为何会在蒙元之后人才凋零?”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喜欢历史的洪雅老乡不多哈,那我只好来简单阐明一哈我观点。在日本流传着一句话叫“崖山之后无中华,阎吏之后无汉人”。言下之意中华文明已经随着南宋的灭亡而沉入大海,就是日本人比中国人更多的保持汉唐遗风所以更加有资格成为中华文明的正统。虽然这些只是小鬼子为其侵略中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而编造的歪理。却从一个侧面看出自蒙元,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剩下一群麻木不仁只晓得卑躬屈膝的奴才。造成这种局面我认为其中最大的原因是野蛮的血腥屠杀,而我四川先民自古便保留着一股子韧劲和不妥协性誓死保卫家园捍卫民族最后的尊严。先说蒙元至1331年拖雷在成都屠城开始四川人口从南宋的1300万减少到元初的60万。几百年后张献忠,满清鞑子又轮番屠杀将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变成了荒野百里,狼奔豕突的人间地狱。人口也从明朝末年的600万减少到仅9万。大家想想这是何等惨烈?记住历史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同时也更加懂得珍惜和热爱这边我们祖先用鲜血捍卫的热土。

发表于 2011-11-8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没读过啥子书。。。。。。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苏晓月 的帖子

我小学都密求毕业,都是道听途说哈。

发表于 2011-11-8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上的太谦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梧桐细雨2 的帖子

米亚谦虚哈,我真的只有小学文凭。不过文凭低不等于学识低更不等于智商低。

发表于 2011-11-8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只是四川,整个国家都很多年都没有像李白杜甫一样的大家了。至于其中的原因可能要作为一个国际性课题来研究才能弄清楚。

发表于 2011-11-9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饮鸩而欢 的帖子

原来是这个样子滴喔。

发表于 2011-11-9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个帖子,好惨“发帖际遇:梧桐细雨2不小心病倒,花去了 9 个 小米椒 的治疗费!”

发表于 2011-11-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几个数据核实清楚,看看能否支撑作者的"屠城造成说"的观点。就是四川人口从南宋的1300万到元初的60万。又从明末的600万到清初的9万。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尔东福 的帖子

古代不现在有完善的户籍制度数据肯定不可能准确无误,但也是经过历史学家反复论证出来的,这些在网上都可以查到。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那就是四川在南宋和明朝末年都遭受了几乎毁灭性的大屠杀,举省殉国才有后来“川人从未负国,四川不亡则中国不亡”的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饮鸩而欢 的帖子

不完全认同你的观点。两宋期间光眉州一地就有进士800多人宋仁宗感慨道:“天下好学之士多在眉州。”但是至元以来四川进士恐不及眉州一地在两宋期间的数量。由此可看出四川至元以来人才凋零在中国文化界地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发表于 2011-11-10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不亡则中国不亡"不是说咱四川人多爱国多英勇善战,军民多团结一心,是指四川独立独特的地理人文条件。如四川比较封闭,过去就主要靠一条水道和东北绵州的陆路进出。成都平原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当年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依据就在此。为刘备选择了一个栖身地,为蜀国的建立在战略上进行了规划。因此,武候祠那副对联深得政治家门的欣赏。就是"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己治蜀后治"。
对四川的屠杀被大大夸张了。蒙元靠铁骑不仅征服了中国,还一路杀到西部西亚东欧直至彼得堡。能屠杀的大多也就"中心城市",在攻打中受到抵抗。张献忠也就是支流寇,杀了些人,自身都难保,哪有能力"毁灭性的"屠剿四川?都是当时的官员"浮夸风"和所谓的
历史学家夸大了那次战争。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尔东福 的帖子

   蒙古人的野蛮屠杀是举世公认的老成和儿子孙子在中原前后屠杀汉人不下于5000万都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吉思汗对西夏的屠杀从而直接导致党项族的灭绝,在中东对巴格达的屠杀更使这个东方不夜城成为一片废墟几百年都难以恢复当时的生产力。因此被欧洲人称作黄祸,要不是蒙哥在四川钓鱼城殒命速不台回师争夺汗位我估计整个欧洲都会沦陷在蒙古铁蹄之下,也不会因为兵力不足被埃及击败。张献忠屠四川不仅见于史料而且也在四川民间广为流传,十年前成都修二环在浆洗街和府南河整治工程在九眼桥的时候挖出得万人坑都是有力的佐证。而你所说四川因为特殊地理位置才有四川不亡则中国不亡的说法我也不太认同。抗战时期的四川几乎是以一省之力撑起了抗日的脊梁,以下复制点资料给你以作参考。
   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的何应钦曾写过《八年抗日之经过》一书,书 中记载川军出川人数令人震撼:抗战8年中,四川(包括西康省及特种部队和军事学校征的10万余人)提供了近300万人的兵源充实前线部队,占全国同期实征 壮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一还多!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十分之二,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 计64万余人,居全国之冠。
    带病出征的四川军阀刘湘,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死前留下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对于这段历史,李宗仁将军曾说:“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刘湘在全国各大军阀中,抗日做的是最决绝的一个。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第二天,川军就请缨抗日,当年9月1日,川军从安顺场出发,历时41天到达上海前线,防守“四行仓库”等一线阵地,拉开了川军抗日第一战;  
    1937年11月22日,川军开赴太湖阻击日军,20多名战士深入敌后,身绑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
    台 湾出版的《一寸山河一寸血》记录说:川军1937年初夏步行出川北上抗日(从秦岭出川)。很多军人只有两件单衣,一双草鞋。一路上无有任何补给,但经历了 北方严寒的考验,不得以还抢了阎锡山的军库,以补充补给。 当时***主力都不愿意接纳军纪涣散,素有双枪将(土枪+烟枪)之称的川军。最后李宗仁收留了川军。川军未及休整就投入了台儿庄战役,承担了正面阻击日寇的 重大任务,其作战英勇另各部正规军刮目相看。川军也承受了巨大损失,有一个师几乎拼光。当时师长打电话给李宗仁,说给我们川军留一点种子吧。李宗仁当时知 道对日军的包围已经快合陇,因而不同意。师长也坚决服从命令,最后全体官兵阵亡。
    八 年抗战,回川者寥寥。在成都,每年清明市民都群起祭祀抗战川军,祭品大多是一碗汤圆。这里有一个传说:有年寒冬腊月沉沉深夜,有个衣衫单薄的穷军人走到城 门洞边卖汤圆的小摊子前,看来是又冷又饿,埋头呼呼呼地只顾吃汤圆。眨眼间,穷当兵的却不见了!卖汤圆的小贩恍然大悟:当年出川抗战的川军苦啊,是那个赴 国难牺牲的"无名英雄"从阴间来吃汤圆了!消息传开,百姓们都哭了:"天冷了,他又冷又饿,莫让他在阴间受苦呀!"于是一家又一家,流泪端来一碗又一碗热 气腾腾的汤圆,到铜像前祭奠。

    八年抗战岁月漫漫,整个中国的钱粮支撑,就主要靠“陪都”所在地的四川这个“大后方”来负 担了。抗战最困难时期,估计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以八年抗战总计,国家支出14640亿元(法币),四川就负担了约4400亿元。四川 出粮也最多,仅1941年至1945年,四川共征收稻谷8228.6万市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稻麦总量的31.63%。  
    这么多粮食,是四川百姓勒紧裤腰带奉献出来的!1941年四川省 田赋管理处长甘绩镛行经南、潼道上,在一处茅草房前歇脚休憩,问一个老农民:“今年收成和生活情形咋样?”老农回答说:“老天爷不作美,我们经常以苕藤菜 叶和杂粮充饥。” 甘绩镛又问:“粮食不够,还给国家纳粮吗?”老农民说:“我应缴的粮食都缴了,左邻右舍都是这样的!” 甘绩镛问:“你们自己都填不饱肚子,还有啥余粮缴公呢?”老农慨然说:“军队去前方打仗,没粮食就吃不饱,就是有条命也不能拼啊……只要能打胜仗,赶走日 本鬼子,能过太平日子,我们老百姓暂时吃苕藤树叶,也有想头,比起日本人来抢我们好多了!”还有一个农妇,儿子出川抗战,她孤身一人无余粮交公,把陪伴自 己的一只猫儿卖了买粮交公,说:“我儿子爱国,我也要爱国啊!” 战时粮食奇缺,全川物价暴涨。成都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一月之内米价上涨3倍以上,粮、糖、盐、火柴等,都曾限量供应。几千万四川普通民众 都挣扎在饥寒线上。  
    万般困苦艰难的情况下,四川百姓们仍加紧耕种、生产,支援前方。抗战军队的军火枪械,穿的军衣等,当时主要是靠待遇菲薄的四川工人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川江上赤裸上身的航运船工,吼着悲壮的川江号子、积极运输部队、军粮、难民和军需、民用物资……
  到抗战中后期,国家财政困难万分,军费紧张,全川又掀起了献金高潮。1944年春,国民政府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到川中各地劝导节约献金,进一步推 动了献金运动。这年1月17日,“成都市各界民众献金救国大会”在少城公园内行。从张群、余中英(市长)等官员,到市民、商人、教师、静环等川剧艺人…… 无不踊跃捐献。最催人泪下的情景出现了:只见一长串衣不蔽体、瞎眼跛脚的乞丐,一个挽一个踉踉跄跄把乞讨来的全部铜元、镍币,叮叮当当放进“救国献金柜” 里,然后蹒跚下台……全场哭声顿起,争先恐后地掀起又一轮献金高潮!
  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表的不完全统计,抗战中四川各地献金总额为5亿多元。这些钱,是四川人民一滴一滴地挤出来的血!这笔巨款,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1940 年9月后,重庆正式定为中国战时的首都(陪都),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日本人深知“中国大后方”四川的重要,对四川的轰炸前后持续了6 年多时间,四川老百姓承受了巨大灾难。据统计,日本对四川的轰炸共有26000余人被炸伤,22500余人被炸死,财产损失难以统计……

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几乎每个县都阵亡上百人

    在新中国建国后,我国经历了两次邻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即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作为与印度、越南接壤的西南地区中心城市,成都的军分区第一个承担了派兵作战的任务。 小时候每到清明,我和同学都会在学校组织下去县里的烈士陵园扫墓,在碑文上,我看到了我们县大量在这两次作战中阵亡的烈士名单。据后来认识的一个越战老兵告诉我,在这两次战争中,四川几乎每个县都阵亡了上百人(当时重庆还未划出,四川约有220个县)。


发表于 2011-11-10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战靠一省之力支撑起了抗日的脊梁?哈,不可能的。陪都在四川,国民党动员全国的力量保四川,包括大量的国际援助,全国各种抗日武装的牵制,才是四川没有丢失的原因。
四川人在各种活动中都做出了贡献是事实,但不宜夸大。抗战的胜利,当时不放大到世界局势去析,就显得苍白无力。比如,没有欧洲战场德国人的失败,苏联进入东北对百万关东军强力打击,没有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人对日本人的毁免性打击,靠一盘散沙的中国,抗战会推迟不知多少年。
因此采用堆砌个别资料,传说,举例。。。哈哈,我认为还是支撑不起作者的观点。

发表于 2011-11-10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给二位端茶,继续哈。。。。。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尔东福 的帖子

首先感谢尔东康一直以来对本帖的支持。我文中所说四川是几乎一省之力支撑起抗战是指中国战场,而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百分之八十的兵力。太平洋战争是拼的海军,东南亚战场也有中国远征军的卓越贡献。众所周知中国远征军中的驻印军在胡康河谷和密支那战役中几乎全歼日军丛林之王最精锐的第十八师团。就是这驻印军中几乎一半都是四川人。抗美援朝两个特级战斗英雄邱少云,黄继光都是四川人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四川人的血性?

发表于 2011-11-10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知道楼主讲的是中国的抗日战场。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的抗战就没停过。全面抗战指七。七事变开始。前面是民间为主,后面是政府主导。太平洋战争是几年后的事了。
笔者可没有否认咱们四川人在抗日抗美自卫反击战中的卓越贡献哦。当然举几个战斗英雄也不能证明咱川人的"血性"哈。就象我不能举几个著名的叛徒汉奸能证明咱四川软弱一样哈。
我是说,楼主的资料论据,逻辑,推理方法,不足以支撑你开篇的观点,即"谁断了四川的脊梁",罪魁祸首就是宋末明末两场战争。从此没有大文豪之类人才。还且不说四川人的"脊梁"是否就是几个知识分子哈。因为脊梁不可能不函盖各行各业的。
开始我说要核实数据,数据严重失实,结论也相去千里。元初四川人口只有60万,清初只有9万,怎么让人相信。咱四川人的生活舒服安逸生育能力再强,加上移民,增长速度也不至于三百年后就达到一亿多人哈。
发表于 2011-11-10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采用堆砌个别资料,传说,举例。。。哈哈,我认为还是支撑不起作者的观点。
发表于 2011-11-10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楼上的,先把脊梁定义好了再讨论!
四川的脊梁真的断了吗?5。12大地震谁撑起的???就算少了几个文学大家,是否就是“脊梁真的断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