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31|评论: 12

[原创]关于川剧锣鼓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8 14:19 | |阅读模式
 

关于川剧锣鼓之我见

川剧锣鼓是川剧的一大特色。这与它诞生的文化氛围有密切关系。处于西南的四川人既有西部人的粗旷豪放,又有南方人的细腻温柔。反映在川剧中锣鼓中,就表现为既有龙丑龙壮工壮工壮,又有才而来太次来太。川剧锣鼓源于西南民间祭祀锣鼓,经发展演化逐步走上舞台为川剧伴奏,因此保留了很多民间原生态的艺术在里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故其精华部份就是与其他艺术相区别的部份。闹热就是其中特点之一;以其独特的音韵为徒歌式的高腔伴奏是其特点之二;用其巨大的包容性将五大声腔统一在川剧体系中是其特点之三。

川剧在六、七十年前主要是在庙上的万年台子上演出,为招徕观众,就必须用大锣大鼓来发出演出信息。特别是在烘托火暴气氛更离不开大锣大鼓。但,在川剧进入剧场后就有了一些变化。原来的小鼓口面是一尺二到一尺四左右,大锣重九斤多,大钵四到五斤,小锣一斤多,马锣三到四两,堂鼓口面一尺二到一尺四。(重量均为老称)在1940年前后曾做过一次改革,主要是改小,改轻。解放后改得更小更轻。还在硬场面上加了风锣,水锣,云锣,手鼓,定音鼓,大鼓,搁梆等。连场面坐位都改了。随时代的演进不断改革肯定是对的,但不能把艺术本生的个性改掉了。

很多东西要从高度和广度两个层面去考虑才行。川剧改革也是。要有大制作显示川剧的高度,以展现其辉煌;同时,也必须有广度以显示其生命力。二者舍去任何一方都必定对川剧造成严重的伤害。一个戏只能演几场,显然没有生命力。如果只停留在原生态上,过一年少一批观众,还是没生命力。反映在锣鼓上,我们更应有包容心。例如:《铁笼山》,《烧濮阳》,〈雁荡山〉,,,,,以及〈铡美〉一场中三道圣旨下来,包公扯“阎王式口”时没大锣鼓是绝对不行的。但,〈小放牛〉,〈裁衣〉,〈思凡〉,,,,中“亮子”,“肇眼”“半蹬鼓”,,,,,,等锣鼓是安不出来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秋江”中,“云里白”锣鼓就加了音乐套打,六十年代〈跑水〉也加了音乐,并且谱了高腔。我认为一切要服从剧情需要,并突出川剧特色,改革也无防。就是沙梅老先生用钢琴重音代替大锣“单锤”也可以探讨。但,一定要记住,川剧要姓川,要有与别的艺术相区别的个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6-3-28 19:18 |
说得太对了,顶一下

[12月8][原图][20P]国产的清纯与美丽

[12月8][原图][20P]国产的清纯与美丽

[12月8][原图][20P]国产的清纯与美丽

[12月8][原图][20P]国产的清纯与美丽

[12月8][原图][20P]国产的清纯与美丽

[12月8][原图][20P]国产的清纯与美丽

[12月8][原图][20P]国产的清纯与美丽

[12月8][原图][20P]国产的清纯与美丽

[12月8][原图][20P]国产的清纯与美丽

[12月8][原图][20P]国产的清纯与美丽

 楼主| 发表于 2006-3-28 20:50 |
QUOTE:
以下是引用cookboy3325在2006-3-28 14:44:00的发言:
一直很喜欢看悠哉乐斋老先生的文章,很有水平,受益非浅,我和好几位年轻的戏迷均有此同感,我们也衷心希望5.1聚会能见到悠哉乐斋老先生,当面和您请教交流![em19][em19][em19]

COOKBOY3325贤弟:谢谢鼓励。我对你和你们一批年轻戏迷都佩服得紧!我也是一业余戏剧爱好者,与川剧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我在广元一县上,到成都的时间较少,加之现在工作较忙,故五一可能来不了。“请教”我不敢当,但我非常愿意与你们交流。如有需要探讨的,你一发帖,我尽我所知紧跟就是。只是才疏学浅,不妥处多多见谅。如有机会到蓉,定当拜望!再次致谢并祝安好!

 楼主| 发表于 2006-3-28 20:28 |
谢谢楼上诸君!并致万安!

发表于 2006-3-28 17:40 |
    以理服人!楼主所论极是!

发表于 2006-3-28 14:44 |
一直很喜欢看悠哉乐斋老先生的文章,很有水平,受益非浅,我和好几位年轻的戏迷均有此同感,我们也衷心希望5.1聚会能见到悠哉乐斋老先生,当面和您请教交流![em19][em19][em19]

发表于 2006-3-28 15:37 |

赞赏楼主意见。

川剧犹如川菜,并非一味麻辣。

川剧本身是昆高胡弹灯的“五族共和”。五种声腔的锣鼓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各具特色。

高腔的锣鼓也非一打到底。

现在而今眼目下,社会进步了,人们可以享受的娱乐形式多了,再不改革,怕是不行了,行不通了。

过去,一听到锣鼓声,就会跑去围堆堆,看“战国”;如今呢?

因此,59以为,川剧锣鼓是其一大特色,要保留,但要改进,要根据剧情,该打处则打,该轻打时决不重打,可不打时不能乱打。

沙梅先生的《红梅赠君家》是改良川剧,音乐的旋律性强,至今仍有许多借鉴的现实意义。

 

发表于 2006-3-28 15:03 |
     楼主说得非常到味,辩证的看待分析了川剧锣鼓的演变过程,从整个川剧的发展耒看,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在做着各种适宜于目前现实文化需要的探索,这是一个艰苦过程,有失败,也有成功,要不断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找到真正适宜于目前新川剧所需要的川剧锣鼓,使川剧这朵鲜花在戏曲百花园开得更加光彩夺目.

发表于 2006-3-28 21:40 |
赞成哈~![em03]

发表于 2006-3-28 23:13 |
楼主高见!很多人认为年轻人之所以不喜欢川剧是因为川剧锣鼓.但从我和川剧论坛上的几位年轻戏迷的观点看,这只是人们的误会!川剧的高.胡.昆.弹.灯5种声腔中我们最喜欢的还是高腔!!川剧只是宣传不够.如能像京剧那样受重视!川剧会受到更多年轻人喜爱的.因为川剧有很优秀的演员和优秀的传统剧目.我父亲常对我说川剧是:唐3千宋8百演不完的三列国.对此他感到很骄傲!我不反对创新但川剧就该有川味!不歌不戏的东西作为年轻人我也不接受 !说起80年代沙梅先生的<<红梅赠君家>>虽然我那时还小但我还有点记忆.用西洋乐代替川剧锣鼓不伦不类不中不西.那时的我就很反感.一点都不喜欢!(那时我根本不喜欢川剧对川剧也不感兴趣小时候我喜欢的是越剧).[em03][em03][em03]

发表于 2006-3-28 23:24 |
结果,沙梅老先生的试验结果告诉我们,那是失败的撒~~~~~~~~![em03]

发表于 2007-1-23 15:16 |
楼主所言,得益多多,谢谢!!!!!

发表于 2007-4-5 00:02 |

一种文化的存在和延续是离不开人群的。川剧存在或流行到今天正因为被川人所喜爱,传承和发展。既然有携带轻便配器灵活的川剧锣鼓又何必企图用钢琴去代替它呢。。。。。。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