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zaixc.com/news/bencandy-htm-fid-50-id-3058.html
矿泉水、碳酸饮料、塑料餐具、婴儿奶瓶……这些塑料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或被加热或被长期重复使用。
这些看似相同的塑料制品,其实是用不同的树脂材质制成的,而不同的树脂材质在不同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可能会析出相对有毒、有害的物质,这对人体是否会造成危害?到底这些塑料瓶哪些是可重复使用、可回收再生利用、不可回收再生利用的,市民到底对其了解多少呢?
近日,记者接到西昌市民杨先生的电话,“我在网上看见一个帖子,说有一名12岁的女童,因为连续16个月使用了相同的矿泉水瓶,最终患了癌症,这个是真的吗?”
原来杨先生在上网时无意看见一篇帖子,还没看完帖子,杨先生已经一生冷汗。杨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小学四年级,因为担心儿子继续长胖,一般都不让儿子喝饮料,所以每天上学都会在矿泉水瓶中装上一瓶水,让孩子在学校里喝。看见这帖子,杨先生又疑惑又担心,“重复利用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危害,哪些才是可重复利用的?”
市场:塑料瓶底标识“迷”人眼
10月26日,记者走访了西昌家佳超市顺城街店、达达超市步行街店、五交化超市长安店等多家超市发现,矿泉水瓶子,饮料瓶子、保鲜盒等塑料制品,其底部多有由三个箭头组成的三角形,三角形内并标注有不相同的阿拉伯数字,数字下标有PET字母,看起来让人迷惑,“为什么要标注不一样的数字”?
记者随机观察了日常我们常饮用的几款饮品,诸如农夫山泉、统一鲜橙多、脉动维生素饮料、尖叫运动饮料、天喔茶庄C满E饮料瓶子,底部都标有三角形标志,三角框内都标有数字1。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塑料制品底部都有标识,像百利然沙棘果肉饮料瓶底就没有任何标识。而洗发水、沐浴露、化妆品等塑料包装的日常护理用品,底部三角形里的数字大多数为“2”,并且标有“HDPE”字样。
随后,记者在饮料区、日用品区发现大多塑料制品底部都有数字编码,但数字编码与字母标识各种各样,让人眼花缭乱。
市民:几乎没人看瓶底,也不知数字代码啥意思
“请问平时买饮料你会看塑料瓶底的数字代码吗?”记者在市区随机采访了十位市民,其中两位市民直接反问记者,“瓶子下面还有数字标识啊?我们晓都不晓得?”,还有2名市民称自己知道塑料瓶底标注数字的事情,但每一种数字代表什么意思,自己也说不清楚。
剩下的几位则表示知道有数字,但平时购物,主要是看瓶装饮料的口味和品牌,很少会注意瓶底有没有标识或者标识的数字。并坦言,有时也会重复使用一些饮料瓶盛水喝。
而且生活中,在一些家庭、小吃摊,重复使用塑料瓶装水、装酱油、装醋等非常普遍。有些老人,他们认为塑料瓶扔了可惜,为了节约而重复使用,对数字代码更是毫无所知。当记者拿着农夫山泉的瓶底向家住鑫海花园的张大爷咨询三角框与数字代表什么时,张大爷笑言到,“就一个三角形的标志和数字1嘛,还有啥子意思哦?”
解码:看数字识塑料瓶
据了解,塑料制品的标识是有国家标准规定的。“瓶底的数字及代码”是塑料制品标识的一部分,“数字和代码”分别指该塑料瓶本身主要材料的代号和缩略语。
那么每个数字及代码代表什么,用于什么,是否可循环利用。记者在“环球网”获悉:
“1”㎡㎡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见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温度达70℃以上时易变形,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一般此类饮料瓶不能重复使用。
“2”㎡㎡HDPE(高密度聚乙烯):不易清洗,容易滋生细菌,一般不要循环使用。
“3”㎡㎡PVC(聚氯乙烯):遇高温和油脂易产生致癌物。
“4”㎡㎡LDPE(低密度聚乙烯):常见于保鲜膜,通常合格的保鲜膜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很多家庭饭后的剩菜都会用保鲜膜包裹起来,在下次食用时,有的直接带着保鲜膜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5”㎡㎡PP(聚丙烯):这是惟一可放进微波炉的塑料,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
“6”㎡㎡PS(聚苯乙烯):常见于碗装泡面盒、快餐盒,耐热抗寒,不能用于微波。
“7”㎡㎡PC及其他类PC(聚碳酸酯):常见于水壶、太空杯、奶瓶等,不过这种材质的水杯在高温下很容易释放有毒物质双酚A,对人体有害。使用这种水杯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