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嘉陵第一桑梓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迎检解说词
邓四平 /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欢迎来到千年古县司马相如故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蓬安检查嘉陵第一桑梓景区创4A工作,我是随行工作人员XXX ,很荣幸今天由我陪同各位领导。今天专家组的检查线路是这样安排的:从游客接待中心到景区入口钟情门大概需要五分钟时间,现在,我就蓬安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个简要介绍。
蓬安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1332平方公里,总认口73万,辖39个乡镇。青山拥四围,秀水绕三方。蓬安,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置安汉县,公元507年置相如县,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相如县省入蓬州,1913年取蓬州、安汉各首字命名为蓬安。蓬安自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她是巴蜀辞宗汉赋魁首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故里,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唐代诗人陈子良、元稹、李商隐、宋代大文豪苏轼、宋代理学宗祖周敦颐、清代思想家姚莹等都曾在蓬安留下显赫的政绩或宝贵的墨迹。境内出土的新旧石器时代的石斧、汉陶、唐镜、宋瓷,工艺精湛。在近现代,这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又孕育了农学家兰梦九、哲学家伍非百、藏学家张怡荪、数学家物理学家魏时珍、革命先烈王白与等英豪。解放后,蓬安又先后走出了唐青山、钟声琴、沈前馀、曾建国、汪长春五位共和国将军,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蓬安儿女,以生生不息源源不绝的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创造了和创造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这片富饶的土地,融合着大自然的恩赐和蓬安人的睿智,青山绿水交映,风景名胜遍布。
蓬安地理位置奇特。古来蜀道难行,李白曾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以,古人进出四川,走水路居多。在蓬安,嘉陵江纵贯南北,上可达广元、阆中,南部,下可达重庆、上海;同时古蜀道交汇于蓬安,西去成都,东通南江、巴中,北抵汉中。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历代川、陕、甘、鄂的交通要道,也是重要的商品物质集散地。古时,蓬安商贾云集,千年周子古渡码头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是南北货物交易集贸之所。而这里临江的一带更是蓬安的商业繁华地带。由此可知,蓬安经济地位非常重要,不但如此,蓬安的军事地位同样非常重要。殷商时,蓬安为巴子国,蓬安的历史源远流长,约从公元前七世纪起,蓬安属巴国地。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秦灭巴国后属郡;惠文王更元后九年(公元前316年),属巴郡阆中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川北行署南充专区管辖(县城所在地为锦屏镇),1952年属四川省南充专区管辖,1968年为南充地区管辖县(县城所在地为周口镇),1993年起为南充市辖县。
蓬安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电力能源。嘉陵江流经县内89公里,水能蕴藏量28.3万千瓦,已建成的马回电站和金溪航电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23.6万千瓦,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农产品资源丰富。锦橙100号四次蝉联全国农博会金奖,多次荣获“中华名果”殊荣。蓬安工业发展初步形成了电力能源业、机械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三大支柱。拥有南充县中九县(县、区)中唯一的省级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实现了集中集群集约发展。
蓬安交通便捷。国道318线、达成铁路、省道仪北路和南渠路纵横交错,嘉陵江黄金水道四季通航,规划中即将建设的“南—大—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城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建设“山水园林精品城县”的定位,县城规划面积达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5万人,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
蓬安人文荟萃。秀丽的山川景色,独特的地理位置,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专家、学者慕名而来。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就生长在蓬安。相传,司马相如在汉景帝时任蓬州(今蓬安)州官,偕文君建琴台而居,创酒坊以酿;抚琴赏月,把酒为赋。明代蓬州提学副使卢雍曾作《琴台夜月》赞曰:“城内多美酒,琴台飘酒香。”源远流长的相如文化,让蓬安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县魅力倍增。古时蓬安不但有赋圣司马相如童年生长和生活过的足迹,也有书圣颜真卿于此做官留下的显赫政绩,也有画圣吴道子奉旨入蜀来此观江作《锦绣嘉陵三百里图》的名胜遗迹,还有元稹、苏轼、陆游、杨慎、姚莹等文人骚客,历代豪隽,相继旅居蓬安,并传下许多珍贵的墨迹华章。蓬安更因宋代理学宗祖、大哲学家周敦颐先生仰慕司马相如的横溢才华和浪漫卓绝流传千古的爱情经典专程来古相如县朝圣而闻名遐迩,周敦颐并于古镇水井湾驻足讲学、著书,并写下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爱莲说》,后人因此将古镇更名为“周子镇”以示纪念,并建濂溪祠刻诗勒铭以纪之。
蓬安名胜景点众多,青山绿水交映,风景名胜遍布。琴台夜月的落寞惆怅,嘉陵晚渡的诗情画意,牛渚渔歌的愉悦欢欣,五马排空的磅礴奔放,广慈晓钟的凄冷孤寂,马鞍樵唱的恬适雅致,石壁睛云的绚丽多姿,双蓬叠翠的蜿蜒葱茏,古“蓬州八景”令人美不胜收;小乐山群佛雕像的巧夺天工,千里嘉陵第一坝的恢宏气势,巍巍龙角的纵横英武,滔滔嘉陵的飘逸俊秀,大深南海的神秘幽深,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避暑山庄的清凉静谧,新“蓬安六胜”令人留连忘返。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辅以热情周到的旅游服务,将把您带到一个奇特、美丽、梦幻般迷人的境界。
【游客中心】
2006年,蓬安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充满实力的丘区经济强县、充满魅力的文化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并将旅游作为三产龙头来定位,当成新型产业来培育,确立了“党委统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开发建设“嘉陵第一桑梓”这一重点景区。
这里是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的主入口,为了方便游客,同时提升蓬安旅游形象,加强蓬安旅游设施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于此地设立游客接待中心。
游客中心于2009年8月开始正式对外营运,整个中心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以传统的川北民居建筑风格为主调,结合现代建筑功能要求,进行细部处理,形成古色古香,色彩古朴的建筑风格,内部功能齐备,服务设施完善。
在中心内我们设置了票务中心,咨询服务室,讲解中心,景区活动公示栏,邮政服务中心,商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同时,为体现我们服务的人性化、细致化,我们特别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残疾人轮椅,童车,擦鞋机,雨伞,手机充电器,书报架等设施,另外,我们在中心摆放了6台电子触摸屏,游客可以在这里查到有关蓬安“吃、住、行、游、购、娱”的相关信息,让客人体会我们“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服务宗旨。
在中心,我们还特别设立了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立体沙盘,让客人对景区概况有一个立体的印象,展示“司马相如故里,浪漫休闲家园”的独特魅力。
嘉陵第一桑梓整个旅游区以蜿蜒美丽的嘉陵江为轴线,沿江规划了20余平方公里,分为一江两岸三段四功能片十三区,其主题为“中国最浪漫的休闲家园”,辅助主题为“司马相如故里和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2008年,我们全面启动了“嘉陵第一桑梓”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工作,采取了强有力措施,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滨江文化休闲区、周子古镇景区、龙角山景区和马电景区的开发建设,这四个景区以嘉陵江为纽带紧紧连为一体,总面积近10平方公里,山、水、岛和古镇相依相融,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区。
蓬安建县历史1500余年。古县三面环山,城北是高大连绵的龙角山,阻挡北来的寒风,可以改善气候条件。城南的慕蔺山,城东是蜿蜒起伏的铜角寨,还有嘉陵江呈“S”型,俨然神奇太极图,穿城而过,“一条玉带,两颗明珠。”司马相如出生地千年相如故城和千年只周子古镇隔江相望,顾盼生姿,刚好形成了“山环水绕,金城环抱”之势。山、水、城相融,正好就符合了古人所谓的“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的风水意象图案,自古就有“巴蜀要冲”之称。
嘉陵江最美的身段在南充,而南充段最美的景致在蓬安。嘉陵江蓬安段自然风光秀美,流经境内达89公里,像一条玉带,把相如故城和周子镇分隔两岸。地处蓬安县相如故城锦屏镇与新县城周口镇之间的嘉陵江西岸,一片4000余亩江滩原生态地保存下来,属典型的湿地,滩中芦苇丛生,绿草成荫,杨柳成林,沙鸥翔集,白鹭云集,是目前嘉陵江现存的最大自然漫滩。
为了实现蓬安旅游发展的新突破,进一步提升蓬安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的档次,县委县府于2008年提出嘉陵第一桑梓创建国家AAAA景区工作的目标。在嘉陵第一桑梓发展总体思路中,县委县府经多方论证,决定将蓬安建设成为“充满实力的丘区经济强县,充满魅力的文化旅游名城”作为蓬安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将旅游开发和建设作为三产龙头定位,按照“县委统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成立了以县委书记邹平为组长的“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以蓬安县委副书记陈鹏泉为主任的县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注册了资本金3000万元的相如旅游开发公司。2006年初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开始建设,2007年,紧紧抓住四川省开发“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良好契机,根据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四大建设”的目标,将开发建设“嘉陵第一桑梓”国家AAAA旅游区作为旅游建设重点,整个旅游区建设预计共需3亿元以上,现已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亿余万元,已基本建成龙角山景区、周子古镇景区、滨江文化休闲区和马电景区四个核心景区。整个旅游区集自然游、历史游、文化游、农业游、工业游、社会游于一体,重点突出相如文化、嘉陵江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含相如故城和周子古镇在内的蓬安县城,已于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二楼,我们设置了影视厅,影视厅面积90余平方米,可容纳60余人,全天滚动播放蓬安风光旅游宣传片,蓬安嘉陵江船工号子、蓬安婚嫁歌、蓬安民歌等宣传资料,让游客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了解蓬安的文化底蕴,蓬安的风土人情。
在中心内我们设立了安全保卫室,景区活动公示栏,方便游客。
这里是中心设立的讲解中心和票务中心。
我们在这里专设讲解员公示栏,提供讲解员的情况介绍。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现有导游讲解员
名,其中中文导游讲解员
名(含高级讲解员
名),多语种导游讲解员
名。景区导游讲解员中拥有大专学历的人数占总数的
%,导游员数量与景区接待规模相适应,同时,导游服务效果突出,多次受到游客表扬。
这里是我们为游客设置的游程线路图,我们根据嘉陵第一桑梓景区景点的分布情况,设计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游览线路,使景区内各景点形成环线,让游客在游览时可以一程式尽览各景点,也可以拥有多种游线选择,方便游客。
同时,我们开通了三路旅游公交车,在景区运行,在景区各出入口,我们设置了旅游公交车站点;另外我们还开通了仿古游船龙舟、凤舟、凰舟往返于嘉陵第一桑梓景区嘉陵江段,为游客提供方便的水上服务。
在景区内还配置了电瓶观光车、滑竿、川北抬花轿、观光马车、仿古体验船、渡船等多种特色交通工具。让游客在景区不但能够轻松的游览,而且,还可以体验一下川北的民风民俗。
【安全标识牌】
进入嘉陵第一桑梓,在入口处,我们设置了安全标识牌,对游客进行温馨提醒,并根据旅游县场的发展,设置了中、英、日、韩四种语言以照。像这样的安全标示牌在各入口处和重要景点共设立13处。
【生态观光停车场】
各位专家这边请,这里是我们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的生态观光停车场。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旅游景区按照创建标准建设了游客中心、龙角山、滨江文化休闲区等
处停车场,总面积达13000平方米。在景区主入口,我们设置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2处生态观光停车场。
停车场全部采用银杏、桢楠等树木作为绿化隔离线,部分运用草坪砖建成生态停车场。入口、出口标识明显,场内设专人值管,保障游客出行的方便和财产的安全。
每处停车场的设置不仅考虑到功能需要,还充分考虑停车场与环境的融合、与景观的协调。各停车场结合自身文化特色,就地取材,以石刻、建筑小品、花卉等美化方式进行艺术点缀,既凸显了景区的文化特征又美化了环境,而各具特色的设置使停车场也成为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星级厕所】
因为这里是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的主入口,客流量大,所以,我们在此处设置了一处四星级厕所,按照4A标准,我们在嘉陵第一桑梓旅游景区共设立了两处四星级厕所,七座三星级厕所、六座二星级厕所。设置高档环保流动公厕2座。
星级厕所标识明显,我们采用了中英日韩对照标识,游客易于找寻。而且厕所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景区风格相融合。厕所内服务功能齐全,设置了残疾人专用通道和残疾人厕位,并有专人进行值管。地面整洁,排污管线进行地埋,并与城县污水管网相连,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无公害处理。
【标志标牌:全景图】
各位领导这边请,这里是我们蓬安嘉陵第一桑梓导游全景图,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红星标识处游客中心。按照创建标准,县委县府在嘉陵第一桑梓区各入口和景区共设立了
处导游全景图,并且依照与嘉陵第一桑梓相协调的基本要求,所有标识牌主要采用木材、沙石子、青石板等生态材料制作,图文规范,按照未来客源县场的需求,使用了中、英、日、韩四国语言对照介绍,务求最大程度方便游客。
随着蓬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现在旅游已成为蓬安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一业兴、百业旺,旅游的火爆带动了蓬安各项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年县委政府提出在五年之内把蓬安建成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强县,根据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特殊的旅游资源环境,我们加大力度整合资源,借鉴国内旅游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和嘉陵第一桑梓实际情况,采取“相如旅游公司”和“嘉陵第一桑梓景区设管理局”共同管理的模式,对嘉陵第一桑梓及周边重点旅游资源实行统一开发和管理。蓬安相如旅游公司和嘉陵第一桑梓管理局于2006年8月成立,一共
位工作人员。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由相如旅游公司与嘉陵第一桑梓管理局统一进行营销、票务、导游服务工作,它为蓬安旅游县场平稳有序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各位领导:滨江文化休闲区是从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主入口进入的第一个生态文化休闲景区,位于嘉陵江东岸山水之间约一公里长的狭长地带。这里既是近距离观赏嘉陵江和眺望对岸漫滩湿地江上田园风光的最佳位置,也是进入周子古镇景区的重要通道。
这些景点,从主入口进入,依次是:
【景区简介】请看,这堵艺术墙上“嘉陵第一桑梓”这几个字,它就是我们景区的名字。为什么取名“嘉陵第一桑梓”呢?
“桑梓”本义是指桑树和梓树。《诗经·小雅》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一定要思念敬仰。后人就用“桑梓”来比喻故乡。叫“嘉陵第一桑梓”,一是因为蓬安是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出生地,蓬安是司马相如的第一故乡的寓意;二是因为蓬安拥有嘉陵江流域最美丽的身段。“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面积20平方公里,处在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南充半小时经济圈之内,属四川省重点打造的“新五大旅游区”之一的“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是四川省五大文化名人故里之首(五大文化名人指司马相如、李白、苏轼、郭沫渃、巴金。因为五大名人中,司马相如出生得最早,是四川的第一个大文人)。总体布局为四个功能片,主题定位于最浪漫的休闲家园,辅助主题为司马相如故里——长卿桑梓。以自然景观为基础,按照国家4A级标准建设。突出名人文化、码头古镇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回归自然”的理念。
【桑梓广场】
桑梓广场是“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的入口主题广场。广场上的大型青石照壁,正面雕刻着反映蓬安汉代时期繁荣景象的农耕生产生活场景,背面雕写着用700余字浓缩蓬安历史和美景的《相如故里赋》。走近照壁,你就进入了穿越千年时光的蓬安历史时空燧道,它会带着您一步一步揭开相如故里之谜。
【钟情门】我们面前的这道大门就是景区的南大门,取名“钟情门”。大家可以数一数,它一共有多少根柱子。(停顿片刻)钟情门一共有35根钟情柱。为什么要建这么多的柱子呢?相传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见钟情,文君侍者以一首藏头诗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浪漫佳话。“一曲琴挑凤求凰,见君风流更惆怅,钟情自古难启齿,情到深时愁断肠。”把每句的第一个字串起来,就是“一见钟情”。在侍者的帮助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成功夜奔,从临邛连夜逃至成都。他们相濡以沫26年,相如病逝,文君对着空床默然静坐,守持9年,竟然忘了睡觉的姿势……这,就是为了纪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见钟情、至情至爱35年的浪漫而建。
步入钟情门,我们便来到滨江文化休闲区。这里依山傍水,道路两侧处处流溢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眼前这幢楼叫“江梓楼”,青瓦黛墙,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闲静清爽,与江景陪衬,与文化交融,给人恬淡如梦的快意。嘉陵江是蓬安的母亲河,我们可以走近江边与她亲密接触,这就是亲水平台,它让我们近距离体验嘉陵江母亲般的真爱,享受亲近自然的惬意。“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让我们做一个智者后再做一个仁者吧,朋友们,我们到对面的半水半山休闲观景上,感受木制架空栈道带给我们融入画境的唯美体验。滨江文化休闲区路面铺装着青石板,间隔镶嵌情景组雕,与青石栏杆相互呼应,突显汉代文化特色。瞧!这些青石栏杆,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在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将每宫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有“辟邪恶、调阴阳”,保吉祥平安的寓意。
各位领导,请看!渔、耕、桑这三组雕塑,他们直观而艺术地表现了相如故里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这些雕塑让我们从高雅的文化符号里,真切地领悟到劳动的美感和浪漫。
【桑】
相如故里,丝绸之乡,县境早在汉代前就开始栽桑养蚕,源远流长的蚕桑文化创造了相如故里的辉煌,给后世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桑》集中展示了缫丝制绸的前身——栽桑养蚕,吐丝结茧。这组雕塑生活气息浓郁,有蚕、有茧、有农妇、有小孩,有小狗,既符合川东北地方实情,又彰显了川东北农家风情。这些雕塑让我们从高雅的文化符号里,真切地领悟到劳动的美感和浪漫。这几组雕塑在2009年城市雕塑作品大赛中荣获优秀奖,没有一、二、三等奖。
随着景区光亮工程建设的完成,每到夜晚,滨江路游人如织,信步滨江路,犹如置身于琼楼玉宇之间。
看!景区内的商店的造型十分别致,游客们习惯地称其为“鸟巢”,它唤起我们未眠的童心,带给我们童话般的新奇与浪漫。
景区的绿化是年年春秋两季分别实施的,如今林木茂盛,长势喜人,到目前为止,旅游公司为景区绿化投资200余万元,同时,县上捆绑项目资金,林业局利用退耕还林,完成了沿江两岸及山体的绿化,在漫滩湿地栽植600亩巴茅,400亩水杉、杨树等。为整个景区打造绿色环保、自然生态的田园风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对面的漫滩湿地,很多的旅游专家及规划设计师看后,都认为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国内有名的旅游投资集团——上海奥格集团在实地考察后,深感兴趣,愿意投资开发,公园的主题定位——司马相如湿地公园,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在不破坏原生态景观的前提下,增加一些供游客参与的游乐项目,现正在磋商有关投资开发细节。阆中城南天下就是他们开发的。
国内有名的康辉旅行社在实地考察后,认为蓬安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原生态的自然风光秀美,是难得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已和我们签订了3年的市场营销及总代理协议。今年,我们计划要开展一系列的旅游宣传活动,活动的主题——“浪漫嘉陵江,情系渔火节”。在滨江路上举行夫妻树活动、同心锁活动、放河灯活动,凡是单身男女或未婚情侣在夫妻树下许愿,然后挂在夫妻树上;凡是夫妻的可以在同心锁上刻下双方的名字,然后锁在夫妻树旁的铁链上;所有的游客可以在古码头放河灯,许愿祈福。“千叟宴,金婚节”活动,让牵手走过爱情风雨历程、已是金婚的老年朋友汇聚相如故里,共同享受金婚的幸福、快乐和甜蜜。为了增加景区的知名度,我们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台、网络等主流媒体对景区进行了宣传,同时,在通往景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安装了广告宣传牌进行宣传。
【耕】
民以食为天。蓬安丘陵起伏,土地肥沃,百姓属农耕民族,吃饭全靠自己从地里刨,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典型形态。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是传统的农耕文化节--牛王节,意在祈求耕牛平安、庄稼丰收。《耕》是相如故里农耕文明史的标志。
【渔】嘉陵江是相如故里儿女的母亲河,县境有鱼类114种。鸬鹚别名鱼鹰、鱼老鸹,是渔民原始的捕鱼工具,捕捞工具还有:丝麻编织的密眼条网、大拉网、刮网。渔文化是嘉陵江的文化精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眼前凌空而降的瀑布,原本是自来水公司的溢水口,一年四季,长流不断,水花四溅,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把它稍加修饰,简单打造,为景区又平添了一分动人的景色。中国杜甫研究学会会长祁和晖女士为其命名为“袖瀑宜人”,并写诗赞曰:“桑梓水竹晓人意,鸡鸣犬吠是吾家。耕读渔歌成奇绝,隔江忧赏相如霞。”
【神龙泉】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远近闻名的神龙泉。多年来,神龙泉一直吸引着远近的百姓前来取水。传说很久以前,有位瞎眼老太婆,被孝顺的儿子背着四处求医,都没有治好眼疾。他们经过此地,喝了路边的泉水后,顿觉清冽甘甜,润肺舒心,神清气爽。并用此水洗脸,清洗干涩的眼睛。不久,老太婆的眼睛神奇地好了,孝顺儿子的脸变得更加英俊。消息传开,人们越传越神,来此取水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前的取水口较简易,现在经开凿和修饰,有了蓄水池,就更加清洁了。(因靠近财神楼与龙角山而得名)
【夫妻树
情侣楼】
请看这棵奇特的大树,这就是“夫妻树”。皂荚树粗壮挺拔,黄桷树婀娜多姿,如同天造地设的一对,亲密地相拥相抱,依偎在一起。传说,嘉陵江边生活着一对恩爱夫妻,每次,丈夫拉船远行,妻子都要出门相送,并与丈夫相拥作别,难舍难分。他们的直率大胆,恩爱浪漫,成为许多人传颂的话题和推崇的典范。后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夫妻俩经常送别的地方,长出了两棵相拥相抱的树,就像是这对恩爱夫妻的化身……为了纪念他们爱情的热烈浪漫而特别修建的情侣屋,目的是希望凡到情侣屋的情侣,都能沾沾这“夫妻树”的灵气,爱情更加浪漫、更加热烈、更加执著。据说,执一把情侣锁,只要双掌合什,与心上人默然相望,默想对方的种种好处,虔诚求拜,然后锁住屋下的铁链,就能如愿以偿地锁住心、锁住爱、锁住情、锁住浪漫、锁住真诚。
现在这里已成了情侣们拍摄婚纱照的首选外景地。
【导向牌】景区的标识标牌很有特色,得到了许多旅游专家的认可,材质上采用木材和石材,体现了自然生态,这个导向牌造型上很有创意,是一个隶书的“周”字,底座上刻有凤凰图,体现了相如文化是整个景区的文化主题。目前,我们初步完成了一二期的景区标识牌、简介牌、垃圾桶、休憩座椅等的建设,整个导视系统总共投资50余万元。
【财神楼】我们面前的这座四层建筑就是财神楼。财神楼是我们“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的标志性建筑,堪称嘉陵江边第一楼。。
财神楼始建于唐朝初年,清咸丰年间进行过培修,上世纪被毁坏拆除。现在我们看到的财神楼,是2006年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在原址上重建的。占地面积276m2,建筑面积439m2,是四层攒顶式开放楼阁。楼高24米8,寓意四季发财。在这里修建财神楼,是相当有讲究的。风水学主张“山管人丁水主财”,古人认为,周子古镇的风水好就好在处于龙角山和相如故城的太极图之间——背靠如卧龙饮水的龙角山,前枕宛如玉带的嘉陵江,但美中不足的是左低右高,有失宾主之分,他们认为滔滔嘉陵江水冲走了古镇的财源,于是,古镇人采用“障空补缺”的风水理念在古镇的出入口修建了这座财神楼,希望神仙保佑古镇人民升官、发财、吉祥、平安。
一楼出入口分别有两个仿铜雕塑叫“金蟾纳财”。金蟾就是这种三脚蟾蜍,古人认为它是一种可以致富的灵物。二楼:外围四周的栏杆上,雕刻的是双龙送宝的图案,寓意四方来财。在每层的飞檐翘角上,还挂有鱼形风铃,寓意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在楼顶上,还装饰了聚宝瓶,里面插着如意枝,寓意财源广进,吉祥如意。这里的彩绘,主要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如春风得意、指日高升、独占鳌头等,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楼:主要展示的是旅游商品。四楼供奉着三尊神仙,一是掌管世间一切金银财宝的武财神赵公明,二是掌管世间一切功名利禄的文财神文昌帝君,三是专司人间风雨的东海龙王敖广。这三尊神像,每尊都是高1.6879米。大家猜猜,这个数字有什么意义? ……就是保佑大家“一路发起走”的意思。这几尊神像,都是请高僧开过光的,据说只要在这里许了愿拜了神,再烧柱香,愿望就能实现。
请看财神楼的这幅长联:
问三百里嘉陵何处堪留画圣
查五千年浩史谁人不爱财神
这幅楹联充分表达了嘉陵江优美的风景、画圣吴道子与嘉陵江的历史渊源;同时说明了中国民间信仰中财神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