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手机卡窃听通话?记者亲身体验交易过程 层层揭穿骗局
记者在工商银行等候,可“阿龙”却没出现(非正常情况下拍摄)
●窃听疑云一电话响起,来电显示号码正是要复制的卡号,而电话里却传来卖家“阿龙”的声音
●窃听疑云二“阿龙”直接叫出记者的真名,并表示他在监听记者朋友通话过程中,得知了记者的真名
●窃听疑云三“阿龙”还准确说出记者想要窃听的朋友的姓名、工作单位和住址
“你好,我处能为你作(做)张和他相同的卡,用这张卡能知道她的通话,收她的短信,一切在你掌握中!电话1515715xxxx,小王。”日前,成都市民余军收到这样一条陌生短信,意外之余,他甚至怀疑自己的手机已被人监听……
这是一部真实版的《窃听风云》,还是一场层层设套的骗局?华西都市报记者对此调查后发现,目前这种“窃听婚外情”和“监控商业机密”的短信正被大量群发,而“复制”一张手机卡的要价从1000元到3000元不等。随后,经过周密部署,本报记者和“小王”取得联系,亲身体验了交易全过程,层层剥开骗局,揭开真相。
A讲价
窃听通话收短信800元就能搞定?
11月14日上午,记者联系上一位远在深圳的朋友,决定用他准备废弃的手机卡作为“诱饵”,让短信中的“小王”来复制。
当日下午,根据市民余先生的报料,记者拨通了“小王”的手机。
“您好,我这里是安防(音)科技公司,专业制作手机复制卡窃听软件,你只需提供对方的手机号码,公司帮你复制一张和对方一模一样的卡,再配上公司的专业窃听软件,就能让你随时随地窃听对方所有通话,收发对方所有短信,锁定对方所在的具体位置……”
电话中“小王”说,在窃听过程中,对方毫不知情,手机卡和软件一共1500元,如果要办理,客户只需提供送货地址,手机卡和软件制作好后,公司会派专人送货上门,安装好软件、做好测试,确定没问题后再付款,“之前不收一分钱,你没有后顾之忧。”
在得知记者有办理意向后,“小王”给出“老客户”的价格——1300元。几经讨价还价,“小王”最终要价800元。
谈妥后,“小王”记录下记者需要复制的手机号码,并约定15日9点,在新华公园大门口交易,还留下记者的联系方式。
“你要保证电话畅通,明天早上会有专人和你联系,到时我给你一个经理的私人电话,如果服务不好,你可打电话投诉。”她叮嘱记者。
B交易
招招惊心“卖家”使出连环套
第一招
来电显示号码为“复制卡”号码
15日9点,来到新华公园大门口,记者的电话准时响起,送货男子自称“阿龙”,说普通话。
阿龙:等下我送卡给你,安装好、做好测试,你不能给我现金,必须通过银行转账到公司,因为我们做的是“偏行”买卖,公园对面有个工商银行,等下我们在银行门口碰头。
记者:好,我两分钟就能到。
9点10分,记者刚到工商银行门口,电话又响了。
阿龙:我看到你了,你是不是穿军绿色上衣和灰色长裤,在街上打电话的那位大哥?
记者:是啊!
阿龙:我们是两个人,开一辆本田雅阁车过来的,车子就停在附近的路口,我马上把复制的卡加密到数据库,为你捆绑好,安装在公司窃听软件上,然后我用复制卡给你打过来,你测试下通话质量。
9点13分,记者的电话再次响起。来电显示,号码正是要复制的卡号,而电话里却传来“阿龙”的声音。挂断电话后,记者立即和深圳的朋友取得联系,他表示并没有给记者打电话,手机也没有出现异常。来电怎么会显示他的号码?难道“阿龙”真的复制了一张一模一样的手机卡?
第二招 指名道姓
说出记者、窃听对象真名
“号码没错吧!”9点20分,“阿龙”再次打来电话说,待会公司财务科会发一个工商银行的卡号过来。
1分钟后,记者收到一条短信,上面有一个工行账号。接着,“阿龙”又来电话,让记者往指定账号打款。“2分钟后,我将把车开到你面前,你凭打款回单上我的车,到时我在车上教会你使用,然后就把复制卡给你。”
“我怎么确定这张卡能听对方的电话呢?”记者问。
“阿龙”再三表示“复制卡”不容置疑。“你根本不姓张,你是某某吧!”随后,“阿龙”直接叫出记者的真名,并表示他在监听记者朋友通话过程中,得知了记者的真名。同时,“阿龙”还准确说出记者朋友的姓名、工作单位和住址,这些都让记者感到意外和吃惊。
第三招
威胁曝光将卡卖给监听对象
“我们当面交易嘛,给现金、转账都行。”记者说。
“阿龙”解释道:“大哥,如果我把卡给了你,你不给钱,我也没办法,我不敢和你在街上拉拉扯扯,我们做的是‘偏行’买卖,如果引来了公安,吃亏的肯定是我,抓到了是要判刑的。”
10点之后,见记者迟迟没打款,“阿龙”给记者发来短信:“你不打款,我只有将卡和通话录音卖给对方了,并利用网络和邮件公开,我会通知老大,24小时监视你,我会让你付出十倍的代价。”
自知骗局被识破,交易彻底失败,“阿龙”等人开始不断给记者打来威胁电话,满口脏话,威胁说:“你小心被人砍!”
原来,所谓“复制手机卡”,只是一个“小王”、“阿龙”等人精心设置的骗局!
C 解谜
解谜一:为何知道记者真实姓名?
“你家人和你个人的住处、工作单位我都一清二楚,你以后小心点!”在和“阿龙”周旋期间,他不停打来恐吓电话。惊愕之余,记者实在不明白,为何个人信息会被对方了如指掌?
对此,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陈爱萍表示,对方获取购买人信息的途径可能有两个:一是购买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填写各类登记表格,此后,有人不慎将信息泄露。另一种可能是,“他采取了窃听手段。”陈爱萍介绍,在知道对方手机号码的前提下,利用技术手段是可以查出对方行踪的。
解谜二:为何知道监听对象住址?
为何“阿龙”能准确说出被窃听对象的真实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
原来,记者的朋友曾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男子称,他是××快递公司的,让他来领包裹,朋友就把姓名和住址告诉了对方,而之后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包裹要领取。
后来一查,电话正是“阿龙”打给记者朋友的。
解谜三:来电咋显示被窃听号码?
在达成初步购买意向后,“阿龙”给记者打来一个电话,来电号码显示的正是记者所要监听对象的电话号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陈爱萍解释说,“这其实是他安装了一个可以任意显示号码的软件,把来电改成了你想要监控的那个号码。”
解谜四:手机卡到底能不能复制?
那么,“小王”等人到底能否复制手机卡呢?
15日,记者先后咨询了10086和10010的客服代表,对方均明确表示,那些自称可以复制卡号的个人或公司都是骗人的,“千万不要相信。”
一手机维修店的李先生介绍,每个用户的手机卡芯片都具有唯一性,且高度加密,并有多种保护程序,“只凭一个手机号码无法复制出手机卡。”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技术专家也表示,目前的技术手段是不能复制手机卡的,那些不法分子采取这种骗局只是为了“吸钱”,市民不要上当受骗。
D 防范
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
陈爱萍建议,每个公民要尽力保护自己的隐私,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此外,企业、职能部门等均有义务严格保护个人隐私,杜绝个人隐私暴露在众人面前。
成都律师邢连超表示,如果真能复制手机卡,这就是盗窃行为,并严重侵犯别人的隐私权,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如果借复制手机卡进行骗钱,就构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的事实实施诈骗,就是典型的诈骗行为。
邢连超说,这套骗术设计得很高明,即便被识破了,对方会要挟说,把客户想要窃听的行为,告知被窃听对象,这切中客户要害,从而让委托方就范,委托方往往就会花钱免灾,从而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和见习记者罗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