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烈新村打造川东第一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8日 点击数: 117 宣汉县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基础配套、产业跟进,突出抓好洋烈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切实打造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样板和川东第一村。
宣汉县君塘镇洋烈场镇从2003年以来,遭受了5次洪灾,特别是去年的“7.18”特大洪灾,让洋烈损失惨重。为彻底走出年年受灾、反复重建的困境,宣汉县在充分调研、综合分析和尊重规律、自然、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作出了“整体避险搬迁、重建洋烈新村”的重大决策,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后,将重建选址整体抬高11米进行重建。经过一年的建设,目前首批304间房屋主体建设全面结束,可入住122户478人,洋烈新村脱胎换骨、基本建成,书写了从灾难到新生、从悲壮到振兴的篇章。
在洋烈新村的重建中,宣汉县充分利用紧临州河水、背依茶园山、面朝印盒寨的生态优势,按照“旅游统筹、风貌润色、全域景区”的思路,不仅配套完善了下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光纤、电话、电网等的地埋铺设,还修建了一个广场、亲水平台,绿化了空地,配套建设了道路、垃圾中转站等生活性设施,着力打造“房在林中座、水在窗下流、人在画中游”的湖光山色风情景区。
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这只是宣汉县坚持规划为龙头的一个缩影。宣汉县在规划理念上,鲜明提出重建不是简单的“克隆”,而是规划的超前、功能的完善、结构的优化、特色的彰显。按照凸显巴人文化、彰显川东特色、展现亲水画廊、展示宣汉形象的理念,抓住农民集中居住、公共服务便捷、社会管理到位几大要素整体谋划,将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行业规划紧密衔接,注重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和“三化联动”结合,配套建设了集医疗卫生服务、计生服务站、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为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按照“白墙灰瓦坡屋顶、角柱层线砖墙群”的川东民居风格,重点打造农房精品风貌,充分彰显川东特色。同时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导向,倾力建设核心区,创新构建环保生态亲水乐园和现代农业观光园。
宣汉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波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秦巴地区新农村综合体试验区”的部署,把建设新农村综合体作为探索城镇化新路径的重要抓手,以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样板为目标,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基础配套、产业跟进,采取“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统规统建、民主管理”模式,着力把洋烈新农村综合体打造成“川东第一村”,使其成为川东生态亲水走廊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和亮点。
宣汉县还突出主导产业联片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两大支撑,在洋烈新村狠抓产业,科学培育,让单产变多产。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地面地下、水面水下、农林畜牧等多层次、多特点的立体农业,重点打造食用菌、水果、蔬菜、养殖四大产业,实现科学选产业。引导推动,开拓新产业,着力塑造城郊型生态休闲中心旅游区。关联发展,延伸优产业,在新农村综合体周边打造1000亩枇杷采摘体验区、垂钓体验区、休闲度假区、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区等,形成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让重建变重生、灾区变景区,让人民群众走上致富路。
宣汉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波说:我们还将狠抓产业,进一步拓宽增收致富路子,让群众既住上好房子、更过上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