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位先生还正是交通局的啊。
看了你的解释,就字面理解,这篇回答逻辑性不错,理论知识也很强。就人力三轮车是提倡还是禁止,我个人的观点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市场经济应该由市场说了算,不能过多的给予行政干预,当然必要的市场规范那肯定是要有的。
但是就你的反对意见中的部分问题有些不明:
1、 解放思想。就我的了解,不管从中央到省市,再到县,我相信各位从政人员开会也好,发表演讲也好,这是一个说得最多的字眼。你说到了重庆,确实,我也认为现在蓬安的各级施政人员最重要的就是解放思想,喊口号没有。
2、人力资源方面:“在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的今天,还能否有足够的从事人力客运服务的从业人员,我表示怀疑?那最后是需要宁缺毋滥还是滥竽充数、鱼龙混杂呢?”
这句话中的滥竽充数和宁缺毋滥是什么意思?难道从事人力三轮营运的人员也要本科学历?这才叫人岗匹配?从事人力三轮的人员要求不高,身体健康、对蓬安周边环境熟悉、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服务意识。我认为就差不多了。真搞不懂你怎么上升到了一个鱼龙混杂的高度去了。
另外你说到, 不仅是缺资金更重要的是缺人才缺思维。。。我相信主要是缺资金。后两点(人才和思维)不是问题。人才是什么?摸清自己的老底再说人才。思维是什么?解放了思想再说思维。
据我了解,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人才非常缺,所以很多制造业在一般性技术(技术含量高的除外)和管理岗位都是采取内部培训,也就是从员工内部中选拔,尤其这种方式在台资、日资企业中用的非常多,效果也非常好。直到现在,这种方式在部分外企企业仍然是主要的选拔方式。而选择从其他企业“挖墙脚”的方式寻找人才的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干的活,也就是大陆籍老板的企业一般都是天天喊缺人,挖到人以后又留不住。在用人方面,这就是民营企业与外企的区别。
3、另外一点不明:当务之急,还是要以尽可能的减少私家车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主。
在蓬安县城减少私家车出行?你这句话不会是借鉴的北上广的经验吧?蓬安现在的私家车很多?求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