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51|评论: 1

[草根播报] “临时工高危” 源于一种逻辑的颠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8 10:31 | |阅读模式
1.jpg
    “临时工”仿佛与政府舆情危机形影不离。有专家分析说,“临时工”成为网络热词的背后,体现的是个别政府部门应对网络危机舆情时的词语匮乏,以及应对理念的落后,处理技巧的简单化、单向性。

    “临时工”本来不可以成为挡箭牌。就算坏事都是临时工干的,一点都不应该减轻单位责任,包括单位领导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正式工”犯错误单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领导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临时工”犯错误应该也一样———临时工受雇于单位,并在单位的领导下、受单位的指派做事,那么,首先其工作行为代表单位,其次,其工作中的行为与过失跟单位的领导、授权或指派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习惯于以“临时工”做挡箭牌,其实是一种误导,让人产生错觉:因为他是临时工,所以素质低,犯错误的“合理性”也就相对充足一些;言外之意,换了“正式工”、公务员,某些情况就不会发生了。这种逻辑本来非常荒谬,经不住推敲———政府部门为何要雇佣素质差的社会人员?为何要把公职人员承担的工作交给临时工来做、甚至赋予其执法权力?单位对临时聘用人员又是如何管理的?这些都显然不好解释,而问题恰在于此:它们根本不用解释,往往一句“临时工干的”,或将“临时工”辞退,一次舆论危机便告解围。“临时工”出马如此有效,以“临时工”应对危机的“公关艺术”自然要火,以至于有网民怀疑,许多部门雇佣临时工,主要就是干这个用的。

    “临时工”解围之所以屡试不爽,荒谬的逻辑之所以能流行开来,是因为所谓“应对危机”应对的主要不是公众舆论,而是上级部门。换句话说,舆论事件中当事单位的恐慌或不适,主要不是怕舆论,而是怕舆论引起上级重视;而应对舆论之举也多是为了向上级交差。

    公共部门陷入舆论事件后,最需要的是姿态,有了姿态,在上级那里便容易过关,而舆论质疑很多时候或许是无所谓的。说来说去,“临时工”所以能屡试不爽,主要原因还是一些上级部门认可了那种荒谬逻辑。




作者:马涤明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11-28 10:39 |
卡扎菲的临时工是非洲雇佣军,中国还落后得很呀,算不上那根葱。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