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零艾滋病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艾滋病相关死亡)。
我们不想说12.1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它一旦变得“特殊”就难免带有了某种歧视;我们只想说,在这一天里,社会终于可以从熙攘的生活中抽身,以制度羽翼去探询、体察和庇佑艾滋病群体的生存之艰难。“温水煮青蛙”的痛楚,绝非外人可以想象,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赋予其希望和信心。
艾滋病无论看上去多么令人惊悚,它都是生命的一种创伤,我们可以对病毒望而生畏,但不能把艾滋病人拒之千里。他们已被病毒戕害,文明社会有无可争辩的责任和道义,保证他们不被第二次灼伤。
你敢拥抱艾滋患者吗?
==========
==========
知识普及:
关于传染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我国,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虽是艾滋的主要传播途径,但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病菌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我国艾滋病现状
艾滋病病毒的生存及杀灭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预防措施:
(1)针对性传播: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正确使用避孕套。 (2)针对血液传播:不要吸毒,尤其是不能共用注射器或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拔牙和其他侵入人体的操作;避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3)针对母婴传播: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避免怀孕和哺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