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积极主动应对网络舆情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传递社情民意的最重要的通道。我国目前已有3.37亿网民,已经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表达已成为中国公民参与社会事务、表达民主权利最重要的渠道。网络已经成为“第一媒体”。网络媒体已经超过报纸、杂志、图书、电影、戏剧等传统媒体对民众的影响。我国网民的组成成份已由过去的学生、知识分子和白领阶层、公务员阶层,延伸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各种人群。由于互联网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隐蔽性好、成本低廉、快捷高效的表达场所,所以,选择网络表达已经成为公民的首选。最近以来,网民在互联网上关注国计民生、表达民主诉求、发表个人观点、渲泄内心世界的趋势越来越炽热。由于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复杂性、广泛性、虚拟性、信息交换互动性的特点,网络舆情往往是真伪夹杂,泥沙具下,常对党政机关及其各部门的工作形成“舆论监督”。因此,政府对网络舆情这种相对新兴的舆论方式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网络舆情是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必须重视它,顺应它,掌控它,否则就会失去主动权。如果不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给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不认真及时地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不抢占网络舆论的新高地,那么必将使党和政府的工作置于被动之地。 要积极畅通与街道、社区、行政村和市民、网民的交流和互动,坚持做到群众反映的问题、被曝光的问题,第一时间处理到位,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为城市管理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