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93|评论: 0

[四川经济日报]威远“两化”互动造新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5 12:11 | |阅读模式
来源:威远信息网 www.wy114.cn

  虽已入冬,在川威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宽敞的大道纵横交错,施工现场彩旗招展、车水马龙,各类工程车辆轰鸣之声不绝于耳……   这只是威远工业加速发展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威远工业“一枝独秀”。近年来,威远县委、县政府探索 “两化” 互动的路子,在做大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将“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   如何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机结合,该县县委书记曾云忠、县长罗平表示,推进“两化”发展,核心在工业,依托在城镇,关键在互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壮大,直接带动了威远城市的更新。   工业崛起:   龙头带集群,科技强动力   尽管早在2008年,威远县就取得了经济总量名列全省181个县(市、区)22位,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的好成绩,但与双流县、龙泉驿区、绵阳涪城区这些排名靠前的十强县相比,差距依然较大。   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谋划千亿产业、培育百亿企业、打造百亿园区、扶持中小企业”总体思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到2011年,威远县已形成以工业园区为支撑,五大企业集团为骨干,冶金、建材行业为主体,化工、食品行业为两翼,机械、能源等行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川威钒钛基地纳入“7+3”产业发展规划,连界、严陵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1525”工程,连界工业园区被评为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   工业的动力在科技创新。   在各方的支持和指导下,威远县各大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威玻集团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蹄焰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业甲醇项目投入试生产;石牛化工集团完成工业技改投入3800万元,20万吨氨酸法造粒工艺生产复合肥正在试生产……   “威远县的工业经济增速如此之快,科学技术的大力运用功不可没,这是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省市领导在视察威远工业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城镇布局:   大力改旧城,科学造新城   工业经济的快速壮大,直接带动了城市的更新。近年来,威远县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和连界城镇概念性规划的编制,完成了威远河、达木河城区段的景观规划,启动了镇西、新店等8个镇的总规修编,实施了杨家坝片区和城东片区等9平方公里,严陵工业园区、连界工业园区、镇西食品园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完成了赵家坝片区、城市综合体片区、青龙山片区修建性规划和川威大道、威远大道、建业大道等10条城市道路的设计。   高标准的规划为威远新型城镇化建设描绘出美丽的蓝图。   近年来,威远县深入推进“西扩北拓”战略,实施了赵家坝片区、北部新区、青龙山片区、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东风路、车站路、锦城路、五云路建成通车,实施了南大街等城区5条道路黑化和威远大桥的改造,二环路东段建设、花城路拓宽改造将于年底完成,建业大道、凤凰大道建设正加快推进,威远大道、连界钒钛大道将于年底动工。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粮丰自来水厂、电影商贸城、机动车检测线、五星级银桦半岛酒店相继建成,县城区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逐步增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9.7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38%。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实施为威远带来了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的新一轮契机。   下一步,威远县将以新型工业化为内在动力,以“交通圈”拓展“城市圈”,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小带大”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园区,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构建“一心一副六点”的城镇体系,把县城建设成为背靠成渝经济区、辐射川南城市群的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中等城市、魅力新城;把连界建设成为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城镇;把镇西建设成为县城的“后花园”。   力争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镇总人口达到40万人,其中县城人口达到25万人,连界镇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    注重统筹:    产城一体化,互动下功夫   产业的走向影响城市的定位,城市的定位引导产业的走向。   “县城区要坚持城市向北发展,工业向南发展;连界镇要把居住生活区与工业发展区分开;镇西镇要坚持发展食品加工业,镇内其他工业逐步往严陵工业园区搬迁。”曾云忠说。   产业园区既是工业化的承载体,又是城镇化的功能区,更是“两化”互动发展的重要抓手。   威远县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突出主导产业,促进园区产业集中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功能,将城市公共交通、商业设施、道路管网等设施向园区延伸,促进园区与城镇资源共享,实现园城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捆绑发展的模式,实施成片规划、成片供地、成片开发,提升园区和城镇发展档次,努力把严陵、连界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的样板、结构调整的典范、“两化”互动的标杆、城乡统筹的示范。( 付晓丹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