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14|评论: 10

[生活•情感] 绵阳各县因何得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6 14:38 | |阅读模式

  绵阳各县
  三台
  江油盐亭梓潼平武
  原为郪县,后为梓州(因梓潼水得名,又名梓江,位于三台与盐亭界河)治地,州辖郪县、涪城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县名为三台,因城郊有三台山得名,为潼川府治地,已用275年。
  江油
  因蜀汉于建安二十四年(219)设置的“江由戍”得名。江由戍在今平武南坝。明《蜀中名胜纪》说:“江水所由矣”,其原意说涪江水由此流过。原治地在平武南坝,后迁大康、武都等地,后人将“由”字误写成“油”,于是“江由”就因写了错别字而成了“江油”。其名已有1800年。
  盐亭
  因产盐而设亭管理得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里”,春秋时约二十户为一里,汉代五十至百户为一里。它不是道路长度的计量单位,而是居户的政区名称,“里”设里长管辖。至今仍有“里弄”、“乡里”之词。“亭”为乡以下行政单位,设有亭长。“盐亭”一名,据《元和郡县志》载:“以近盐井因名”;宋《太平寰宇记》说:“盐井亭故名盐亭”。西魏废帝三年(554年)设县,已有1450余年。
  梓潼
  因梓林、潼水得名。梓木为古代遍种之树,木质较好,耐朽,皮可入药,中药“梓白皮”即此,用于解热、洗疮疥;古时多用此材作器具,故木匠古称“梓人”、“梓匠”;由于其材不易龟裂,故常用作雕刻印刷的刻板,故至今我们常把印刷称为“付梓”。古时乡间多有梓树,故又引申为故乡的代称:梓里、桑梓。“潼水”就是今环绕梓潼县城的那条小河了。县名从汉至今不变,已有2200余年。
  平武
  原为刚氐道。晋设平武县(当时治地在青川境),改阴平古道的广武县而名。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得名,已有1700余年。
  北川
  北周天和元年(566)于北部都尉置北川县。后改石泉县,民国3年因其名与陕西石泉同名,又改回原名,仍称北川。因地处川北,多河川而名。亦有1400余年。
  安县
  原属涪县辖地,唐始有县级建置。元中统五年(1264)建安州,明洪武七年(1374)降州为县,故称安县。此名据今亦有630余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12-6 14:49 |
:):(:time::dizzy::sleepy::hug::victory::handshake======




正是,
有名有实;
大有缘由也;
====







======:):(:@:time:{:2_37:}:@{:3_46:}:time:{:2_37:}:@:time::dizzy::sleepy::hug::@:time::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handshake:handshake:handshake

发表于 2011-12-6 16:10 |
后人将“由”字误写成“油”,于是“江由”就因写了错别字而成了“江油”。;P



------这个错别字整大了。

发表于 2011-12-6 16:30 |
辛苦了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7:31 |
好文,傻子学习了。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12-6 18:53 |
好帖必顶!

发表于 2011-12-6 20:33 |
文字材料就不说了;那几张配图看起来倒是很有民国时期的风范。

发表于 2011-12-7 09:22 |
:victory:

发表于 2011-12-7 10:42 |
学习了。。。。。。。。。

发表于 2011-12-7 11:03 |
学习了,好知识,知道盐亭怎么来的,祖上烧过井盐
发表于 2011-12-7 19:11 |
受教啦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