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蛇精唇舌虽然被烧得焦烂,却不甘心失败。他将尾巴一卷,便把红梅扫出好几丈远,再次抓紧了上去。红梅阁上生死搏斗,急煞道山寨的蒲道官,迅即提上镇山宝剑,唤弟子堵在庙下通往义阳山的地下洞口,再三叮嘱:"七天七夜之内,无论怎样危急都不能叫一声师傅。若是七天以后不见老朽回来,便仿照我的模样,塑个面人放在蒸笼内蒸上七七四十九天,就万事大吉了。"
蒲道官司吩咐完毕,一声长啸,腾上了红梅阁。眼看蛇精搂住红梅正要下山回洞时,"孽障哪里走!"一位童颜鹤发、装束婆娑的老道怒目圆睁,横剑直立,拦住去路。巴蛇大惊,想必就是那个送剑、赐砖的高手来了。于是,放下遍体鳞伤的红梅,与蒲道官展开了惊天动地的厮杀。战了三四十个回合,蛇精已觉力乏,只得夺路逃走,化作一座小庙把住洞口,敬延残喘,以图卷土重来。
蒲道官并不追赶,急忙救起红梅,一面用定身法定住蛇精,防止妖孽外逃;一面精心护理红梅。几天以后,红梅康复,蒲道官司随即派人备足雄黄和草药,暗中遣动土地爷缩小包围圈,并剪下几数纸人、纸马,派人准备木料,到时撑住巴蛇咀变成的庙门。到第七日夕阳西下时,蒲道官司念动咒语,夹在纸人纸马中间混入庙门,钻进蛇精腹内。庙门外聚集的人马,按蒲道官司事前的安排,点燃熏蛇的雄黄草药,用木料撑住庙门。巴蛇眼见中计,知道危在眉睫,"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准备逃走,怎奈身子已动弹不得,于是卷起尾巴乱欣,蒲道官举剑冲刺,刺得巴蛇腹内剧痛,更加拼命挣扎,霎时间山摇地动。看到这般情景,道山寨的小道士忘记了师傅临行时的再三嘱咐,竟哭喊着:"师傅……师傅……!"喊声响彻山谷。蛇精得知老道已混进腹内,决心鱼死肉破,用尽平生力气,折断撑住庙站的木料,紧闭血盆大口。结果,可爱的红梅得救了,害人的巴蛇被除掉了。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巴蛇洞,把蛇精开肠剖肚,找出蒲道官司的尸体,安葬于义阳山红梅阁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