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四川巴中掀起新一轮“交通大会战”
2011年12月08日 18: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3)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巴中12月8日电 走基层:破解“出门难” 革命老区四川巴中掀起新一轮“交通大会战”
作者:高寒
这几天,处于秦巴山区的四川巴中天气虽然有点冷,但一说到火车,这里的人们就会充满热情。因为再过几天,巴中有史以来的第一辆客运火车将会从这里出发,把老区人民送往全国各地,从而结束没有火车出门的日子。
据悉,首趟列车将开通成都至广元至巴中,正式开通日期确定在12月底。开通后,巴中站年到发旅客50万人。
这,仅仅是巴中短期内改变“出门难”的一个缩影。
巴中位于大巴山腹地、川陕交界处,是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素有“红军之乡”。2010年前,这里是一个无高速公路、无铁路、无机场、无港口的“四无城市”。“出门难”严重制约着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也考量着历届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
在不久前举行的该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执政巴中6月余的市委书记李刚明确指出:围绕建成川陕渝结合部的枢纽联结地,大力构建“三纵三横两环一航”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经过五年努力,基本形成南连北接、承东启西、外畅内达、便捷快速的综合交通网络。
这为巴中未来五年破解出门难题,掀起新一轮交通大会战吹响了嘹亮号角。
贯通南北 5年建成6条高速公路
12月7日,绵绵细雨刚过,位于城郊的西华山隧道左洞工地如火如荼。一位当地年轻工人告诉记者,他来工地一月有余,将会一直干下去,更会不遗余力的为家乡公路建设做好基础工程。
据了解,该隧道8月底开工,建设工期15个月,预计2012年底完工。隧道建成后,将成为巴达、巴南、巴广和巴陕高速公路的连接口,是巴中向西出行的重要交通线,对进一步打开该市西南门户、改善交通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为构建巴城“一体两翼”格局,促进巴中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去年5月巴中第一条高速公路——广(元)巴(中)高速公路通车以来,巴中人民对“快速、便捷”的感受从没有过如此深刻。
市民张先生说:“过去,到大城市比如成都要坐七、八个小时,遇上天气等原因,有时要一天,除了非去不可,一般人也不想坐车折腾;现在,只要有车,想去便去,快捷舒适,只要四、五个小时,很多家长也因此愿意把孩子送去成都上学。”
广巴高速公路的建成开通,深刻的改变着曾经闭塞的巴中人民的思想,也让当地群众对未来高速公路发展充满期待。
据巴中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熊彬介绍,目前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有巴南(部)、巴达(州)、巴陕(西),其中巴南、巴达高速公路2012年建成通车,力争2013年建成总投资137亿元的巴陕高速公路巴中至南江段。根据该市“十二五”交通规划,2014年建成重庆—广安—巴中高速公路,2015年建成巴陕高速公路南江至陕西段;2014年开工建设巴中—通江—万源和巴中—苍溪—绵阳高速公路,2016年建成通车。五年内计划投资350余亿元用于这6条高速公路建设,届时巴中境内高速公路通车和在建里程分别达到328公里、123公里。
高速公里,从无到有,从零到几百公里,5年时间,看似简单短暂,却可以改变一个地方几代人遗传下来的思想和经济发展方式。
农村公路3年要建3900公里
巴州区西华村四社80岁的老军人李宝全从没想过会住进白墙黛瓦的别墅式小洋楼。他看起来精神矍铄,站在家门前,望着门前的水泥公路,笑呵呵的对记者说:“一年前,我家的房子和周围邻居一样,都是木瓦房,一下雨,就会漏雨,周围到处是泥水路,不好走,进城要走一个多小时,还要沾一身泥,后来村上组织修水泥公路,我们只投人工,路通了,家家户户修起了小洋房,进城只花二十多分钟。”
现在他的儿子在家搞运输,孙女儿送进城里上学。据了解,西华村四社有80多户人家,大多数人家把小洋房修建在公路旁,村民放弃去外地打工而选择在家做生意或发展种养殖。
得益于农村公路修建的地方不仅仅是城郊村社,距离巴中市区100多公里的通江县贾村观村去年人均收入达到3970元,而通公路之前仅有1200元。贾村观村村支部书记李述立说,修路之前村中没有一间砖瓦房,路修通后不到一年时间,80%的村民都建起了砖瓦房,今年村里还引进了葡萄,准备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几年后村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近年来,巴中一直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给群众谋福利的最大民生工程来抓。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0多亿元,建设里程7950余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和40%的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不过,这并没有减弱新一届党委、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情和力度。
按照巴中市委、市政府“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建设联网路,三年实现村道公路通畅率70%以上”总体要求,“十二五”期间,该市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63亿元多元,改造县道破损路550公里,建设联网路1600公里,硬化村道路5408公里,不断扩大路网规模,提高通达深度,根本解决百姓“出行难”的问题。
据巴中市交通运输局介绍,全市2300多个村,三年要完成通村率70%,那就意味着三年要修建3900公里通村公路。据了解,今年,该市将完成通村水泥路1788公里,预计明年6月验收。
“背二哥”曾是对巴山群众出行的写照,农村公路的建设将会让这一风景变成历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