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944|评论: 3

视频+组图-----四川丹巴古碉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3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mst://61.144.56.205/video/xinan/cn_gesaer_001.wmv?str=f12ff01d5af796d2e4df21183893f4d6&use

2001年1月1日 法国SPOT卫星从地球上拍下了一张神奇的卫星照片,5条山脉和5条江河以360度的辐射状围绕形成了一个仿佛正在飞速旋转着的巨大的绿色旋涡.这独特的地质构造立即吸引了专家们的注意,这张照片也上了一家著名的封面。这个神奇的地区就是“千碉之国”之称呼的丹巴,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丹巴除了奇特的地质构造外,这里还有另外一个让人叫绝的建筑奇迹_高碉。


                        法国人发现"新大陆"
                        在甘孜州丹巴县城北面,有一座被藏族人民称作东方神山的墨尔多山,其山势南北走向,余脉延伸至阿坝州腹地,在它的西面是大金山,东面是小金川,大小金川在丹巴城边汇合,旁边便是举世闻名的大渡河,历史上人们习惯把这一带统称为金川地区。上世纪初的一个秋天,丹巴天主教堂神甫_法国人舍廉艾,刚上任便迫不及待地来到大渡河源头的丹巴城边,当他望见对岸藏寨里高耸入云的高碉时,不禁失声惊叹,并狂舞着双手对身后的爱犬高喊,"我发现了新大陆 !
                        不久在法国里昂举行的影展上,舍廉艾寄去的丹巴高碉和丹巴天然石英壁画 的照片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这一东方奇景。
                        上个世纪40年代,就在同一个地方,著名藏学专家任乃强先生望着对岸千年古碉群陷入了沉思,他在四川上古史新探中这样写道:"在一个山弯的斜坡上,依山临水,外人不易至。隔江望去,有数十高碉参天,为金川地区一大奇观,其高碉,皆10层左右之守望碉,亦乱石块所砌,多已废败 。此区在 隋唐称'嘉良夷',疑其碉群即嘉良故都,历史衰败耳。
                        高碉:作为一种生存方式的古代建筑其实,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对丹巴高碉的记载,北史.附国中"附国近川谷,傍山险,俗好复仇,故垒石为巢,以备其患,其巢高至10余丈,下至五六丈,每级以木隔之,其方四步,巢上方二三步,壮似浮图."这段文字对高碉从形状到用途作了说尽描绘,可见当时高碉就已形成规模,并且一开始便是战居两用的建造物。它们形式多样,有四角五角 六角八角十二角十三角,以四角碉为主。角如刀锋,端正笔直,墙体光滑,墙壁厚实坚固。
                        现存古碉大约建造于250年前至1000多年前不等,虽然年代久远,历经战争和风雨剥蚀,地震考验,它们仍然凌空屹立,有的虽已倾斜却不倒塌,其建筑工艺堪称精湛 。
                        相传乾隆年间清军曾发动过一次大规模讨伐金川的战争 。那时是乾隆三十八年,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金川河谷风声萧瑟,清军木果木大营中悄无声息,挂在桅杆上的灯笼发出苍白的光在风中晃来晃去。碉战,一场最难打的战争,几乎耗尽了兵士们所有的元气.而当地人依靠高碉,以逸待劳,攻守有据。清军处处遭受袭击,加上水土不服,许多人生病,士兵们都丧失了士气,这时已完全处于昏睡之中。突然一阵呐喊,躲在高碉中的当地人一夜之间聚整为零,突袭清军,一时间杀声震天,火光四起,睡梦中的清军士兵,如遭晴天霹雳,自相践踏,死伤无数,为数其少的当地人竟将两万清军打得落花流水,这一战清军死伤无数,清军统帅定边将军温福也被杀于乱军之中,消息传到京城, 让乾隆皇帝大为震惊 。


                        如今这些古碉早已布满苍苔,枝蔓藤延,野树丛生,成了飞鸟和狐鼠的栖息之所.但想想过去一个村寨就是一个古碉群落,一座座拔地而起,巍巍然天地之间,高的有四五十米,矮的也有一二十米 。 这阵仗,这气势,似乎依然能够让你想见那烽烟遍地,杀声震天的古战场 。
                        你别以为高碉只是为战时防御所建,它这是当地居民一种特殊文化的表现形式,据说,过去在金川无论谁家生了男孩,都要修筑高碉,与此同时这要打炼一块毛铁埋在土里,孩子每长一岁高碉就修筑一层,毛铁也要被陶出来煅打一番,孩子长到18岁时,高碉修到18层,1毛铁也已炼成钢刀,这时便要给男孩举行成人仪式,并把钢刀赐与男孩。
                        后来高碉的有无和大小这一度成为家族根基的体现,据说当时没有高碉的人家,儿子是娶不到媳妇的。如今,这些奇特的风格已经消失,剩下那些见证金川历史的高碉依然顽强地屹立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诱惑后人前去揭开这迷境一般的面纱。
                        怀疑是 “嘉良夷” 故都
                        高碉具体起源于何年何代? 是什么人的杰作?传说虚无缥缈,史书中更是记载寥寥 。目前大概有这么几种说法:西夏余部 迁移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1227年西夏王国为蒙 古所灭, 一部分劫后余生的西夏人沿金川河南逃至丹巴一带,并最后在康 定木雅一带定居 。据传西夏人很喜欢八角形建筑,而高碉中正好也有八角碉, 由此他们猜想高碉文化有可能是西夏人带来的吐蕃东扩说:这是因为唐朝吐蕃时曾向东扩展, 并一度控制嘉绒地区,据此一部份人就认为高碉文化也许是受吐蕃文化影响而产生的。
                        更多的人则相信在这以前许多年,高碉在大小金川丹巴一带就已形成规模,他们认为史书中所称附国虎国嘉良王国西山八国,基本上是大小金川及大渡河流域一带的嘉绒藏区,藏学专家任乃强先生甚至断定丹巴城附近的高碉群就是隋代古“嘉良夷”故都遗址。这些猜测推证似乎都有道理,但好像又看不清它。
                        建筑文化史上的奇迹
                        这块被称作“ 天然地学博物馆” 的地方,也吸引了众多的中外科学家, 围绕着对高碉的研究,考古学家们又有了不少重大的收获。四川甘孜州丹巴县中路村遗址出土了大量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陶石骨器和石结构建筑房址,这些具有浓厚少数民族特色的器物作工异常精致,有一根骨针甚至小到如现代绣花针一般大小。另外发掘出来的7处古人类遗址,所有房屋均由石块砌成的墙,    内壁还抹有黄色粘土,经碳十四化验测定, 其下限年代在3500至3700年间。这一发现不仅为研究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经济建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更证明,3500到3700年前的殷商时代就是高碉文化生产的年代。
                        据考证现存高碉以大小金川最盛,大小金川以丹巴最盛,丹巴又以梭坡中路蒲鸽顶最盛。金川工匠高超的建碉技术不光为金川地区留下了为数众多的高碉群,同时还曾被清王朝贵族看中,当时在北京组建的健锐云梯营中,便编调了不少金川战俘和丹巴当中地的匠人,他们用自已精湛的建碉手艺为京城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景。魏源在圣武记中便有记载:“香山高碉,其建碉者,即金川兵也。”甚至在国民党时期,当局为了在江西围剿工农红军,不惜从四川调来工匠模仿嘉绒高碉建起许多碉楼,妄图阻止红军的节节胜利,可见金川建碉技术确实是中国独树一帜的建筑艺术。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7-4-23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em03]

发表于 2007-8-29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一张图是马尔康的直波碉得嘛!

[em05]
发表于 2008-8-2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