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认识肖像摄影 [复制链接]

2011-12-17 10:15

浏览:819 回复:5
肖像摄影在1836年便于达盖尔式摄影法中开始,那是在一块铜版上覆盖银版成像,成本较高,所以被称为贵族的“永久镜子”。到了1854年,摄影家安德烈·迪斯德里注册了能一次成像8张小照片拍摄方法的专利,并用这种便宜的肖像制作名片,肖像随之平民化。随着肖像摄影的不断发展,如果从摄影师角度来分析,大致可分为两大脉络,一个是主观肖像摄影,另一个是客观肖像摄影。主观肖像摄影家通常诱导被摄者产生他们想要捕捉的表情;客观肖像摄影家则让观众自己去揣摩被摄者的形象。以下分别介绍这两种脉络发展的主要线索。

主观肖像摄影

    1850年代主观肖像摄影开先河。



    法国摄影家纳达尔和英国摄影家卡梅隆,开始主张肖像摄影应捕捉人物的性格甚至灵魂,开创主观肖像摄影的先河。


19世纪末“画意摄影”肖像



    许多摄影师开始模仿绘画肖像作品,被称做“画意摄影”的肖像,涌现出一批出色的肖像摄影家,如爱德华·斯泰肯等。

20世纪初“纯粹摄影”肖像



    施蒂格利茨领导的“分离主义运动”主张摄影应与画意摄影划清界线,强调应追求焦点清晰、摒弃加工的“纯粹摄影”。



1920年代环境肖像



    1924年,35mm相机带来肖像摄影的新契机:环境肖像。1945年后,阿诺德·纽曼使用大画幅相机将环境肖像推向新高潮。

20世纪中期主观肖像摄影巅峰



    摄影家尤素夫·卡什是最杰出的主观肖像摄影家,拍摄了20世纪几乎所有最著名的人物,声称捕捉到这些人物的灵魂。



客观肖像摄影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客观”运动。



    德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出现“新客观”摄影运动,强调要让相机客观地再现世界和人物。德国摄影家桑德为代表人物。

1960年代“反魅力”客观肖像



    美国女摄影家黛安·阿勃丝专门拍摄社会边缘人物,她的照片被称作“反魅力”的肖像,无疑是对现实提出反问。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我做我的主

发表于 2011-12-17 21:08

谢谢楼主的资料,真的很好

个性武打化

发表于 2011-12-17 23:47

谢谢楼主分享,好好学习了

泰迪熊卢静

发表于 2011-12-18 02:44

第一次看到这么有内涵的东西

shuipao

发表于 2011-12-29 17:11

回复 亲亲浩文 的帖子

在这之前还真是不太了解。。。谢谢楼主的分享了。。。现在知道了一点。。。

GGMM46

发表于 2011-12-29 17: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