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自己家乡成都,北京是我最想去的城市。我从没去过北京,一直觉得它有着和成都相似的地方,都是历史文化名称,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次去看老师也顺便看看我一直想去的城市。 知道北京空气比较干燥,我准备了两瓶玫瑰水在包里,随时随地拿出来噴。飞机停在北京国际机场,我走出机仓很强烈的感到北京干燥的空气,早上在成都的时候我抹了厚厚的一层保湿霜,可是现在脸还是绷的紧紧的。我赶紧拿出玫瑰水不停往脸上噴。走出机场我打了个寒颤,天那,二十多度的温度怎么这么冷呢。好大的风啊,几乎快把我吹倒,我小跑上了往市区去的车上。 我带着满心的好奇打量着周围的人,看着他们高大魁梧的身材,也说不出来为什么就是一眼能看出是北方人和我们不一样。看着他们心里有点害怕,到处是陌生人。几年前在上海那段记忆模模糊糊的呈现在眼前,虽然我知道北京这个城市没有上海那么排外。 我不认识路到了中关村给朋友打电话,我站在原地等他们开车来接我。我的眼睛到处看,北京的房子有新建的,有旧的,总的看来没有成都新。街上的人很少,也许是因为风太大了吧,偶尔看见几个行人,还是用头巾把头给蒙起来。我穿了件衬衣站在这里好象很不协调,他们都穿着厚厚的两件衣服。看见朋友开车过来了,我象看见救星一样冲到他车上去,上车就跟他说了句:冷死了,北京怎么这么冷啊。他幸灾乐祸的跟我说:哈哈,我都跟你说了我们穿两件衣服你不信。“天那,我还全带了夏天的衣服,那怎么办呢”“这两天沙尘暴风那么大,你还想跑出去啊,在家呆两天吧,等过两天天气好了,我送你去你老师那”“没关系,你去忙你的我自己去。”“我昏,你认识路吗”“不认识,可是我有地址啊”“你知道不知道从这去房山区要几个小时呢”“从一个区到另一个区需要花几个小时那么远吗”“是啊,北京很大的,小傻瓜”他开车带我到他一套他没住的房子里,让我在这住先,等天气好了带我去老师那。他把钥匙给我,然后带我出去吃饭。 我们到了一家有北京特色的餐馆里。这里的装修是仿老北京建筑的,服务员都穿着古时候那种店小二的衣服,我特别留意的是在他们的肩头都搭着一条白色的毛巾。进门开始,服务员门就不停的用那大嗓门在高呼着什么,虽然我不是很懂但是和欢迎光临一类的差不多。我还是觉得北京本土的话和普通话是有区别的,他们说快了我也不是很能反应过来。我注意到每个桌上都用装水果的篮子放着一篮白色的长的很饱满的生大蒜。我盯着生大蒜不转眼,想着难道他们真的拿这个拿来生吃吗,朋友问我:你干嘛盯着大蒜不转眼呢。我说:你们真的生吃这个啊?“是啊,这有什么奇怪的” 吃完了饭出来,风更大了,朋友送我回到住处,和我聊了会,送走了他。我一个人呆在房里看电视。我不是个坐的住的人,我就不信我会走丢,可是我怕他怕我走丢一会打电话过来查我跑出去没,嘿嘿,我把座机的电话线拔掉,外面风太大,我拿了件衣服把头给包着跑出去了。我围着小区转了一圈,前门是欧尚后门是上海华联,我跑超市里去逛了一个多小时,出门的时候吓我一跳,风比刚刚更大,而且风里面还有沙,现在有点后悔我一个人偷跑出来,虽然只有几十米的距离,可是等我跑回房间的时候我的脸上嘴里全都是沙土。北京的天气很怪,外面虽然很冷,可是屋里并没什么感觉,洗完澡我就上床睡觉了,累了。 第二天我起床后,感觉鼻子很痛,呼吸有点困难。我知道是因为北京和成都的空气很大的差异,我没适应过来,我梳洗完,乖乖的呆在屋里没出去,因为我很难受。我现在特别想回成都,成都的空气湿湿的,我洗了脸不用抹什么护肤品脸上都不难受,成都还有好多好朋友,什么时候都有人陪我,想着想着我就想哭了。我拿起电话给朋友打电话,边哭边跟他说我想回家,我想回成都。朋友可能是拿我没办法了,他说下午就带我去老师那。 我去超市买了礼物就在楼下等着他,我上了他的车,他看着我有点无奈又有点想笑。我也笑了。在去老师住所的路上我才真的知道北京很大。路的两旁有一片一片的白华林,这个只有在北方才能看见,现在已经是四月,可是北京的树大多光的没树叶还强烈的冬天气氛。想起去年冬天圣诞节前夕,我和摄影师去拍一个以冬天为主题材的图片,我们在成都转了好大一圈都找不到能表现出冬天气氛的地方,成都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你那么想回成都吗”朋友问我,“不喜欢北京吗”看着窗外的白华林我说:北京是黑白的,成都是彩色的。我看了看他说:“我喜欢北京,可是我觉得我只适合在成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