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聊赖盯着电脑屏幕上,快播下着,麻辣开着,豆瓣上着,QQ挂着,校内写着。突然门禁就响了,边问候着他祖宗边冲向门,接通了发现是某某宅急送:“您好,您的外卖。”。然后就开心得像是见到亲娘似的了,拿了东西付了钱往桌子上一摊,拆包,塞嘴,接着盯着屏幕。吃剩的垃圾,收到一个大黑塑料袋里,潇洒地扔到门外,回来继续百无聊赖盯着电脑屏幕,快播下着,虾米开着,豆瓣上着,QQ挂着,校内写着。 不知道怎么就觉得,点餐,下单,收货,消耗,丢弃,这几个步骤就是在谈感情。 点餐。正常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进行选择吧?辣的,甜的,酸的,不要太咸,酱料要那个口味的……就好像是在细数自己的择偶标准:高点,瘦点,要听欧美音乐但绝对不能喜欢TS和JB,要听Alternative和Indie或者Metal和Classical,要爱看电影,但不能只看狗血大片,要读文学,但不是网络垃圾和青春阵痛的无病呻吟,感觉很重要,等等等等。 下单。根据自己的偏好挑啊挑啊,终于在一大堆产品中间挑到自己感兴趣的。点击,写清地址,看看消费金额不是太贵,点了就这样。在情场上是这样的:无聊的日子中不断挑选这那个ta,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直到找到一个好像还算聊得来的有趣的人。“你听过Within Temptation的作品么?”“恩!我觉得不错。”“你最喜欢哪个导演?”“Tim Burton吧。鬼才。”“《月亮与六便士》怎么样?”“不错,但更喜欢《读书笔记》,你说呢?”……“嘿,交个朋友吧。” 于是,那个人就挂在了你的qq, msn, 人人上。 收货。好啊经过漫长的等待,穿着工作制服彬彬有礼的送餐员终于带着你点的外卖到了你家门口。你高兴地揣了一口袋被规定有了价值的国家或地区强制发行的纸片,也许只是一张卡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满脸笑容地接过食品袋一关门开始狼吞虎咽。哦,那个ta也不是差不多么?经过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的聊天,yes,你觉得自己100%了解ta了。终于有一天ta对你说(或者你终于鼓起勇气对ta说):“我们在一起吧。” 就这样,高高兴兴地一拍即合,彼此把心交给了对方,开开心心地享用不算奢侈的小幸福。 消耗。再好吃的食物也会吃腻,再丰富的一餐也会吃完。好啊,慢慢你就觉得吃不下了。第一口带来的美味享受现在都完全忘却了,现在只剩下空虚的饱腹感。真油腻,你也许会想,开始觉得自己点的食物是不是有点多或者其实不对胃口。剩下的这些我是吃还是不吃了呢?在感情里你会更纠结。ta怎么那么烦?那么小气?这点小事儿都会跟我闹别扭?!ta怎么这么庸俗?ta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哦当初我是怎么回事会看上ta的啊?!实在是烦透了,到底应该继续走下去,还是现在就解脱,彼此也都落得清静? 丢弃。油油腻腻脏兮兮的空食品袋难道还留着不成?必须扔掉。零零碎碎都塞到一个大袋子里,垃圾桶里一抛,好了,电影差不多也下好了,去看电影咯。同样,你下定了决心,你和ta到此结束。也许是ta甩了你,或者是你先说的分手,都不重要,因为本质都是一样的——分手。你有点小难过,没关系,很快就会缓过劲儿来,美丽的未来世界还等着你呢,那个人不是你的ta,但是也总会找到不是么?自我安慰吧。 我们的感情生活就这么循环旋转着。不过就是一次外卖接着又一次外卖的故事。走着走着遇到一个,相识,相恋,在一起,厌倦,拜拜,单身,然后在另一端路上又碰到一个,相识……无限循环。 有些人习惯了这样的定式。他们渐渐地麻木了,似乎另一半这个概念只是小时候的床边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男女朋友一个接一个的换。我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你身边亦然,不是么? 有些人还完全存在童话般的幻想。那些人,你们真的好天真啊。往往你们都是没有经历过的对不对?没有被欺骗过,没有厌倦过,没有撕心裂肺过,所以不知道感情这东西是带刺的。 还有些人,站在斑马线中间,等待车子飞驰而过撞向自己。极端体验?不是,只是想弄清真相。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悲伤,就是为了检验自我。往往这种迷茫的人,却真正有明确的目标。不相信爱情,应该的,但是生活中要有希望。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并存一身,理智和感性集于一体,悲观和明朗合乎一物,才能在未来的航海道路般惊险刺激的生活中活得更自在。我们都是探险家不是么。 想过外卖无限循环的生活?好啊,那是你要的人生。 不是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