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广安区历史悠久,春秋属巴国,秦属巴国郡宕渠县;南朝建县,初名始安,后改名宗城、渠江;宋朝取“广土安辑”之意设广安军,广安由此得名;元朝升为广安府,明、清为广安州,民国初年废州为县;1998年,改县设区。
广安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中段西麓、长江二级支流渠江下游,周边与大竹、邻水、华蓥、岳池、渠县、蓬安等6县(市)接壤。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地、丘陵、平坝交错,以丘陵为主。全区辖43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844个行政村、50个居委会;幅员15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1,其中田52.8万亩;总人口120万人(非农业人口17.94万),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区。城市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
二、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广安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光、水、热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矿产资源富集。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天然气、石灰石、石膏、岩盐等2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1.85亿吨,石灰石储量45亿吨,岩盐储量1000亿吨,且品位高,易开采。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自然和产业景观独特,主要旅游景点30余处,其中邓小平故居、渠江、肖溪古镇和冲相寺摩崖造像等,在国内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2、基础优势。交通便捷。省、区、乡、村四级公路网全面贯通。建成高速公路13公里,在建高速公路12公里,建成高等级公路12.9公里,在建高等级公路22.5公里,建成乡村水泥路、油路266.429公里、村级公路1727.8公里。广邻高速公路、广武二级路建成通车,广南高速公路区境段、广前一级公路即将建成,通乡公路全面实现油化和硬化。能源充足。全区发电装机容量68.63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达35亿千瓦时,富余电力电量达20亿千瓦时,广电二期、三期投产后,广安区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火电基地。通讯以达。国际国内全面直拔;农村电网全面改造,水网、气网、广播电视网覆盖城区。
3、政治优势。广安区是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的故乡,世界瞩目、国人关注,来广安参观、旅游的中外友人、客商络绎不绝。
4、区位优势。广安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沪蓉高速公路的连接点,距成都350公里,重庆180公里,南充80公里,达洲12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联接,是川东北重要交汇点。
5、产品优势。生猪、油菜、蚕桑等传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龙安柚、花椒、中药材等到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三、主导产业
——能源建材业。2002年,产煤36万吨,年发电299607万千瓦时,随着广电二期、三期工程的开工建设和投产,年发电能力将达144万千瓦时;集水、电、气于一体的公用事业股份公司——四川爱众股份有限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期,可望于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2004年8月)之际挂牌上市,成为广安市第一家上市公司;年产21万吨蔡山洞煤即将投入运行,设计年生产能力分别达90万吨的龙滩煤矿、龙门峡煤矿建成后,广安区年产煤可达250万吨。煤、电等能源工业将得到长足发展。以桂兴水泥厂、华峰水泥厂、华安水泥厂、一木实业有限公司为主的建材业,年生产水泥33.8万吨,地砖30万平方米,年产值达10738万元。
两个省级工业园区—一思源工业园区和高耗能工业园区初步建成,将推动广安区能源配套工业快速发展。
—一机械制造业。依靠重庆、配套重庆、承接重庆,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光前(集团)公司、超臣有限公司、智能四轮车制造厂、恒立铸业公司,年生产洗衣机35万台、家电20万台、微型汽车变速器18万套、四轮摩托车2500辆,预计2005年前,超臣实业有限公司将成为产值超亿元、利润超千万元的优势企业,光前(集团)公司将发展成为西部地区集摩托、汽车、仪器仪表和家电配件生产于一体的大中型企业;智能四轮摩托车将成为西南地区农村交通主要工具。
—一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以恒大纺织有限公司、翠屏丝绸有限公司、神龙茧丝绸有限公司为主的丝绸纺织业,年销售茧130万公斤、丝绸86万米;年产值达2790万元。以宏远酒业有限公司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年生产各类酒11668吨,规模以上酒类工业企业年值 13 5 4万元;年生产“奎阁”牌系列酒1454吨。以年产饲料3.6万吨的广安正大有限公司,年生产植物油 4万吨的广安巨泰油脂化工厂,年加工肉类制品达0.25万吨的洪荣食品公司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11152 万元。
—一旅游业。 2002年,来广安区旅游人数达9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13.6 %、26.4%。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初步建成了“郁郁葱葱、自然亲切、井然有序、令人仰慕”的天然纪念馆,邓小平故居保护区——严家湖——龙台古镇——肖溪古镇——冲相寺——渠江——城区夜景旅游环线形成雏形。滨江休闲长廊计划年内建成,与西溪峡、思源广场(置有世界最高、最重的青铜宝鼎)将构成最美丽的城市风景。奎图、萃屏公园、北辰湖公园、兴国寺、文庙沟、凉亭街、涵虚园、东门口及邓家湾码头、杨森花园、南峰山等景点星罗棋布,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多功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茶,旅游正成为广安区的新兴产业。
—一优质农业。畜牧业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2002年,全区出栏生猪89.5万头,家禽(鸡、鸭、鹅)676万只,禽蛋12777吨,水产7166吨;畜牧产值达 7239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9%,增加值3.9亿元;占GDP9.5%,人均牧业收入达 641元。近年来,广安区大力引进畜禽优良品种,建立了优质生猪、山羊、家禽、肉兔等养殖基地、如朗德鹅养殖基地、如长养殖中心、协兴养殖小区、虎城禽兔基地等一批养殖大户不断涌现,畜牧业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种植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建立优质粮油基地40万亩(发展“订单”油菜15万亩),龙安柚l.2万亩(年产龙安柚105万个),优质茶叶 1万亩(年生产“广安松针” 35吨),优质花椒2.5万亩,中药材1.2万亩,优质蚕桑7.5万亩,麻竹2.5万亩;特色农产品初具规模。
——第三产业。商贸流通日益活跃,2002年实现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 17.52亿元。城区商贸中心功能初具,建成9条商贸步行街。形成了服装、家电、饮食、机电、建材、休闲一条街,区位、政治优势日益凸现。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2 002年跨区输出劳动力20.95万人,境外输出180人,务工收入达13.48亿元,农业人平130元。特别是建筑、缝纫、机械、装潢等方面的劳动技术工人十分丰富。
四、经济社会发展特点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 0 02年,全区实现GDP4 0亿元;增分别高于全省、全市3.0和0.8个百分点,超历史最高水平l.6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3369元。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为26.9:28.5:44.6;经济质量不断提高,2002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2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空破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其中区属投资完成9亿元,创区属年度投资的历史最高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6亿元。全区经济增长进入高速增长时期。
2、城乡面貌日新人异。广安区以献礼邓小平百年诞辰为契机,以建设发展、开放、文明、优美的新广安为目标,弘扬“求实创新,团结奉献,克难图强,苦干争先”的广安区精神,大打优秀旅游城市创建、乡村公路建设、植树造林等战役,广安城区焕然一新,旧城改造接近扫尾,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街面整洁美丽,夜晚街灯溢彩,美不胜收,一座新型城市镶嵌在渠江之滨,犹如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民新村不断涌现,
农民改扩建房屋遍及各个村落,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成千上万农民喜迁新居。
3、改革开放卓有成效。81户国有企业改完改尽,实现了“两个百分之百”、“两个了断”目标。乡镇、集体企业改制全面推开。累计盘活存量资产5.97亿元,核销债务8.32亿元,妥善安置职工29321人。民营经济不断壮大。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提高。“限上”民营企业达13户,占全区“限上”工业企业总量的41.9%,2002年个体私营经济纳税达5000万元。招商引资形势喜人,“致富思源,共建广安”和“我为小平故里植棵树”活动广泛开展,招商机制日益健全,投资环境不断优化。2002年全区签订引资协议170个,履约项目140个,协议资金30亿元,到位资金3.88亿元。
4、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职工年均工资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00元、1952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47.5亿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4113名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与再就业,保证了5430名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和30652人次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按时足额发放,27 715人纳入城下低保范围,实现了应保尽保;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卫生扶贫“三大扶贫工程”的全面实施,使一大批贫困人口逐步脱贫越温。
5、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实施,争做“合格小平故里人”学教活动深入开展,人民群众的素质和城乡文明明显提高。科教兴区战略全面实施,2 0 0 2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及46%。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双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学校布局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改造中小学危房60所,改扩建和兴建校舍4.99万平方米。文体卫生等事业健康发展,代市卫生院通过改建,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村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6所,新增业务用房6784平方米。三大基本国策全面落买,低生育水平得到稳定,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逐步规范。重点区域环境保护和治理不断加强,“-控双达标”任务全面完成。
五、发展前景
本世纪前20年,广安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从2001年至2002年,全区GDP年均递增保持在12.4%以上,实现跨三步,翻三番,率先全面建成西部小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