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65|评论: 0

教授年终奖不如银行新人,怪谁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3 16:21 | |阅读模式
年关渐近,年终奖成了热门话题。媒体关注农民工年终奖,使得大家都为弱势群体概叹,富豪炫耀自己集团奖金上六位数引起一片讥讽之声,而“资深教授年终奖不如银行新人”的新闻估计拨动不了太多人的心弦。

    原因挺简单。民生银行的董事长都说,钱赚得太多太容易,“大家都有点为富不仁的感觉”,实在不好意思说利润。所谓大河有水小河不愁,银行新人虽然是新,但好歹也是银行这棵大树的一个枝条,粗壮一些不稀奇。而教授云者,说是学历高、知识渊博、德高望重,但钱是不看这些东西的。不过,教授也分三六九等,有的教授肯定有钱,譬如要求学生不赚够四千万不要说是自己的学生的北师大董藩教授,他肯定不会太在乎年终奖这回事儿。

    教授的收入差距,其缘由既有学校的不同,也有学科的不同。新闻里谈到月收入只有六千的教授,想来应该是专门研究“无用之学”如文史哲之类的。做这类学问,既然一不能提高GDP,二不能为老板出谋划策,三无法发明创新,四无国家项目支持,那么也确实只有守着那份工资过日子了。当然,“无用之学”的教授们也不是一直都这么穷。对历史有记忆的人,想来会知道民国时代,一个普通北大教授月收入可以是普通工人的数十倍。但这些,“俱往矣”!

    “无用之学”面对的是精神、文化,学者致力其中,维系了文明的延续和文化再生的可能。无用之学的学者们陷入高校贫民一族,说明时代在精神层面的贫瘠。学者也是人,也对钱有向望。于是他们纷纷“转变观念”,古代文学的在搞非物质文化,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出谋划策;外国语学院专门培养翻译实务人员,既不读莎士比亚也不谈文学性灵。从体制上来说,教育部等国家部门的项目资助、扶持偏向于“有用之学”,也加剧了这种高校学者功利化的倾向。

    当然了,民国时代,举国上下,真正能够当得上教授的,只怕也不过寥寥数百上千人。那时候的大学教授,还是罕见而珍贵的。不像现在,教授博导通街走,高校里总务处长保卫科长都可以拿个教授头衔。物以稀为贵,“教授”这顶帽子,说到底也是个“物”,多了起来贱了下去,不足为奇。更何况,目下的专家教授,其学问,与民国教授相比差一大截;以人品论,什么上访者都有精神病、药家鑫激情杀人、房价还很低之类的言论,也都是教授发表出来的;以对知识学问的贡献来计算,频频曝光的教授抄袭案,更令人深度怀疑,据说发表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的中国论文里面究竟含有多少水分。以此观之,教授们的工资收入低一些,似乎不是什么说不过去的事情了。[作者:汪慧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