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天上午,我信步行至一药房门前时,偶遇过去一个厂子的工友小玲。她是北方人,普通话说得特标准,曾在厂子广播室当过播音员,我那时刚好在厂工会任宣传干事,与她有那么一段时间的工作交往,也算是熟人了。彼此打过招呼后,我便问她,退休后每天咋打发光阴?她说,上午一个人登一登凤凰山,下午则在电脑前猫着。我笑着说,咋老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她说,也不完全这样,倘有朋友生日邀去聚会,也会去凑一凑热闹。我说,你哪天生日?不妨也来凑凑热闹。这本是一句冲口而出的随意话,当不得真的。可小玲却认真地说,这可有点勉为其难了,我绝不会搞生日聚会的,因为那天永远是我心中的痛…… 原来,小玲打小就失去了妈妈,爸爸在外地当兵,她和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在原河北保定专区一个偏僻小山村里。能记事时,奶奶只是告诉她,妈妈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了。稍稍长大,她明白了奶奶那句话的真实含义,只是妈妈何时“去”的,又因何“去”的,奶奶却从未给她露半点风声。待小玲十几岁时,爸爸辗转调到四川达县军分区任参谋,她便随军从老家乡下到了达县,不久参工进了地区一大型国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小玲爸爸转业到了北京工作,因当时她已和厂子一工友结婚,故只好留在了达县。几十年岁月匆匆而过,奶奶、爸爸相继辞世,她退休不久女儿亦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一直待在达县的小玲不仅口味早已习惯了川人的麻辣,且口音也变成了地道的四川话。尽管如此,身处异乡的她对给予自个生命的爸爸妈妈思念之情却与日俱增,这与生俱来的血浓于水的亲情令她挥之不去,常在午夜梦湿枕巾。特别是素未谋面的妈妈,小玲曾无数次在脑海中勾勒她的形象,可残酷的现实却是她身边竟连妈妈的一张生前照片也没有! 日子一天天过去,想得到一张妈妈生前照片的愿望竟在小玲的脑海中一天比一天强烈。一天,实在按捺不住的她在电脑上发了一篇帖子,报上自个原籍和全家人的姓名后说,自个打小便失去了妈妈,爸爸一直在外地当兵,是奶奶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的。打能记事时,奶奶和爸爸似乎都在对我刻意隐瞒有关妈妈生前的一切。现奶奶和爸爸已辞世,妈妈何时弃我辞世,又是患什么病辞世的,对我来讲已成了一个永远的谜。倘子欲孝而亲不在是人生最大痛苦的话,我的痛苦则远甚于此!作为妈妈唯一的女儿,我竟对她长什么样一无所知!恳请知情的乡亲能将这一切告我,倘有妈妈生前照片亦求不吝赐我,以解女儿思亲之苦! 说实在话,小玲发帖只不过是对亲情的一种渲泄,并未抱多大希望,可令她始料未及的是不久就收到了来自老家的回帖。发帖者说,他是小玲老家比邻而居的老乡,自个老妈和小玲妈生前处得就像姐妹似的关系特好。小玲妈妈是生她时难产去世的,生产时本是一对双胞胎,许是难产之故,两姐妹出生后似乎便没有生命迹象,不哭不哼,双眼紧闭。当时小玲爸爸远在外地,家中就一个年迈的奶奶,妈妈丧事还是乡亲们张罗给办的。在将她妈妈遗体装棺时,连同出生不久便“离世”的一对小姐妹也一起装了进去。正欲钉棺板时,他那和小玲妈妈情同姐妹的老妈心有不甘,将一对双胞胎从棺内抱了出来,经一番仔细地“折腾”后,竟发觉其中一个还有微弱气息!老妈生前经常叨念,也不知活下来那个双如今咋样了?回帖还附了两张照片,那是发帖者妈妈和她妈妈生前的合影。 至此,长期萦绕小玲心中的疑团终于解开,她亦明白了奶奶和爸爸对妈妈死因缄口不语的良苦用心。虽看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真实模样,可她命悬一线时出手相救的恩人却已作古,这令她常嗟叹命运弄人!自那以后,每当生日那天,小玲都会将自个紧紧地关在家中,盯着妈妈和恩人的合影发呆,且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对妈妈说:妈妈,生日永远是女儿心中的痛…… 都说儿女的生日是妈妈的受难日,而小玲的生日竟是她妈妈的忌日!不特如此,还是她“死”而复活的新生日!当小玲深情地为我讲完这一切后,一时间,我搜索枯肠竟找不出只言片语对她说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