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出在羊身上,工资不增反降。所谓效工资就是从老师原有工资里扣下几百元加上几句让人啼笑皆非的官腔加上取消第十三个月工资,说白了就是:大白边卷手指头,自己吃自己。甚至还要找出各种名目克扣些钱,然后向“特殊”贡献的人倾斜,到头来不增反降。
领导有了新杀手锏。绩效工资的基本方案一露头,校长们立刻异常的兴奋,立刻寻找各种机会“敲警钟”,一夜之间,似乎所有的事情都跟绩效工资挂上了钩,自然也和扣钱挂上了钩。校长说:只要是工作需要,不管是哪位领导安排你的工作,不管是不是你的分工,不管是不是有人负责,安排你干就必须无条件服从,否则就是工作不合格,要停止工作并扣发全部绩效工资,每天只发10元生活费,每天必须按时上班反省错误。诸如此类的“班子研究决定”数不胜数。本身就如同土皇帝一般的大校长,如今有了“尚方宝剑”更是杀人如麻、嗜血成性呀!得宠的动动手就评优拿奖,老实工作的只有当牛做马永无出头之日。悲哀!!!
滋生新的腐败。领导随意克扣、分配款项。公示一出,大家既感觉到痛心,又觉得是意料之中。痛心的是很多兢兢业业工作的老师都被这扣款的大网捕到了,意料之中的是几个一年看不到几次的特权人物分毫不少。校领导自然也不会被扣,因为他们是有依据的(校长在一次公开会议上讲:有些人说领导上班时间出去喝酒如何如何,盯着领导干什么?领导出去喝酒那就是干公事,领导不在单位就是去干公事,以后这就是一条纪律)半年总扣款近八千元,分配给了几个“突出”的人。她们哪里突出也许校长最清楚。现在这所谓的绩效,给某些领导开辟了一条新的腐败之路。感叹!让人伤透心的绩效工资——腐败与无耻产下的畸形儿。
绩效工资成了“讥笑工资”。温总理说了:国家拿出120亿,地方政府再拿出财政来投入到绩效工资中。但是为什么教师反倒扮演了出钱的角色呢?那120+亿的资金进了谁的腰包?
依旧是论资排辈,绩效无从谈起。教育界的第一大不公:职称!这个说法同行一定不会反对吧。以我为例:中学中级职称,参加工作10年,超工作量,半年绩效只有2000多元。而一位职称中学高级,工龄30年,每天闲的乱叫的老前辈,半年的绩效工资却是4000多元。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听起来似乎只是一个传说,同工同酬也是只是天方夜谭,只有血淋淋的不公永永远远保留下来。在一个单位中领导们自然是职称高的不能再高了,工龄自然也不短,领导制定游戏规则的时候当然会很自然的把“论资排辈”这一项放在最前面,把自己的优势转化为利益。本身工资制度的弊端就使得多付出劳动的中青年教师工资过低,如今的绩效工资虽然是自己原工资的一部分拿出来发给自己,只不过是改了个说法,但是这种骨子里的不公正真让人觉得光明遥不可及。中国教育越来越悲哀……
荒谬的“绩效”。什么是绩效呢?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说白了就是投入产出比。那么很荒谬的一件事发生了,我的工资不足2000元,另一位老同志工资近4000,先不说我的效益产出高,就算我的效益产出和他相当或者低于他,那么谁的投入产出比更高呢?谁的效益更大呢?显而易见,但是经过“科学的”绩效之后,我的绩效工资所得是这位老同志的一半不足。真是荒谬之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