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成都频道】新加坡是世界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国家,但人来人往、车流穿梭的大街小巷,却很难看到交警的身影。这是因为在每个交通路口都有监视器和照相机,不过它们的功能与成都满街的电子眼不一样。新加坡使用的是ERP(电子道路收费系统),这套系统被公认为是维持新加坡交通顺畅的“最大功臣”。
在新加坡,每一辆车的前挡风玻璃上都有一个黑色的小盒子,它是固定于汽车内或摩托车上的ERP收费器,它与每辆车的车牌号对应,里面安置有一张小小的芯片,每当这辆车在高峰时段进城时,必然会经过安装在道路上的ERP闸门,这时闸门上的无线探测器会自动按照相应标准,从阅卡器中扣除相应的“路费”,而不用车辆停车缴费,十分方便。
目前,在新加坡的各高速路出口和中心城区入口都安放有ERP电子闸门设备,共计66个,根据时间、车流量以及车型的不同,自动从每一辆通过的汽车现金卡上扣除一定的费用,高峰时间通过一次最多要缴纳4新元(相当于20元人民币)。同时,政府根据不同路段、时间和车辆实施不同收费标准,也有效地控制了高峰时段的汽车入城量。
事实上,这对成都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启示。就像电子眼一样,成都从多年前开始在全市所有的路口上都安装了电子眼,以纠正交通违法行为。超速、闯红灯、违章掉头、逆行等都会被电子眼拍下,车主也会受到处罚。今年新增加的450个电子眼,又提升了违章抓拍的功能,包括“实线区域变道”等。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新增的电子眼使得违法总数下降了29.61%。
不过,成都的电子眼只能纠正违章,并不具备缓解拥堵的功能。但它的BOT分成运营模式证明,如果政府不具备一次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可以让企业参与建设,然后进行运营分成。ERP收费系统也可以使用这种模式进行,所以,对于成都而言启用这套系统并没有体制和法制的障碍。
说到收费,可能很多车主都会持反对意见,每年缴纳了若干道路费用,进入主城还得收费可能并不符合中国国情。但这也有解决方案:成都车主每年都缴纳了至少400元的“五路一桥”费,取消这项备受争议的行政收费,改由ERP在主城区重点路段进行电子收费,可能会获得不少人的支持吧?
也可能有人会说,对于工作在主城区的车主这样收费太不划算。不错,要是有地铁或者川流不息的公交车在停车场附近,那你何必非要将私家车开到公司呢?当然,这也需要政府提供更加便利和人性化的公共交通服务。http://zaobao.chengdu.cn/content-2-48-592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