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腔《吵闹》简介 《琵琶记》是川剧“高腔四大本”之一。主要写蔡伯喈上京应试,高中状元,奉旨重婚牛府,家乡干旱,且未得家报,父母双双饿死。其妻赵五娘千里寻夫,后一夫二妇回家扫墓……是由于“辞试”父不从,“辞官”君不从,“辞婚”相不从所造成的一出社会悲剧。 其中《吵闹》一场戏,是写蔡伯喈父母在饥寒交迫之际,相互埋怨扯皮,闹到要分家的可悲境地。川剧是用喜剧手法来加以表现的:
蔡母:……把家拿来分了! 赵五娘:婆婆,我们这一家怎么分得呢? 蔡母:要分。 蔡从俭:分不分。 蔡母:媳妇去看,有些啥子? 赵五娘:婆婆,没有什么,只有一个便桶了。 蔡母:便桶也要分。 赵五娘:便桶怎么分? 蔡母:拿把锯子来,锯成两截。下头半截我们婆媳拿来解便,上头半截给公公做个口水兜带! 蔡从俭:哎呀!那不臭呀? 蔡母:你要死的人,还晓得臭呀! 蔡从俭:分,我们就分。媳妇去看有些啥,我们拿来分了…… 赵五娘:公公,还有个碓窝。 蔡从俭:好,去拿个钻子来钻成两截。下半截拿给我们两翁媳舂盐舂米,上半截拿给你婆婆笼在颈子上。 蔡母:那么重的,不把我压坏了? 蔡从俭:你要死的人了,还晓得轻重吗?…… 老俩口年高岁迈,贫病交加,饥寒交迫,互相怨恨,已是悲剧人物了。而闹着分家,则为悲哀之甚。加上所分的家产又只有一个便桶和一个碓窝,分配方案又那么奇特,可谓悲到极点。观众看到这里,无不发笑。这笑声是“哭不得而笑,笑之悲深于哭”。(见《二胥记》眉批)这一表现方法可以认为是从现实生活中加工、提炼、总结而成的,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悲痛到极点时,往往哭不出来而发笑,这是生活中经常可以碰到的。而在川剧舞台上用喜剧手法来表现悲剧内容,也就用得非常普遍,用得非常出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