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14|评论: 7

看西昌版秦淮河 做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做大特色文化产业 孰重孰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31 17:32 | |阅读模式
自“拉链马路”问题上了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后(可见其社会关注度和舆论影响力已到了足以引起相关人员高度重视的级别),城镇道路“千疮百孔”的情况较之以前算是小有改观了,可是我们都知道,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乏“巧立名目”的创造力,总能以“亿变应万变”,若怕大兴土木引来民怨,可将任务分解为少量多次的“小兴土木”,或者用“可持续”、“以发展新兴产业为契机”等外套做一番包装,索性将其干成既捞面子又捞里子的活。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活都虚伪无意义,相关部门对城镇人居环境改造方面作出得努力是值得鼓励的,若切实可行受欢迎就是值得称道的民生工程。凡是一心打造旅游品牌的地方都无一例外地注重生态与环保,当地百姓从中受益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回到旅游开发热潮的大背景下,“盲目开发”、“场景模仿性”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在实践中又显得在所难免。我家所在小区门前是一条连接四川第一大高原淡水湖邛海的“海河”,过去与其说是一条河不如说是宽一点的泥沟,随着“冬旅会”等一系列“会务营销”带动的旅游经济,这条河也从原来城市中的一个“败笔”一跃成为环湖风景带中的一个亮点,原先沿河的荒村野店也被直追一线城市房价的“绝版地段”商品房所取代(土地财政的繁荣离不开庄稼人和拆迁户的突出贡献,众所周知)。对于人居环境的改善是值得肯定的,而近期我怎么发现海河又在改造了,难道又诞生了“拉链河道”一类的新兴事物?后来听大家讲这可是个叫做“海河天街”的伟大工程,据说相关领导到南京考察秦淮河后觉得海河具备复制这种成功模式的条件,这些和谐社会的规划建设者们的创造力一下子被点燃了,立项、上马,紧接着就是一系列官办媒体 “勇于创新、极大提升旅游形象”的报道,随后马路就被扎断了。昨天我还听俩邻居议论道:“你说这天街一修我们这些居住在旁边的不是要被吵得不得安宁啊。”“也不全是坏处啊,这样一来我们手中这房子还得涨。”
我们并不准备对政府行为作任何的过激评判,因为这些项目毕竟经过了“严格论证”,太贬——毫无见识的臭牢骚,太褒——也不符合人民公仆“应有的低调”,只是按照普通人的思路,我们爱找一个参照,自冬旅会后,邛海周边是要漂亮多了,但除了旅游黄金周等传统旺季,其它时候似乎也不比以前热闹多少,暂不说这种直观感觉是否就反映实际情况,关键是某些新开发景点并未呈现当时规划者们预想的业态,月色风情小镇马可波罗商贸区现在是什么样,是先前想象的“集餐饮娱乐、旅游纪念品、特色商品、吃住游购娱一体、四方游人络绎不绝”的繁荣景象吗?就是在黄金周也没见开门迎客;观海湾呢,除了旺季里还能塞满到处找住宿的外地游客外,平时除了几户拆迁的农民,就只有几对长期包租的老年夫妇;青龙滩那些小木屋,除了偶尔充当一下“情人钟点房”(俗称炮房),还是大面积、长时间空闲,有些地方甚至还重复着“改造——荒废——再改造——再荒废”的循环。有时我不禁会想:家乡的旅游为什么颠覆不了单纯依赖旺季的怪圈,这些“煞费苦心的经营”到底对我们这座天生丽质的春天栖息的城市贡献了多少可以量化的旅游经济,让邛海周边变得更漂亮?不错,是漂亮多了,维护保养这般漂亮包装的成本也上去了。
如果说海河天街是借鉴了秦淮河模式,那举一反三,建昌坊借鉴的应该是成都古琴台或锦里,就不知到时是不是真会有那么热闹。无论是江南贡院外的风月还是锦官城的古道茶坊,无不是存在于当地历经千年的特色文化酝酿之下,同其土生土长的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如果说这都能被成功嫁接,那才不可思议,拉萨八廓街那么令人赞不绝口,那么带动旅游,为什么在中国就不能被复制出第二个呢,而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为什么就不能在特色民族文化上面多做做文章呢,著名学者费孝通和伍精华都曾遗憾地讲到:“凉山本是彝人最后的基地,每每说到彝族便会想到大凉山,可后来彝文化的中心却搬到了楚雄,这是凉山自己放弃的!”当年那位布拖籍才女俄狄史作十月太阳历公园的规划本是为凉山量身定制的,可不知为何就受到那么多的阻力,结果楚雄不光接纳了这个彝文化精髓还借此大搞特搞,接着借力打力地推出“彝人古镇”、“滇西休闲度假第一站”,吃尽了文化先行的甜头,你现在去看看人家的彝区建设,再看看我们的彝区建设,我们的“三房改造”只是单纯的政府行为,而人家的“彝人古镇”虽也是政府牵头,却发展为成功的市场运营,那儿有的彝民日进斗金,哪还需要“送板凳”的关怀。与其说是云南人擅旅游炒作,不如想想为什么我们总是那么拖泥带水,美姑毕摩文化园的烂尾工程还一直烂到现在。
很多人都看了最近的央视热播的《奢香夫人》,现贵州水西、乌蒙一带正依靠这块文化招牌乘上旅游发展的高速列车。近年我们凉山火把节、冬旅会“引进来”的“会务旅游营销”做得不错,但“推出去”的“文化输出”确实太少,缺少有影响力的文艺、文学、影视类作品的创作,前不久美姑精心打造的《秘境家园尼木美姑》赴成都公演算是很好的一个开端,现毕摩文化只被很少的人认识到,只能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谁说它就不能像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一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呢?
楚雄搞十月历文化园时,他们的州长罗正富提出一个思路:从昆明一路向西,大理、丽江都是既有好山水又有特色文化,而楚雄呢,老天爷没赐给它好山水,只有大搞彝族特色,把全国彝文化的精华都集中起来。反观我们凉山,并没有上述的先天不足,山水阳光笼罩的月亮之城、逐渐被驴友热捧的螺髻山、小相岭、连三海,可是外地游客到了这里除了晒太阳吃烤鱼似乎就没事儿可干了,最多再加入当地人打一下麻将拼一下酒量,有浪漫的环境却找不到浪漫的气息。这儿天气好、风景好,没错,天气好、风景好的地儿多的去了,仅这样的旅途能为大家留下多少珍贵的回忆,能让多少远方的客人毫不犹豫地说还要来第二次、第三次……而当一个行者到了丽江,除了享受小桥流水的惬意,还可以坐进各式各样的酒吧和咖啡馆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小资;可以踏进琳琅满目的小店挑选一件钟意的纪念品;可以将自己的心愿写进一盏河灯任其飘向远方;可以拜访当地的文艺青年和草根艺术家尽情闲侃;可以在庸懒的午后或阑珊的夜色中发现艳遇的几率确实很高;若不喜欢古城中那丝商业化气息,还可以就地纠集一帮驴友去挑战梅里雪山外转,或与你邂逅的另一半携手寻梦香格里拉;若你感到困了累了,还有无数独具一格、浪漫满屋的民居客栈向你敞开温暖的怀抱……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丽江让不同年龄和国籍的人着迷,让张艺谋拍片的原因。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又要去盲目模仿楚雄模式和丽江模式,只是由此可见要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文化营销策略虽与当局的重视和鼓励程度有关却并不能单单依靠有关部门,这涉及当地人的生活惯性与意识导向,营造一种“氛围”是全员的事,文化的繁荣和推广更要靠群策群力。我们的GDP已具备了“西昌速度”,而这里每一个热爱家乡的人都希望并相信将来的一天同样看到旅游发展中“成功的凉山特色和西昌模式”。
今天下午我到“梦里水乡”散步,无意间听到两人谈论:“这梦里水乡真是美得超乎想象,看人家西昌改造得多好,相比之下成都的浣花溪就垃圾了。”“但你知道什么是漂亮而无内涵吗?再怎么样杜甫和薛涛也在浣花溪寻找过创作灵感。”没错,这是个有内涵的旅客,一语中的——文化对环境的滋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12-31 20:38 |
:)见解独到,风景是形,文化是神,"形"散"神"不散

发表于 2012-1-1 16:02 |
好文章.提议不错.真正是为西昌的发展出计献策的良文!

发表于 2012-1-3 22:26 |
西昌旅游,挖掘文化,不失为做大做强的切入点。

发表于 2012-1-4 14:46 |
楼主的见解很好!我有同感。楼主去过的地方,我大多去过。西昌的旅游,文化内涵确太差了。

发表于 2012-1-6 15:37 |
缺乏文化的支持,旅游是行不通的。西昌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难道就没有可发掘的文化?强烈支持楼主
发表于 2012-1-7 01:58 |
说的好,总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模仿N个六不像算什么?形神兼备,特别是要有精气神,要有地方特色和亮点。凉山就没人敢为人先吗?

发表于 2012-1-26 11:26 |
路过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