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这个名字伟库《Tao of th伟库e Dead》,这里移动实名的“tao”不是淘宝移动实名郎的“桃”,而是老子移动实名的“桃”,而是老子的《道德经》的“道”,英文里《道德经》叫做“Tao Te Ching”。为什么一支美国乐队会给专辑想到这个名字呢,在这里顺便再把故事延伸一下。...And You Will Know Us by the Trail of Dead(至今我也不知道如何准确的译出这个名字)说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正好有一本《道德经》被别人留在了录音室,于是他们就把这本书作为他们的歌词参考手册,而后索性就用了这么一个并不礼貌的词语作为专辑名字。虽然乐队对东方充满好奇和向往,但他们说“我们都不是《道德经》的卫道士”。
从原来的6人阵容减为4人,看似简化了团队,但音乐的复杂度却有增无减,现场依然生猛得让人印象深刻。从他们第一张专辑开始,国内就有人把他们定义为朋克乐队,我是持100个不赞同。除了部分段落有朋克的迹象外,他们的音乐完全和朋克没有关系。而每一张专辑必有的大篇幅器乐华彩以及交响乐式的章节,他们很明显是受到了皇后和平克·弗洛伊德这样的乐队的巨大影响,再要和朋克扯得上关系的话,那就是他们的现场经常有朋克乐队和硬核乐队自毁乐器的场面。
在还没法听懂和欣赏交响乐的时候,过去皇后乐队用《歌剧院之夜》给我们上了一课,后来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用《最后一刀》给我们上了一课,现在...And You Will Know Us by the Trail of Dead用《生死道德经》又给我们上了一课,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不那么精深的音乐更容易被接受。突然想起一个好朋友前几天跟我说的一句话“年纪轻轻,不喜欢滑板,不喜欢摇滚乐什么的,能叫自己年轻过么?那生活没什么意义吧。”年轻人还是有颗躁动的心比较好,时刻证明自己年轻着,老了可以用事实证明自己年轻过,而不是给儿孙们翻照片显摆。回到这张专辑,...And You Will Know Us by the Trail of Dead新专辑的最后一首歌,无论是长度还是曲式都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首摇滚交响曲了:长度32分20秒,5个章节!长度远远唱过皇后和平克·弗洛伊德的任何歌曲,在他们之上的恐怕只有美国的前卫名团King Crimson。《Cover The Days Lika A Tidal Wave》的间奏前奏与主歌副歌反差非常明显,前者是典型的《歌剧院之夜》的大气曲式,但后者却突然感觉像是Weezer的附体,乐队有意而为之的这种音乐上的反差在2007年与著名厂牌Interscope解约前并不明显,从08年的专辑《Festival Thyme》开始,这种叛逆的做法变得愈发频繁,专辑里的另一首歌《The Wasteland》也几乎是异曲同工,只不过把Weezer换成了硬摇滚的Queens of the Stone Age。这样看来...And You Will Know Us by the Trail of Dead的确更适合脱离唱片公司体系,如脱缰的野马一样才更自如。
专辑的歌曲部分其实并不像乐队说的那样引用了一些《道德经》的段落,倒反是不是歌名带有一些东方的神性,比如《太阳之重》和《奇妙的顿悟》,前一首歌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后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专辑的节奏布置上隐约可以听到英国乐队Kula Shaker的印度色彩,尤其是慢歌部分非常明显。说来并不奇怪,一个美国乐队,再怎么都无法理解老子的思想,他们手中的《道德经》最多就是给他们一些歌词创作上的灵感,美国倡导个人主义,英雄主义,而老子崇尚的中庸之道,所以别指望美国人会理解“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这样的与美国文化价值观相悖的理论,“示弱”在美国文化里从来不曾有过。在如今的中国社会里,中庸之道似乎也已经有式微之势,中国的商业社会物质社会里,早就没有那么多爱了,示弱就是怂。若是按照《道德经》的说法,...And You Will Know Us by the Trail of Dead和唱片公司解约就已经可以被视为离经叛道,更别说他们这种激进的摇滚乐形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