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资中在线

让大家了解资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8 18:19 |

安逸,我都一年多没有回去了,而且不晓得好久才回得去。多发点图片嘛。

发表于 2006-10-18 18:20 |
[em06][em06][em06][em06][em06][em06]

发表于 2006-10-20 10:12 |

丰源冬尖的历史过程

据公元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编修的《资州志》(今资中)记载:“资州酱园,制造冬尖,旧颇驰名,远销至湖北、上海、北京,近则川东、川西各县”。标名曰“资州冬菜”,可见资州冬菜三百多年前就是名品。


    其实,资中人民已有千年制作冬菜的传统历史,传说后周时期盘石县“今资中县”一对勤劳的农民夫妻,用资中所特有的批把叶青菜腌制密封,窖藏一年而成。其色泽黄褐油亮,用来煮汤、炒肉、做菜肴佐料,香气四益,味带回甜,鲜美无比。从此,此技术广泛流传于资中民间,所以,资中民间亦有歌谣“百里闻香不是花,酱醋麻辣冬菜芽”广为传颂。


   



清康熙年间,资中人陈永礼对冬菜的历史颇有了解,特别是冬菜不加任何香料自然生香和冬菜在外地久负盛名极感兴趣,通过多方造访,决定大规模生产冬菜,便请一位李姓技师在冬尖传统加工制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批量加工,并对原料菜有了特别的要求,须取批把叶、齐头黄青菜的嫩尖为原料进行加工制作,使其菜质更加嫩脆,在一些关键加工环节上也进行了改进,为大批量生产细嫩冬尖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出资在资州府沱江南岸(现水南镇石膏小学)购地20余亩,买回一些土陶坛罐,建了工棚和晒坝,请帮工20多名,开始了资中细嫩冬菜尖的大批量生产,外加生产豆瓣酱和酱油、食醋,并结合自己的名字取名“资州兴盛永酱园”,意在酱园和细嫩冬菜尖永远兴旺昌盛。开始了冬尖不断外销,取名为“资州细嫩冬菜尖”,(民间俗称“资州冬尖”现称“资中冬尖”),其关键技术历代一直秘不外传。


    由于资中冬尖特有的鲜、香、嫩、脆,地方官员便每年在兴盛永酱园中选其精品窖藏作为贡品奉献朝廷。清朝末年,资中人骆成骧高中状元在朝中任职后,便托家人在资中兴盛永酱园购得上好冬尖一担分送各朝中大臣和学士,大学士孙家鼎吃后赞不绝口,便题诗一首赞曰:“批把青菜取其尖,巧制精腌有秘传,调味佐餐冠厨膳,资州冬菜不虚传。”


    1911年兴盛永酱园传至陈永礼后人陈锡奎和陈胃川两兄弟经营,在两兄弟经营期间还前往临江寺协助廖家创办临江寺酱园(现资中临江寺豆瓣厂前身),但因离开资中水土,同样人员和酿造方法,所生产细嫩冬尖终无法与资中生产的相比,即改为固定生产豆瓣酱和酱油等。


    随着资中冬尖的名声越来越大,到1928年(民国16年)资中先后又建成了德丰亨、道盛元、天福兴、贞记等十来家酱园与之争辉,形成资中酱园的兴盛时期,但生产的细嫩冬尖终不及老字号兴盛永酱园生产的鲜、香、嫩、脆。


    由于资中酱园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外地客户又只认资中冬尖而不看哪家酱园生产,各酱园间价格又相互倾轧,加之政局动荡,到1948年资中整个酱园业已奄奄一息,每况愈下。


   



    1951年3月,随着内地的解放,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发展,由兴盛永酱园牵头,城区13家酱园联合组成了“资中县城区酱园生产联营社”。新址设在城区七贤街叶家祠后山上,占地30余亩,总资产10余万元,并在城区设销售门市10个。1955年联营社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控股经营,工厂地址也迁至城西河坝(即公司现地址),更名为:“资中酿造厂”。工厂的生产管理得以加强,技术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并严格编制生产工艺流程,其核心技术只由个别人掌握。


    1967年1月企业正式宣布为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更名为“资中县丰源酿造厂”。1997年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1998年冬股份制改造完成,正式更名为“四川省资中县丰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资中酱园业自1687年有历史记载以来,经过几十代酿造人的不断努力和技术创新,丰源牌资中冬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外名声也越来越大,所以资中冬尖与“内江大头菜”、“宜宾芽菜”、“涪陵榨菜”合称四川四大名腌菜,被收入世界名特产品大全,还先后荣获了国家合省市的各项殊荣。德国专家合日本广岛食品研究所研究员太田先生也先后来我公司参观考察,品尝后赞不绝口。


   

   

    近年来,公司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产品卫生,狠抓基地建设,生产基地于2003年通过四川省无公害认证,细嫩冬尖也于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

发表于 2006-10-20 10:10 |
重龙山待解之谜
作者:铁波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5-6-27 20:37:49
1953年,二中扩建,县政府沿着重龙山麓划了30亩土地,在挖土方的时候,一位民工忽然踩断一块石板,跌入一个黑黢黢的山洞。当时修建负责人名叫陈诗文,将失足者救上来后,领着另一位工作人员手持电筒,钻进洞内,发现里面是一个连着一个的人造石室,共有5个,每室面积约5平方米,上下周围全用青砂条石筑砌,石上精雕细刻着花鸟虫鱼和异兽云彩等一类吉祥图案,每个洞口之间有一条长约2米的甬道,要弯腰才能通过;每条通道上分别站着两个石人,高约80公分,手执拂尘,仪态肃然。在第五个石室的后面还有甬道,可惜顶部的土石坍塌,将路堵塞,里面还有多深?除了石室之外,另外还有什么?就不知道了。
其实,那五个所谓的“石室”,实为我国古代陵墓前面的特有建筑,称为“石券”,规格是墓主的地位越高,石券越多,如前蜀的开国之君王建之墓就有14个石券,重龙山这一处已经发现了5个,里面还有多少呢?哪怕只有这5个,墓主的身份也非同小可,不是帝王,都是公侯,而资中僻处巴蜀,会有如此显赫的“伟人”吗?
    查诸史籍,据《资中续修资州志》炳灵庙条下记载:“在县西一里,祀神尧第九子,名资。宿老相传神与禹同命治水,驱蟒有功,遂封于资,殁为土主,而世得祀焉”。在资中民间,将这“殁为土主”资子尊为“资王”,但那时尚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低下,显然不太可能修出如此巨大得陵墓。另一段值得研究的记载是《北史卷六十二、尉迟回传》,说是魏安公尉迟回率领三个儿子于西魏废帝二年(553年)讨伐梁武陵王肖纪于蜀,以平蜀之功,尉迟回晋爵大都督,其三个儿子一个封为安固郡公、一个封为长乐郡公,长子尉迟谊封为资中郡公。如果重龙山下的石室建筑系为古墓之说能够成立,那么,墓主极有可能是那西魏时代的资中郡公。
    当然,这只能是推测而已,因为石室里面只有图案,没有文字,而资中的州志和县志连重龙山下拥有这么一处神秘的建筑都不知道,没有只言片语提到此事。当时陈诗文主张深入挖掘,但经费有限,一些老年人又说此洞深不可测,一直贯穿到后面的二龙山,有关领导认为工程太大,指示将洞口封闭。于今52个年头过去了,这一扑朔迷离的“谜”仍然锁闭深山,无人破解,要是将其开发出来,与山顶上重龙阁的奇观连成一片独特的景点,该多好啊!

发表于 2006-10-20 10:03 |

孔子为何在资中县只能站不能坐

 

从明至清,我国共有文庙2680座,经95年在浙江衢州召开的中国孔庙保护协会首届认证,全国现存文庙仅300余座。所有文庙中,作为中国一代思想文化泰斗、“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孔子塑像全都是威然坐像,但在资中县文庙,孔子却是只能站,不能坐,何故?

孔子站像,现存于资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里,庙中,立有全国及至世界文庙最大的孔子牌位,存清代除顺治、宣统外的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八个皇帝御赐的匾额及蒋介石、林森的书匾等。

孔子在资中只能站不能坐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孔子的音乐老师苌弘是资中人,倡导尊师重道的孔子在老师的家乡,当然不敢坐,只能站。

苌弘(约公元前575年——492年),资中人,周景王、敬王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苌弘博学多才,精通音律,以才华闻名诸侯。《大戴礼记》记述“孔子适周,访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韩愈《师说》中亦有云“圣人无常师,孔子师惔子,苌弘”。流传至今的成语“碧血丹心”,即因苌弘而来。

苌弘是资中县人,有不少史料为据。《四库全书》中《蜀中广记》明确记载“苌弘,资中人,有祠在青泥坊,数里之内,土色尚青。”《蜀中名胜记·资县》、《礼记》:“苌弘氏,孔子尝问乐焉,死之三年而血化为碧。”据《华阳国志》、《四川通志》、《资州州志》、《资县志》、《资州直隶州志》、《资中县续修资州志》、《四川古代名人》等众多典籍均明确记载:苌弘为资中人。苌弘为资中人,还有众多遗迹可证,资中县发轮镇龙水桥有一天然石洞,古称苌弘洞,是长弘早年夜观天象、昼习韶乐之所,资中城西甘露镇龙洞河,是苌弘养晦处,明代道家宗师张三丰曾在此镌刻一首六言诗:“无价明珠一颗,光吞法界尘沙。圣凡人物天地,流通点滴何差。”另据《续州志》、《四川通志》载:资中县城北,建有苌弘祠,县城北关外,立有苌弘故里石牌坊,明成化年间县城东门正街建有祭苌弘的乡贤庙,资中文庙的乡贤祠、忠孝祠,还俨然立有苌弘牌位。

苌弘是何地人氏问题,曾引起一段争议,在资中县文庙荣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资中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根据史料和多方考证,确认孔子之师苌弘属于资中县人,并汇编成《孔子之师苌弘故里考》一书。

有了孔子的老师苌弘在资中,资中文庙孔子塑像是站像就不足为奇了,这个孔子站像,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景观。

 

——资料来源《孔子之师苌弘故里考》

 

贫下那个中农  2006.9.11晨

发表于 2006-10-20 20:42 |

厉害,晓得这么多事情!资州志在哪个地方呢?好久我有空还是回去翻一下。

发表于 2006-10-20 20:42 |

厉害,晓得这么多事情!资州志在哪个地方呢?好久我有空还是回去翻一下。

发表于 2006-10-22 20:32 |
我为我的家乡资中而骄傲.我喜欢资中人,我更喜欢资中农民,他们好.喜欢资中的过去,他们好.

发表于 2006-10-24 20:59 |

幼时曾居资中数年,不知那个沱江渡口还在否?

发表于 2006-11-6 21:39 |

              刀郎的故乡,罗泉古镇,有时间发上来。

发表于 2006-12-5 09:00 |

 

[em01][em03][em05][em06][em08][em09]

发表于 2006-12-13 14:24 |
资中是不错,但贪官太多了!嗨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2-28 22:53
[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3-4 11:06
资中县位于四川省中南部,盆地腹心,地处沱江中游和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321国道中段。幅员面积1734平方公里,辖33个镇(乡),783个村,75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4万。   二、资中的主要旅游景点   资中是成渝沿线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重龙山—白云山”景区199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AA景区。全县主要景点有:   1、重龙山,位于资中县城的东北隅,一山飞峙,登山一望,江城景致,历历可数。山上有永庆寺、山门石坊及文命诞敷木牌楼、天王殿、八角亭、天池、大雄殿、内城墙、重龙阁、唤鱼池、摩岩造像、君子泉、寿音阁等景点。   2、白云山,位于资中县城西南20公里10万亩森林区,白云山雄踞于林区内,有108个山峦。山连山,林接林,巍峨苍翠,景色青幽。山上分为八大景区:竹影泉香、深谷闻莺、一路顺风、林海浮鲸、石径摩天、云端观海、潭边照影、翠湖泛舟。   3、文庙、武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是全省保存最好的两庙之一,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占地7034平方米,建筑面积2191平方米。武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全庙面南背北,由朝贡殿、钟楼、鼓楼、大殿、武星殿、三义祠、厢房等组成。   4、罗泉镇、铁佛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古镇。另外还有清代一条街、东岳庙、唐明渡双塔、甘露寺、大东门城楼、龙江湖、九龙峡、罗汉洞等景区、景点。赵逵、骆成骧两位资中状元应了“川东川北多勇士,川西川南多文才”。 

发表于 2007-3-21 14:45 |
[em03]你们晓得呢门多吖,.我真的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得,我啥子都不晓得.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4-4 17:51

你好

[em19]

发表于 2007-4-18 16:27 |
[em05]

发表于 2007-4-18 00:21 |
23楼介绍得好!尊师重道!

发表于 2007-5-20 12:23 |

大家可以到http://bbs.nj.tfol.com/船城之声论坛。是我们资中人自己的论坛,里面有你想知道,想看到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