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姓名由来及其他 □刘斌夫
巴金,1904年生于成都正通顺街双眼井,属龙。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这一辈是尧字辈。巴金同胞长兄李尧枚,二姐李尧桢,三哥李尧林,四姐李尧彩;巴金叔的兄弟尧楫、尧柄、尧东。 按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有身份的人,名、字、号三者皆具。姓为祖先赐,名须父母命,字由自己取,号既可以自命,亦可以别人封赐。而且名与字的意义必须相关,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到了巴金出生的新旧交替时代,自然保持着名与字。巴金的名“尧棠”与字“芾(fei)甘”,典出《诗经·国风·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这是赞颂周如公姬奭的惠民德政的民歌。蔽芾,枝繁叶茂之意;甘棠,即棠梨树。好大一棵树,精神之象征,绿色的祝福。召公常在这棵繁茂参天的棠梨树下倾听民意,且搭窝棚而居。这让我们想起人民领袖胡耀邦逝世时,一位作曲家在火车上痛泣而歌,写下了《好大一棵树》的动人旋律和优美词句。 巴金因名“尧棠”,故取关联字“芾甘”。 “巴金”是笔名。倜傥少年李尧棠(芾甘)赴法国留学,信仰了当时在西方已属强弓末弩的“无政府主义”。这种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了世纪老人百年巴金的前半生。 当时西方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开山鼻祖巴枯宁、领军人物克鲁泡特金,几乎成了青年李尧棠的精神偶像。李尧棠迁居巴黎以东一百公里的小城沙多,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并且完成了小说处女作《灭亡》。《灭亡》被远在祖国的叶圣陶发现,发表于1928年10月的《小说月报》。 巴金的巴字,至少应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巴金是四川人,生长在巴山蜀水,与巴息息相关;第二层,巴金在巴黎走上创作道路,与巴译音巧合;第三层,取了巴枯宁的开头一个字巴。 巴金的金字,主要源于克鲁泡特金。 汉字以表意为本质特征,金字有着自爱与珍贵之意。似乎亦可如此理解,寓含巴蜀大地的一枚金子。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现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金是不朽的。
四川同时代还有一位姓李的作家,也曾留学法国的李劼人。巴蜀二李双峰并峙。以三部曲《死水微澜》、《大波》、《暴风雨前》名世的李劼人,其小说成就,应比以三部曲《家》、《春》、《秋》著称的巴金还胜一筹。 李劼人是中国现当代真正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外籍华人作家。文坛排序应该李劼人与巴金、老舍在同一风景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