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51|评论: 2

三台:村屋外石堡坎 竟是元代《遗训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3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res01_attpic_brief.jpg
 立于琴泉寺的国家一级文物《大元赵府君墓碑》


res03_attpic_brief.jpg

挖出的《遗训碑》碑额
 坐落在三台县城北琴泉寺的国家一级文物《大元赵府君墓碑》,是元代潼川(今三台县)籍显宦赵成庆为其父母所立神道碑。据三台县志记载,赵成庆累官至御史中丞(正二品)。该碑弥足珍贵之处在于,碑文作者吴澄是元朝著名文学家,碑首篆书和碑身隶书作者郭贯和吴炳,又是元朝的大书法家。因该碑集元代三大名家作品于一身,其珍贵非常罕见,1993年被有关部门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大元赵府君墓碑》原存三台县涪江东岸石马湾村赵氏祖坟。后在迁移时,三台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发现,县志记载的赵成庆墓前另一块《遗训碑》只剩碑座,碑身下落不明。

  日前,重走阆成古驿道的本报记者在三台县新德镇石马湾村一村民屋前,意外发现了被村民挖来修堡坎的元代《遗训碑》前半部碑额,促成这一珍贵文物失而复得。近日,经多方走访,几年前村民新修楼房时挖出的赵成庆墓前另一块石碑《遗训碑》,在三台新德镇石马湾村一村民屋前被发现。

  春节前几天,本报记者在重走阆成古驿道时,在地处古道边的新德镇石马湾村赵氏祖坟侧面刘姓村民屋前堡坎上,发现了一块埋在地里、半隐半现的石碑。因钟爱古文物,对古文物有一定研究,本报记者刨开表面泥土,看见碑的表面有雕刻精美的龙爪,联想到国家一级文物《大元赵府君墓碑》的“姊妹碑”《遗训碑》下落不明,于是向主管文物的三台县文体局领导反映了情况。

  三台县文物管理所及时前往现场查看,证实半埋在泥土里的墓碑就是寻找多年的《遗训碑》,但墓碑完不完整,不得而知。

  2月8日上午,本报记者和三台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在刘姓村民屋前,离发现《大元赵府君墓碑》前30米处,挖出了一块埋在地里,半隐半现的石碑。据刘姓村民介绍,该碑20年前新建房屋时,从《大元赵府君墓碑》附近挖出,由于不知道其历史价值,抬至房前作堡坎用,当时还挖出很多石人、石马等石雕,后来修公路时都埋在地下了。石马湾村地名,就是根据赵成庆墓前的大石马得名而来。

  挖出的石碑两边各雕有3条高浮雕4爪盘龙,相互盘缠,气势不凡、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三台县文管所文博馆员左启考证后认为,石碑的碑身宽度、厚度及背面所雕刻的龙身、龙爪跟一级文物《大元赵府君墓碑》几乎同出一辙。

  根据出土地点及与先前发现的《大元赵府君墓碑》对比,并综合史料介绍,此碑应是己失踪的赵成庆墓前另一块珍贵石碑《遗训碑》上半部碑额,该遗存残碑宽1.4米、长70厘米、厚29厘米。

  由于年代久远,碑额文字同样残损、残缺。三台县文管所工作人员根据民国三台县志有关《遗训碑》碑文整理为:“现在福不可过用,过用则易尽;未来福不可不修,不修则无继”。“衣服,饮食,一切费用,皆现在福也;济物,利人,种种方便,皆未来福也…”左启介绍,该碑碑文深富哲理,应是赵成庆立于墓前训育后人之用。此碑的发现,佐证了史料的记载,与《大元赵府君墓碑》相互衬托,是研究元代封赠制度及同时期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据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因石马湾村目前正在修村道,无法将《遗训碑》运到县上,现由当地村民暂时保管。待路通后,将运回文管所,修整后与《大元赵府君墓碑》配对,一起向游客展示。

  三台发现的一级文物

  1992年8月23日,三台县文化局工作人员陪同国内著名书法家、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徐无闻考察离县城5里左右、涪江之滨石马湾村的一座元代墓碑。墓碑在一村民的屋后,由于年代久远,碑上布满苔痕,经考证,徐教授发现碑文乃元代著名书法家吴炳所书。

  3天后,三台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在清洗碑身时,又发现碑文为吴澄所撰,碑额乃郭贯所篆。此碑为隶书书写。碑连龟座高4.05米(龟座高0.9米),碑额宽1.35米,碑身宽1.15米。此碑碑额篆书“大元赠嘉议大夫兵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天水郡侯赵府君墓碑”,字样清晰无损。篆额“大元”二字在上,篆额左右向上环绕6条4爪盘龙高浮雕。全碑共1010余字,正文763字,残蚀、残缺无法辨认150余字。后经三台县文管所文博馆员左启参照《四库全书》存文,补足碑刻残损、残缺文字。碑文详细记载了赵成庆及父亲赵垠的诸多事迹及历次受封赠的经历。

  据清代嘉庆三台县志记载,赵成庆,东川旧州人(今三台县)历任元代仁宗、泰定帝、文宗、顺帝四朝要职,直言取谏,激浊扬清,官吏畏服,“卓有风裁”。历史学家陈世松考察该碑后认为,此碑的发现,为研究元代封赠制度和宋末元初四川社会状况提供了文物见证,在史料上的价值极其珍贵。

  《大元赵府君墓碑》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后,1994年2月迁入三台琴泉寺。2008年5月12日,该碑在地震中拦腰断裂。经申报,该碑与坐落在琴泉寺的另一块颜真卿小楷真迹《颜氏干禄字书碑》(同属国家一级文物)被国家列为灾后重建维修加固项目,并于2011年11月23日顺利通过四川省文物管理局、省考古研究院、绵阳市文物局等单位的竣工验收。

  文章来源:绵阳晚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2-15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保护.
发表于 2012-2-26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lol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