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游客龙头山上欢度“龙头节” 2月23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一年一度的民间传统节日“龙头节”,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三台县老马乡,至今保留着过“龙头节”的传统习俗。昨日,来自绵阳、德阳、成都等地的2万多名游客,兴高采烈地来到这里踏青闹春,欢庆这一历史悠久、韵味十足的民间传统节日。
赶庙会、看大戏、耍龙灯、登仙山、吃斋饭……上午9时,四面八方的群众纷至沓来,昔日冷清的老马乡场镇沸腾了,乡场镇绵延至龙头山的路段上被挤得水泄不通。人们脚挨脚、肩碰肩地缓慢移步,朝3000米之遥的龙头山进发。
与此同时,游仙区梓棉乡以及三台长乐、光辉、永明、芦溪、刘营等乡镇的近20余支民间表演团体,自发来到这里为“龙头节”造势。舞龙舞狮、采莲船、扭秧歌、马马灯、诙谐小品、川剧清音等一批自编自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土得掉渣”的节目,向村民和游客献上了一场丰盛的民俗文化大餐。现场不时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整个现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老马乡的传统习俗之所以保留下来主要基于三点:首先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文献资料记载,这里古称“老马渠”,在三国时代,蜀汉昭烈帝刘备屯兵八角庙与刘璋相拒,刘璋决涪江水淹刘备大军,张飞率部撤退,因水急马不过渠,张飞性急拷马过渠,后人称此地为老马渠,其乡名遂由此得来,并延续至今;同时,唐末著名诗人李商隐来此写下了“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的著名诗篇,这里由此名声大噪。其次,该乡泉水村的泉水终年不断,至今不衰,泉水盘绕的一座山叫龙头山,与千里之遥的陕西安康的龙尾山遥相呼应;再有就是这里与古代的涪城界连,并盛产著名的“涪城麦冬”,村民过着富裕的日子,有物质基础。 今年老马的“龙头节”最具特点和个性,也最热闹,村民们戏称“四龙闹春”。首先今年是龙年,当天又是春龙节,又在龙头山过节,这是三龙;其次是当天有两支舞龙队伍汇集于此,为大家耍龙灯,合起来就是“四龙闹春”。另一个看点和有趣的现象是,超过两千余人免费品尝寺庙烹制的腊八粥,吃粥的人络绎不绝,从上午11时开饭,一直持续到下午3时。寺庙共煮了200斤大米、共40大桶腊八粥,其场面极其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