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569|评论: 84

[群众呼声] 四川广安:葛根种苗基地因何被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9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广安:葛根种苗基地因何被毁?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郭入源 报道
   作为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政府重点招商引资涉农项目,从政府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到企业投入巨资建立的“葛根种苗基地”被毁,四川莱普生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普生公司)乍看如经历了一场生死劫。
  “作为这个劫数的主导者,广安区政府似乎扮演着模糊的双重角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官员对记者说。
  
                             招商农企的遭遇
  据莱普生公司副总经理王新海陈述,2009年,“莱普生公司”通过广安区委、区政府招商引资从成都入驻广安区。是年6月3日,“莱普生公司”与广安区政府签订“广安农业开发项目合作协议”。
  协议内容显示,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葛根种植总面积为20万亩;当年由甲方(广安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退耕还林地5000-10000亩,乙方(莱普生公司)负责种植,并预计到2012年种植面积将达20万亩。
  协议达成后,在2009年12月27日至2010年4月30日期间,区委、区政府分别以广安区府办发【2009】32号、广安区府办【2010】39号、广安区委办发【2010】13号,向各部门、各乡镇下达文件,成立了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同时单独成立了“区葛根办”。
  2009年10月15日,在广安区政府主导下,“莱普生公司”与广安区枣山镇政府签订了148.8亩的“葛根种育苗基地”土地租赁合同,这也标志着葛根产业项目推进加速。
  “莱普生公司”随后投入310万元进行土地整理、高价引进葛根种母苗等。按规划直接向种植农户免费供应葛根苗25万株,同时还高价外购300万株葛根育苗,向所辖10多个乡镇免费供给农户葛根育苗300万株,种植面积约2000亩左右。
  “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区政府当初的承诺如期履行”,王新海告诉记者,协议明确进行约定:“项目加工基地所建葛根加工厂用地实行有偿出让,一期建设占地100亩,2010年6月底前启用;二三期占地300亩,配套生活区100亩,预留至2012年”。
  由于区政府没有履行招商引资合作协议承诺,导致葛根加工厂、配套设施等项目用地落空,葛根产业项目推进相对缓慢。据王新海介绍,“莱普生公司”为发展种育苗基地、农户种植基地先后投入了540余万。
  
                               祸起物流“大项目”
  让王新海没有料到的是,政府新规划的“大项目”——“枣山物流园区”却打破了原有的宁静,“莱普生公司”巨资打造的“葛根种苗基地”重点项目,正在物流园圈地范围之内。具有多年商场经验的王新海隐约感到葛根基地将面临搬迁。
  “没有想到来得那么突然,我们曾几次与政府交谈,并要求重新选址……但是,区政府相关领导不以为然,多次谈判无果。”王新海显得无助和无奈。更令王新海没有想到,2011年12月20日,广安区政府在与“莱普生公司”没有达成搬迁补偿协议的前提下,就将刚建成的148.8亩枣山“葛根育苗基地”强行推毁。
  该公司副总马春明告诉记者:“广安区政府这一野蛮举措,致使‘莱普生公司’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10万元”。
  就在广安区枣山镇“葛根种苗基地”被毁后,各乡镇基地和种植农户开始显得不安起来,农户们担心拿不到土地租金,担心种植的葛根卖不出去。
  龙滩乡土寨村村长蒋文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乡政府强行要我们村发展300亩葛根种植,乡上领导还说全区要发展3万亩,叫村上必须支持。莱普生公司在我们村租了60多亩土地搞基地。”

  令蒋文超担忧的是,如何向村民交待。记者在枣山镇找到了“莱普生公司”148.8亩葛根种苗基地位置,现场除高达约5米的“葛根种苗基地”广告牌孤零于此外,整个种苗基地已完全变成了废墟。
  


                            “圈地运动”的比值
  王新海对记者说,与“强毁”基地对应的是,区政府“以租代征,少批多占,强征强占”现象开始浮出水面,新一轮“圈地运动”在枣山悄然兴起。
  据知情人士透露,发展20万亩葛根产业,将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增收致富,这项重点涉农项目的“流产”,是被物流园区大项目 “挤死”的。该人士分析,由于物流园和农业项目相比,见效益的周期短,来得更直接。
  记者在现场看到,莱普生公司“葛根种苗基地“被推毁后,另一新项目开始进场,两台推土机正紧张作业,数十民工正在用卡车运来的沙石平整场地,物流园区施工地正如火如荼。
  一位要求匿名的村干部告诉记者,之前枣山镇政府就是以“以租代征”的形式进行“圈地”,奥森科技园根本没有任何征地手续,莱普公司显然是上了政府“圈套”。这次 “圈地”涉及周围3个村,拆迁农户740家,占地数百亩。
 
                            基地被毁的起因

   枣山镇政府镇长李小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及“葛根种苗基地”缘何被推毁时,李小林的解释是,当时按区政府规划要求开始对该园区重新开发利用。
  土地属村民集体所有,镇政府何以成为土地租赁合同主体?李小林表示,由于招商引资不到位等原因,枣山镇政府根据区政府要求,将土地转租给莱普生公司使用。
  对于枣山“葛根种苗基地”被强行推毁的问题,李小林一直缄默不语,只是对记者表示:“项目用地要求进场,基层政府也没有办法“。他告诉记者,莱普生公司漫天要价也是没谈好的原因。
  政府大项目进场要紧,达不成协议也得开展工作。我个人认为程序合法,到现在政府也没说不赔钱,李小林表示:“是上级作出的决定,有关资料在区重点办可以看到”。
  就此问题,广安区重点办、区葛根办、枣山镇人民政府集体接受记者采访,到场的有区重点办、区葛根办、枣山镇府,而区政府无一代表参加。
  当时葛根办陶姓人员无意中透露,如果“葛根种苗基地”不被推毁,管理到位,每年这148.8种苗基地至少能生产700万株葛根育苗,完全可以支撑广安区各乡镇农户种植葛根需求。
  采访中,葛根办陶姓人员公开告诉记者,关于枣山“葛根种苗基地”被推,是一位副区长组织召开会议后作出的决定。
  记者联系该副区长,其未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要求记者提供采访提纲。记者将采访提纲送达区政府办后截至发稿,区政府也未做出任何回应。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2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2-29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来围观的啊!没别的意思
发表于 2012-2-29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什么新闻稿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广安:“葛根种苗基地”被毁拷问政府诚信

转帖【记者手稿】
中央三令五申“三农”问题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利益无小事。日前,记者采访了解到,四川广安区为大搞“物流园区”建设,将一政府招商引资涉农重点项目“挤出”园外。2011年12月20日,在未达成搬迁补偿协议后,政府就“先斩后奏”,并将广安莱普生农业公司刚建好的148.8亩“葛根种苗基地”强行推毁,致使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这一“粗暴”行为背后正在拷问政府“诚信”。
     涉农项目 :“莱普生”遭遇“钩筐锯”
四川莱普生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新海向本报记者反映,2009年公司通过广安区委、区政府招商引资从成都入驻广安区,旨在发展葛根种植项目,带动全区乡镇农民增收致富。2009年6月3日,四川莱普生公司与广安区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广安农业开发项目合作协议”,并成立了“广安莱普生农业公司”(以下简称:莱普生公司)。
据介绍,主要合作内容是“葛根种植及加工项目”。根据协议约定:“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葛根种植总面积为20万亩;2009年由甲方(广安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退耕还林地5000-10000亩,乙方(莱普生公司)负责种植;2010年达到3万至5万亩种植面积;2011年达到8万亩;2012年达到10万亩至20万亩;2010年由政府选址,莱普生公司在广安区境内投资兴建葛根加工厂。
同时,该协议明确了甲乙双方权利义务:为加大推进广安区葛根种植基地及加工项目,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农办、区农业局、区招商局、区国土分局、区规划局和建设局等十多个部门及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同时,单独成立了“区葛根办”。
 协议达成后,在2009年12月27日至2010年4月30日期间,区委、区政府分别以广安区府办发【2009】32号、广安区府办【2010】39号、广安区委办发【2010】13号,向各部门、各乡镇下达文件,成立了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同时单独成立了“区葛根办”。
      该协议还约定了项目用地时间段,项目加工基地所建葛根加工厂用地实行有偿出让,一期建设占地100亩,2010年6月底前启用;二、三期占地300亩,配套生活区100亩,预留至2012年。随后,区政府还以红头文件的的形式下达到各乡镇,葛根产业在区政府统一部署下顺利开展。
“发展葛根产业,种苗基地必先行”。根据区政府选址地点(原奥森科技园闲置地),2009年10月15日,“莱普生公司”与广安区枣山镇人民政府签订了148.8亩的“葛根育苗基地”土地租赁合同。由于葛根产业项目政府推进加速,“莱普生公司”先后在土地整理、葛根种母苗购进、购买肥料、人工田间管理等投入了310万元。期间,该基地向各乡镇种植农户免费供应葛根苗25万株,其余大部分葛根育苗均由“莱普生公司”外购并按规划免费发放给各种植农户。
“莱普生公司”王新海介绍说:由于政府没有按招商引资协议如期履行承诺,导致葛根加工厂、配套设施等用地落空,葛根产业项目推进相对缓慢。在如此艰难环境下,“莱普生公司”依然如期在枣山镇建成了148.8亩“葛根种苗基地”,同时,还在龙滩乡土寨村、朱家村租地建成了120亩“葛根育苗基地”;目前,在光辉乡、水井乡、龙滩乡、前锋镇、桂兴镇等十多个乡镇发展农户葛根种植面积约2000亩左右。据介绍,“莱普生公司”向各乡镇农户供应购买的葛根育苗为300万株约240万人民币,加上“两葛根种育苗基地”,直接投入了540万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随着广安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广安区所谓的枣山物流园区开始大面积占地,政府“以租代征,少批多占,强征强占”现象开始浮出水面,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在这里悄然兴起。政府的这一举措让‘莱普生公司’揣测到枣山“葛根种苗基地”将面临搬迁,但是,没有想到来得是那么突然。
“我们曾几次与政府交涉,并强烈要求政府重新选址,将‘枣山葛根种苗基地’搬迁他乡,因为这关系到广安区20万亩葛根产业发展的命运,也事关各乡镇千家万户葛根种植农户的切身利益,但是,区政府相关领导不以为然。言下之意,你一个外来企业,搞死又能怎样!”莱普生公司王新海说起此事倍感心寒。
“政府动粗,厄运从天而降”。“2011年12月20日,广安区政府在与‘莱普生公司’在没有达成搬迁补偿协议的前提下,置枣山‘葛根种苗基地’巨大经济损失之不顾,公然指使区重点办、枣山镇人民政府将刚建成的148.8亩枣山‘葛根育苗基地’强行推毁,致使‘莱普生公司’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10万元”该公司副总马春明说,莱普生公司的遭遇,足以能证明政府招商引资“钩筐锯”现象。
一个政府招商引资的外来涉农企业,一个投入了310万元建成的“葛根种苗基地”,一个可以发展20万亩的涉农重点项目,一个可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一夜之间,被所谓的广安物流园区的大项目“挤死”。这种“以大欺小”的“粗暴”行为,令莱普生公司上下员工,特别是渴望增收致富的葛根种植农户无比愤怒。
基地被毁:20万亩葛根产业面临“流产”
“产业兴则农民富,农村稳则天下安”。2月13日,记者驱车赶往广安区,就广安区葛根种植基地农户反映,以及广安区枣山镇148.8亩“葛根种苗基地”被毁事件展开了新闻调查 。
“农民利益无小事”。广安区枣山镇“葛根种苗基地”被毁后,很快就传到了各乡镇基地和种植农户,有的农户担心拿不到土地租金,有的农户担心种植的葛根“卖不脱”,社会矛盾开始出现。
在龙滩乡土寨村及朱家村葛根“育苗基地”记者了解到,由于业主拖欠了村民的地租,部分村民已将葛根基地焚烧,准备今年春天改种小麦和玉米。一村民告诉记者:“种粮食收入较低,把地租给老板种葛根,既可以拿到现钱,同时也可以在基地上打工,一天能挣几十元钱多好,我们相信老板会兑现,听说政府把枣山的种苗基地强行给推了,损失很大,如果实在拿不到土地租金,我们只好把葛根挖了种庄稼”。
龙滩乡土寨村蒋文超村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乡政府强行要在我们村发展300亩葛根种植面积,乡上领导还说全区要发展3万亩,叫村上必须支持。后来我们村没敢大胆去发展,只是‘莱普生公司’在我们村租了60多亩土地搞葛根育苗基地。”他说,那家公司在朱家村也租了几十亩,两处可能有100多亩葛根种植面积。本来在去年12月底业主就该支付土地租金,可后来听说枣山葛根种苗基地被政府给强行推毁了,一分钱都没有赔偿,损失惨重。当时我就有预感,村民的土地租金恐怕“悬了”。
蒋村长直言不讳:“莱普生公司我认为是讲信誉的,如果不安心发展葛根产业,为何在基地上大量投入财力、物力,还几十元钱一天请人除草,而且没有拖欠民工工资,暂时拖欠了村民的土地租金可能事出有因”他说,“我们村民的租地合同家家户户都有,而且乡人民政府盖了章,如果公司跑了,我们直接找政府要,实在不行村上就组织老百姓集体到区委、区政府上访,我不相信政府还跑得脱”。
蒋村长还说:“最头痛的是村民隔三差五的到村上来闹,有的要赔偿,有的要地租,有的要求复耕,有的已经把公司的葛根基地给烧了改种粮食作物,如果政府不处理好基地农户的利益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枣山镇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莱普生公司”148.8亩葛根种苗基地位置,远处望去一片狼藉,再不见一株葛根种苗存在,除高达约5米的“葛根种苗基地”的形象广告牌孤零于此外,整个种苗基地已完全变成了废墟 。
记者在现场看到,“莱普生葛根种苗基地”被推毁后,另一新项目开始进场,两台推土机正紧张作业,20多个民工正在用卡车运来的沙石平整场地,“以大欺小”的物流园区“形象工程”在这里搞得有声有色。有知情人士透露,主要是迎接区上和市上有关领导剪彩。
附近的村民得知记者采访,一会将记者团团围住,纷纷反映政府“少批多占,强征强拆”的诸多问题。一姓刘的村民手拿着枣山镇人民政府“关于枣山物流园区的涉农拆迁公告”气愤的说:“国家三令五申,针对征地拆迁户,不能以断水、停电方式强行要求拆迁户签订拆迁协议,我们社有20余户都接到了这样的公告,这明明是准备“硬来”。
另一旁边的知情村民向记者说:“政府是先将这140多亩葛根种苗基地推了,意下是‘杀鸡给猴看’,听说老板也没有拿到任何补偿,看样子可能损失了几百万,这明显是政府欺负外来企业。那么大的葛根种苗基地政府就敢把它推了,我们老百姓算啥子”他说,这是枣山镇政府和区政府惯用的手段。目前,我们村民和葛根基地老板一样面临“上访无路,告状无门”的处境。
一村民还向记者说,之前枣山镇政府就是“以租代征”的形式进行“圈地”,奥森科技园根本没有任何征地手续,“莱普公司”是上了政府的“圈套”。俗话说:“请来时如凤凰,送走时不如鸡” 。
  搪塞记者:相关部门推诿分管副区长“躲猫猫”
记者为了解广安区葛根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枣山镇148.8亩葛根种苗基地被毁事件真相。在广安区委宣传部的协调下,经历了艰难的采访过程。
2月14日,记者来到了枣山镇人民政府,该镇镇长李小林勉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但是前提条件是不准记者录音。当记者问及枣山148.8亩葛根种苗基地缘何被强制推毁时,他说:“2009年10月15日,莱普生公司与枣山镇人民政府正式签订了位于天成村5组原奥森科技园内的148.8亩土地的土地租赁合同,租期为五年,当时按区政府的规划要求开始对该园区从新开发利用。”
记者问:土地属村民集体所有,为什么枣山镇人民政府成为土地租赁合同的主体,而不是村民集体组织?
李镇长如实地说明了缘由:“之前政府为打造奥森科技园,提前几年政府就将村民的土地集体租用,由于招商引资不到位等原因,土地一直被闲置,枣山镇政府根据区上的要求,于是就将这片土地转租给了‘莱普生公司’作为发展葛根基地项目用地”。
关于“莱普生公司”在枣山镇148.8亩葛根基地被强行推毁问题,李镇长很不愿说出真相。他解释:“因上级压力大,物流园区项目用地要求进场,其实我们基层政府也没有办法”。他说,“这块地被征用,先后两次通知莱普生公司有关负责人协商处理葛根基地搬迁补偿等事宜,但是在两次谈判中,因莱普生公司漫天要价没有谈好”。
李镇长说,政府大项目进场要紧,达不成搬迁协议,难道工作就不开展了吗?何况按土地租赁合同约定“国家或集体建设征用,合同自然终止”,当时我们还请了公证处进行了证据锁定,我个人认为程序合法,到现在政府也没有说不赔钱。
记者问:“到底是哪个部门作出的强制推毁决定,有无领导批示?”李镇长搪塞记者说:“是上级作出的决定,有关资料在区重点办可以看到”。
次日,在区政府汪智勇副区长的旨意下,有关部门在区委宣传部会议室集体接受记者采访。到场的有区重点办、区葛根办、枣山镇人民政府,但是区政府无一人代表参加。这些部门的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是回避实际问题,更多是指责“莱普生”公司的诸多不是。唯有广安区葛根办一位姓陶的工作人员说了几句大实话,他说,“关于枣山葛根种苗基地被推,是汪副区长组织召开了几次会议后作出的决定,按照葛根种植技术要求,要搬迁、即使新选址移栽,在每年的9至12月份都不是移栽季节,应选择在每年的2、3月份最为合适,否则葛根的存活率低。”
葛根办姓陶的回答记者提问时还说:“枣山葛根种苗基地去年已向相关乡镇基地供应了葛根育苗25万株,如果葛根种苗基地不被推毁,管理到位,每年这148.8种苗基地至少能生产700万株葛根育苗,完全可以支撑广安区各乡镇农户种植葛根需求。”
据了解,广安区枣山“葛根种苗基地”的搬迁问题一直是由汪副区长分管。15日下午,记者马不停蹄的再次来到广安区政府办,欲求采访分管葛根产业的汪副区长,但是政府办是乎“戒备森严”,无人知晓汪区长去向。后来,记者拨通了余秘书的电话,并说明了采访汪副区长的内容,采访再次陷入“尴尬”。
无奈之下,记者第二天一大早又到区政府办,电话那头余秘书说:“我们下乡了!汪副区长在市上开会”。等到中午12点左右,汪副区长给记者打来电话:“要采访必须起草一份提纲”。记者按汪副区长的要求理好采访提纲并打印出来后,当天下午2:30分记者送达区政府办,但是,尽管记者用心良苦,最终还是被这位汪副区长给“耍了”。
本次采访记者很纳闷,为何汪副区长不敢面对广安枣山“葛根种苗基地”被毁事件?是区政府集体行为,还是他个人擅自作出的决定?记者不得而知。目前,广安区枣山“葛根种苗基地”被毁事件已波及到各乡镇种植农户利益,该葛根产业项目是否“流产”,命运将走向何方?记者将继续追踪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
好冷哦

发表于 2012-3-2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平故里也乱搞嗦?
发表于 2012-3-2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野俊介 发表于 2012-3-2 10: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平故里也乱搞嗦?



我觉得挺好的,大家的看法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P;P;P;P;P;P;P;P顶一顶

发表于 2012-3-2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丢小平的脸

发表于 2012-3-2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不搞大就是不会解决的

发表于 2012-3-2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乡镇下达文件,成立了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同时单独成立了“区葛根办”。

发表于 2012-3-2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不定相关领导正到处找关系摆平此事,不会管农民和企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把小平家乡建设好”,不要当成口号。

是要“务实”?还是要“政绩”?失信于民,则失天下!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哉。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左手毁灭“葛根三农重点”项目    右手抱回“三农先进县”金子牌牌  

——————————————————————————官场如戏——————————————————————————  
                 
       请看下面的喇叭新闻:


                                       广安区荣获“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殊荣
                              组织领导推动 突出重点发展 创新机制激励


                                            时间:2012-2-16  来源:广安在线  


        2月15日,记者从广安市委农办获悉,因广安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成效明显,贡献突出,近日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1年度“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
       据悉,2011年,广安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的方针,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村建设,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8.4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966元,同比增加994元,同比增长20%。 2011年该区先后为全国土肥工作会议、全省特殊困难区域连片扶贫开发现场会议等中省市各类大型会议提供高规格现场,接待省内外党政代表团到广安区参观学习现代农业及新村建设485批、11300余人次。
坚持组织领导推动  农村工作力量进一步强化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全年深入农村调研及现场办公达76次。继续坚持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联系会议制度,由区委专职副书记和一名副区长主抓农业农村工作,定期研究“三农”工作,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全年深入农村专题调研达82天,专题研究农业农村工作65次,全区召开农业农村相关工作现场推进会12次。
     去年,区委、区政府继续出台了《发展现代农业奖励扶持办法》,区财政拿出1650万元,对助农增收效果显著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业主等按一事一议给予奖励;继续实施《龙安柚产业基地建设意见》,区财政预算500万元设立龙安柚产业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对集中连片种植规模达500亩以上的新建龙安柚生产基地,给予每年每亩220元的幼树抚育费;将省上850万元省级新农村示范片补助资金、市上补助给该区的新农村示范片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补助资金1000万元全部用于新农村示范片的统筹发展。同时,区财政对省市区新农村示范片的51个村补助20万元/村•年。
     该区把“三农”工作作为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来抓,力量上给予重点保证。区农办增加3名行政编制,新招录了2名公务员,同时从全区抽调8名年富力强、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专门负责新农村建设,区农业局选派35名专业技术事业人员到乡镇具体指导,区委组织部考调115名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对在“三农”工作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

                                     坚持突出重点发展  现代农业步伐进一步加快

     该区坚持综合治理,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渠道岁修清淤1125公里、病险水库整治21座、渠系配套9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平方公里,新建提灌站8处,修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5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2万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建成农村断头连网公路47公里,通达通畅公路75公里,农民出行、生产及农产品运销网络更加畅通。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城市森林、农村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和种苗基地”五大森林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7.6%,并顺利通过省级森林城市验收,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滚动发展,产业基地规模扩张。稳定发展优质粮油基地,在广罗线、广(安)花(桥)线和广(安)龙(台)线沿线乡镇规划发展优质粮油基地,实现粮食产量49.34万吨;突出发展优质龙安柚基地。巩固提高了龙安柚产业基地优势区、渠江沿岸龙安柚产业带、代(市)观(塘)高标准龙安柚示范基地建设,新建紫龙万亩龙安柚基地,建设高标准龙安柚基地1.2万亩,带动全区新发展龙安柚4万亩;大力发展优质蔬菜基地。在渠江上游沿岸建设季节性蔬菜生产基地,在水淹区建设常年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在华蓥山山区建设反季节蔬菜基地,巩固发展东西环线优质绿色蔬菜产业。建立无公害基地2.3万亩,蔬菜复种面积达到42.5万亩;持续发展优质畜牧基地,在广前线的护安、代市、前锋等乡镇,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全区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53个,带动全区出栏生猪149.05万头、家禽1130万只;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白市柚、柠檬、香蒜、反季节蔬菜、葛根、蚕桑、肉牛、山羊、土鸡、蛋鸭等特色产业基地。
      新村引领,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以新村建设为突破口,继续实施“旧院改造扩建、旧房拆除重建、村镇结合迁建、避灾搬迁新建”四种新村(聚居点)建设模式,通过新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目前,涉及护安、观塘、代市、虎城“三镇一乡” 26个村的广前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涉及20个村的2个市级和涉及11个村的1个区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区新改扩农民新村117个,新民居建设15931户,其中新建1226户,改建2230户,扩建2548户,风貌改造9877户。同时,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带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区域已扩大到全区12个乡镇、137个村,辐射面积近400多平方公里,惠及群众30多万人。
                                   坚持创新机制激励  农民收入进一步持续增加
     该区创新主体带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基地托管等方式,让农户参与生产、管理过程,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截止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295个,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43个,带动农户23.12万户,规模经营土地2.8万亩。
创新新型农民培育机制。创新建立星级农民工培训机制,聘请专家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农业产业工人实行五星级管理,按星定岗计酬,并将这种机制推广到全区。
创新财政生产性投入管理收益机制。成立“广安鑫泰农业合作社”、“广安鸿浩水务专业合作社”及“广安绿荫林业专业合作社”,并以此为平台积极筹集基地基础设施管护资金,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农民群众持续受益。
创新新村建设与小城镇开发联动机制。大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强力推进小城镇开发,获取的土地收益又支持新村建设,实现新村、小城镇良性互动发展。全区各乡镇小城镇土地收益支持“三农”达1.66亿元。(廖小兵 李清华 吴奇敏)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左手毁灭“三农”重点项目       右手抱回“三农先进县”牌牌

                                         不知道凭啥子先进?


————————————————这太喜剧了————————————————

请看广安地方媒体【花边新闻】:


广安区荣获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殊荣
组织领导推动
突出重点发展
创新机制激励
时间:2012-2-16
来源:广安在线  [评论]  [字号: ]  [打印]  [关闭]
215,记者从广安市委农办获悉,因广安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成效明显,贡献突出,近日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1年度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
据悉,2011年,广安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的方针,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村建设,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8.4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966元,同比增加994元,同比增长20% 2011年该区先后为全国土肥工作会议、全省特殊困难区域连片扶贫开发现场会议等中省市各类大型会议提供高规格现场,接待省内外党政代表团到广安区参观学习现代农业及新村建设485批、11300余人次。
坚持组织领导推动
农村工作力量进一步强化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全年深入农村调研及现场办公达76次。继续坚持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联系会议制度,由区委专职副书记和一名副区长主抓农业农村工作,定期研究三农工作,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全年深入农村专题调研达82天,专题研究农业农村工作65次,全区召开农业农村相关工作现场推进会12次。
去年,区委、区政府继续出台了《发展现代农业奖励扶持办法》,区财政拿出1650万元,对助农增收效果显著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业主等按一事一议给予奖励;继续实施《龙安柚产业基地建设意见》,区财政预算500万元设立龙安柚产业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对集中连片种植规模达500亩以上的新建龙安柚生产基地,给予每年每亩220元的幼树抚育费;将省上850万元省级新农村示范片补助资金、市上补助给该区的新农村示范片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补助资金1000万元全部用于新农村示范片的统筹发展。同时,区财政对省市区新农村示范片的51个村补助20万元/·年。
该区把三农工作作为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来抓,力量上给予重点保证。区农办增加3名行政编制,新招录了2名公务员,同时从全区抽调8名年富力强、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专门负责新农村建设,区农业局选派35名专业技术事业人员到乡镇具体指导,区委组织部考调115名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对在三农工作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
坚持突出重点发展
现代农业步伐进一步加快
该区坚持综合治理,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渠道岁修清淤1125公里、病险水库整治21座、渠系配套9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平方公里,新建提灌站8处,修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5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2万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建成农村断头连网公路47公里,通达通畅公路75公里,农民出行、生产及农产品运销网络更加畅通。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城市森林、农村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和种苗基地五大森林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7.6%,并顺利通过省级森林城市验收,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滚动发展,产业基地规模扩张。稳定发展优质粮油基地,在广罗线、广(安)花(桥)线和广(安)龙(台)线沿线乡镇规划发展优质粮油基地,实现粮食产量49.34万吨;突出发展优质龙安柚基地。巩固提高了龙安柚产业基地优势区、渠江沿岸龙安柚产业带、代(市)观()高标准龙安柚示范基地建设,新建紫龙万亩龙安柚基地,建设高标准龙安柚基地1.2万亩,带动全区新发展龙安柚4万亩;大力发展优质蔬菜基地。在渠江上游沿岸建设季节性蔬菜生产基地,在水淹区建设常年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在华蓥山山区建设反季节蔬菜基地,巩固发展东西环线优质绿色蔬菜产业。建立无公害基地2.3万亩,蔬菜复种面积达到42.5万亩;持续发展优质畜牧基地,在广前线的护安、代市、前锋等乡镇,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全区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53个,带动全区出栏生猪149.05万头、家禽1130万只;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白市柚、柠檬、香蒜、反季节蔬菜、葛根、蚕桑、肉牛、山羊、土鸡、蛋鸭等特色产业基地。
新村引领,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以新村建设为突破口,继续实施旧院改造扩建、旧房拆除重建、村镇结合迁建、避灾搬迁新建四种新村(聚居点)建设模式,通过新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目前,涉及护安、观塘、代市、虎城三镇一乡” 26个村的广前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涉及20个村的2个市级和涉及11个村的1个区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区新改扩农民新村117个,新民居建设15931户,其中新建1226户,改建2230户,扩建2548户,风貌改造9877户。同时,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带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区域已扩大到全区12个乡镇、137个村,辐射面积近400多平方公里,惠及群众30多万人。
坚持创新机制激励
农民收入进一步持续增加
该区创新主体带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基地托管等方式,让农户参与生产、管理过程,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截止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295个,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43个,带动农户23.12万户,规模经营土地2.8万亩。
创新新型农民培育机制。创新建立星级农民工培训机制,聘请专家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农业产业工人实行五星级管理,按星定岗计酬,并将这种机制推广到全区。
创新财政生产性投入管理收益机制。成立广安鑫泰农业合作社广安鸿浩水务专业合作社广安绿荫林业专业合作社,并以此为平台积极筹集基地基础设施管护资金,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农民群众持续受益。
创新新村建设与小城镇开发联动机制。大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强力推进小城镇开发,获取的土地收益又支持新村建设,实现新村、小城镇良性互动发展。全区各乡镇小城镇土地收益支持三农1.66亿元。(廖小兵
李清华
吴奇敏)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P;P;P

发表于 2012-3-5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官的不讲法,有点乱弹琴的样子!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