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山上万年寺。万年寺是人们广为传颂的峨嵋十景之一—白水秋风,始建于晋代(原名晋贤寺),位于1000米高的观心峰下,依山傍水,极为壮观,具有印度寺庙的风味。
走进新修的前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弥勒殿和殿右侧的长方水池。池是岩石开凿而成,长六米、宽五米,相传唐代名僧广浚曾在这里为诗人李白弹过琴。李白的名作《听蜀僧弹琴》诗句“蜀僧抱绿绮,面下峨嵋峰。为我手一挥,如听万壑松。”据说是在这里所咏。这里有一种蛙,叫声清脆悦耳,后人为了记述这个故事,就把这种蛙名为“弹琴蛙”、水池命为“琴蛙池”。我们来时正值初春时节,蛙声很少,遗憾来不逢时,难以尽领其妙。
再往前走,过般若堂,见一座巨大的圆顶砖殿,这就是著名的明代建筑无梁砖殿。殿外通高16米,殿顶由砖一巻一伏,巻拱构成,顶上还建有五座白塔和四只吉祥兽。殿的底部成正方形,每边长15米。巨大的半圆形殿顶建筑在砖墙之上。这么大的建筑除殿门外,没有用一点木料,全部用砖砌成,就连殿外的仿木结构:椽、仿、斗拱、横眉和垂柱,也是用砖砌的,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殿内顶空呈穹窿形,上边画有四个天女,怀抱箜篌、芦笙、琵琶、笛子,乘风翔翔,仙衣飘飘。穹窿下边就是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铜铸的骑着白象的普贤菩萨像。白象身高3米多,四脚踏在四只彩莲花上,长鼻下垂微曲,两目炯炯。背上安置着一个巨大的贴金莲座,高1米,宽23米,莲花上,就座的是身披袈裟,头戴五佛冠、手执如意的普贤菩萨坐像。白象和菩萨像共高75米、重62吨。这样高大的铜铸件,看起来毫不呆板,生动逼真,一眼看去好象是一个出家人在一头白象身上凝思默想。砖殿内壁,下部有24个佛龛,每个龛内部放有铁铸佛象。中部中上部砌有横龛六道,放着许多小佛像。整个殿内,大小佛像,姿态各异,宛如神话般的玄妙世界。
出砖殿、过小桥,进入巍峨宝殿。只见宝殿分为前后两殿,两边都有厢房相连,丹壁墨柱,飞檐走兽,蔚为壮观。前后两殿都呈陈设有许多铜铸佛像,其中有三尊大佛,身高3米以上,制作精巧,形态生动,不愧为古代工匠之杰作。殿内还保存有十分珍贵的“贝叶经”、“佛牙化石”和神宗勅赐寺庙的一颗方印,这些珍品都使我们大饱眼福。
我们步出巍峨宝殿,来到寺后的山峰上,纵观全寺大好风光,只见寺内古木密布,翠竹丛生,白兰花、月季花散发芬芳,各种奇花含苞待放,异草破土而出。寺内两侧为万丈深壑,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令人赏心悦目。由于地质结构的关系,这里的白水特别清澈,就是夏季山洪暴发,只要大雨一停,河水很快就会澄清。难怪古人有诗句:“白水山深僧舍隐,碧落风细客衣飘”我正赞美之时,寺内僧人遗憾地说,今日你来迟了,要是秋天后山枫叶红时,秋水更清,白云轻飘,蛙诵琴声,那时才别有风味呢!(刘勉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