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江流经漏水垭饶了一个马蹄形的大弯,过玉龙后又回到漏水垭的另一侧,水路给陆路交通不便的盐亭南邑——玉龙镇带来极大的便利,也造就了玉龙的繁华。当年县南境的金孔、八角、黄甸等区的粮食、棉花、蚕茧、油料、烧酒、土特产品……等物资由脚子(挑夫)运至玉龙装船运往太和镇、三台、绵阳、中江、遂宁、远至重庆……等地。三台的潼川豆豉,射洪的日用铁器、杂货、大头菜,中江的挂面、德阳的红糖、豆油、什邡的烟叶、重庆的日用百货……等又经水路源源不断地运至玉龙,再由脚子运至县南各地。物流带来人流。运输最为繁忙的季节,从赵家滩口起,沿大河(梓江)岸到小河(榉溪)岸直到大桥头,泊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途径滩头听得见纤夫高亢激昂的川江号子声;入夜,照明的亮油壶子发出的灯光、船上做饭柴火的亮光、废弃的纤藤(篾条编制的)作成的火把的火光,星星点点,好似银河洒落人间;江岸上,刚靠岸的船老大、纤夫、找活路做的脚子、联系运货的生意人、肩扛背揹的装卸工,来来往往,人头攒动,一派繁忙景象。忙绿了一天的人们需要放松休憩一下,镇上正街、横街、半边街大大小小的茶馆、酒肆、饭店就是他们的好去处;过往行人、商贾、挑夫需要投宿,挂着《夜晚先投宿 鸡鸣早看天》店招的无数客栈可供他们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糖舖、酱园舖、烟丝舖、杂货舖、纸货舖、药舖、米舖、油舖、印书舖……比比皆是,还有烤酒的烧坊、榨油的油坊、宰猪的杀坊、磨豆腐发豆芽的豆腐坊……。与水运相关人群的消费成就了这些店铺的生意,而且生意一般都不错。茶馆里,三五熟人围坐一桌,各家面前一杯盖碗,谈天说地、家长里短,或谈生意签合同,或听评书、听川剧坐唱(俗称打玩友)获得消遣,获得成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要不到酒馆里,沽上两盅,荤素几碟,来过一醉方休,解疲除乏;要不到自己喜好的饭馆,煎、炒、烧、炖、小吃任随捡选,以饱口福。随着打更人敲响二更、三更锣声,镇上的喧嚣渐渐归于平静,沉沉入睡进入梦乡的人们又在蓄积天明后劳作的力量。(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