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在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全市灾后发展振兴的关键时期,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昨日隆重开幕。市长马华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马华在报告中说,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第一年,也是“十二五”发展开局之年。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03.54亿元,增长15.6%,增速居全省第四。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增长13%。
报告共分三个部分:“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胜利完成;“十二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2012年主要工作。纵观整个报告,发展、民生、低碳、住房等问题成为焦点。
灾后恢复重建胜利完成
数字回顾
灾后重建项目完工6222个
2011年是完成“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任务的最后一年。截止到2011年9月底,纳入国家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完工6222个、完工率98.68%,完成投资1220.56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9.77%。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实现了 “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全市经济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翻番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在2007年的基础上接近翻一番,全社会投资是2007年的4.2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是2007年的3.4倍,重建后的广元不仅实现“原地起立”,而且实现“发展起跳”。
22.4万失业人口实现再就业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22.4万因灾失业群众实现再就业,153万受灾群众饮水困难和7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32.9万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市城乡“最漂亮的是住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建成13个低碳产业园区
推广具有川北民居特色、抗震能力强的木结构、轻钢结构住房6万余户(套)。建成13个低碳产业园区,关闭55家、整合转产79家产能落后、排放不达标的“五小”企业。芳地坪山地风电场开工建设,“气化广元”清洁能源行动全面启动,市城区民用天然气覆盖率由震前的45%提高到85.9%。启动500万只节能灯推广一期工程,市城区建成自行车绿色慢行交通系统。成功实施“世博绿色出行”、“ 广州亚运会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碳中和等5个碳交易项目,成立省内首家碳交易所。重建后的广元成为全国首批“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中国低碳生态先进城市”、“杰出绿色生态城市”。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4.66%
坚持把基础设施重建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实施交通水利项目175个、城镇体系项目133个。广元机场复航,广巴、广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2011年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2.46平方公里,比2007年增加13.58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4.66%,比2007年提高4.56个百分点。
AAAA级旅游景区数量全省第二
坚持把产业重建作为推动灾区发展起跳的核心工程,实施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项目2423个。工业主导地位初步确立,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重点食品工业园先后落户广元。农业生产全面恢复,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三年共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1个。市场服务体系项目全面完成。旅游产业突破性发展,震后新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9个,累计达11个,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国第五位。
“十二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报告解读
关键词:GDP
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00亿
增速居全省第四位
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第一年,也是“十二五”发展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科学研判形势,主动应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加快、结构趋优、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03.54亿元,增长15.6%,增速居全省第四;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2.77亿元,增长36.1%,增速居全省第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635元,增长17%,增速居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4895元,增长21.3%,增速居全省第三。
关键词:房价
市城区新建商品房售价
低于调控目标6.3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十大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97.4亿元,“惠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64.5%。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0496套,启动棚户区改造12000户,竣工14441套,竣工率超省下达目标35个百分点。市城区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增长3.7%,低于调控目标6.3个百分点。
关键词:保险
城镇职工医保报销比例
提高到80.2%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75.83万人次,增长14.3%。率先在全省实现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到226元,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0.2%、70.1%,医保经验在全国推广。解决了3900多名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和市城区1700名环卫工人的社会保险历史遗留问题。
关键词:物价补贴
向城乡困难群众
发放价格临时补贴8000余万元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52万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6.9万人。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向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8000余万元。足额兑现城乡低保金4.53亿元,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兑现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等惠农补贴资金6.3亿元。地方电网生活用电实现与国网同价,每年减轻居民电费负担6000万元,惠及170万群众。
关键词:政务建设
审批事项办结率100%
群众满意率99.9%
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代表、委员满意率98%。严格制度和程序,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不断扩大。优化政务服务,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9%。加强公务员队伍和行政效能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办事效率和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2012年主要工作
发展聚焦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灾后发展振兴的关键之年。201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实现全社会投资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项目投资
加快推进62个在建重点项目
63个重大项目尽早开工
大力开展“项目促进年”活动,确保项目投资稳定增长。加快推进亭子口水利枢纽、兰渝铁路、广元港、苍溪航电、广巴广陕高速公路连接线、火车站广场、格兰德智能电力产业园等62个在建重点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推动西成客运专线、则天路北延线、将军桥嘉陵江大桥、南河七号桥、广元港进港公路、陵江至“三江新区”城市主干线、108国道剑阁下寺至普安快速通道、江口嘉陵江大桥、苍溪嘉陵江二桥和三桥等63个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加快推进广元至平武、绵阳经苍溪至万源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抓好项目策划包装,加强项目储备动态管理,积极对接国家和省投资方向,储备和争取一批支撑广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的规划“笼子”和资金“盘子”。
要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搭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多方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和合作,全年新增贷款55亿元以上。
“两化”互动
工业增加值增22% 城镇化率提1.5个百分点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两化”互动、创新驱动,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22%以上。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新增园区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启动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新入园工业项目100个。进一步做好广元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旺苍县工业集中区创建省级开发区工作,加快苍溪县、剑阁县工业集中区创建省级开发区筹备工作。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两化”互动发展要求,整体谋划、协调推进,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努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小城市和重点集镇,努力构建“一主、两副、多点”的城镇空间布局。积极推进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完成城市核心综合体和中心城区滨水区域水景观带规划并启动实施。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和再造一个“产业广元”的目标定位,加快建设“三江新区”。
农村建设
建10个现代农业园 200个生态小康新村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启动建设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以猕猴桃、核桃、茶叶、烤烟、油橄榄、蔬菜等为重点的种植业,全年新建特色种植业基地10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加快以“广元七绝”和“剑门关土鸡”为代表的农业标准化品牌建设。力争全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2个。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解决5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万口。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建成县乡公路500公里、通村公路1000公里。
加快推进生态小康新村建设。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新启动200个生态小康新村、4万户生态小康户建设。规划建设10个人口聚集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新农村综合体。
文化事业
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快市文化艺术中心、澳源体育中心、广播电视中心等重点文体项目和社区文化中心、广播电视、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公共文化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三百”工程、“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公益文化活动。
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依托广元独特的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以剑门关、昭化古城、皇泽寺、千佛崖等为重点的历史文化产业,以唐家河、曾家山、天曌山、白龙湖等为重点的生态休闲文化产业,以红军城、木门寺、红军渡、红星公园等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努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
深化改革
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提升以“四园驱动”为核心的山区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系统推进机制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创新举措,招大引强,确保到位市外资金325亿元,增长15%左右。深化“浙广”、“九广”合作,不断扩大“厅市”、“市校”合作成果。创新区域合作方式与路径,加强与川陕甘毗邻地区、嘉陵江流域的经济协作,主动融入成渝、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的合作,巩固与对口援建省市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积极参加西博会等区域性展会,精心办好女儿节、“广元造”品牌商品展览会和秦巴山区年货节。
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扶持自主创业,鼓励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
节能减排
万元GDP能耗降3.2% 森林覆盖率达54%
大力推进低碳发展。不断完善和加快实施低碳发展总体规划,坚持优先发展清洁能源、电子机械、旅游等低碳产业,逐步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比重,着力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加快低碳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好碳汇交易等低碳项目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级低碳发展示范城市。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严把产业政策准入关,严控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3.2%;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4%、2.5%、4%、0.2%。加强工业企业、生活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处理,削减排放总量。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巩固提升“创森”成果,继续推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保二期等重点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54%。
改善民生
民生工程至少投90亿 建保障房4800套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财政用于民生保障支出的比重。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投入资金90亿元以上,千方百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支持,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难、最盼的现实问题,切实办好惠民实事。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容量,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转移输出劳动力89万人。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建设、分配、管理体系,建设保障性住房4800套,改造各类棚户区7913户。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加大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力度,保障低收入群体生产生活。
努力增加供给,强化价格监管,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加大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力度,保障低收入群体生产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