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juanke

[散文随笔] 【浣花溪畔听琵琶】-恒山兄报刊稿约,重新编辑润色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虚无缥缈 的帖子

多谢虚无先生临赏顺颂春安。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虚无缥缈 的帖子

多谢虚无先生临赏,因应网友恒山兄的约稿,本帖已经做了重新编辑润色,还请虚无先生代为张眼斧正。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又一村 的帖子

多谢一村兄临赏,这确实是一个引发人动笔欲望的题材。因应恒山兄约稿,此文已经做了加大幅度的增删润色,还请慧眼一观,不吝斧正。

发表于 2012-3-31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北夜残雪逍遥, 冷立寒窗梅斯闹。 琵琶愁断问心声, 临阁鹊舞春多少?

发表于 2012-3-31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湖后辈,路过于此,感叹师之学识,赞也,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iss2005030125 的帖子

先生过誉了,倦客汗颜,:handshake

发表于 2012-3-31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uanke 的帖子

:handshake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3-31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uanke 的帖子

  “曾忆少年多逆旅,琵琶又奏断肠声。”

  ——这的确让人感慨万千啊!特别是我今日此时来读它。几堆野土,一座荒屋,阴阳纸隔难相度;养育恩,手足情,一堆黄泥就埋了,却留下无穷的孤苦,叫人还没处可以倾述···细想,我们谁个少年不逆旅?可是,想做一个乖孩子、好弟弟时,却没了机会,断肠不断肠?哦,既然阎王爷不要我,就得好好地活!
  祝福老师开心快乐!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湖江湖 的帖子

多谢先生过分溢美之点评,倦客愧领了。预祝清明小长假快乐。:handshake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大二流子 的帖子

先生所言极是。音乐的确能引起人的共鸣,好的音乐作品更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预祝清明小长假快乐。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3-3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uanke 的帖子

  哦,我不是说的音乐而是您的文字。当然,对诗词的理解在不知其背景、目的等情况下,也只能是字面上的思考了。倘有偏误,尽请老师谅解。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大二流子 的帖子

多谢先生交流。倦客所学专业是路桥,所以前半辈子有很长时间辗转与崇山峻岭之间,那时的交通、通讯手段远不如当今,

一年一度的探亲假除了在途时间后只有十二天,还常常因为工程需要而不能兑现,所以说是多逆旅,……在当今时代这些

已经不算什么了,快捷的交通,方便的通讯方式,在外打工已经远远不如当年故地天涯般那种境况了,……拙文只是个人

的一些感叹,没什么普遍意义,先生不必耿耿。顺颂春安。

倦客又及。


发表于 2012-3-3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赐教不敢,尚未出炉(指恒山发表)呵护应该。喜欢这个题材,呵护是应该的。
《浣花溪畔听琵琶》

     仲春二月,初阳送暖,一洗往日烦愁,为不辜负这大好春光,早早去了清水河旁的浣花公园。由于居住之便吧,这里已成了我寻常遛弯的所在。
今晨去得早了一点,来得更早的晨练者还在继续他们的功课。
    信步缓缓行去,刚一进浣花溪畔的诗歌小径,一阵熟悉的乐声传入耳际,开始不太在意,以为是公园里无处不在的小喇叭播放的背景音乐。再听
才发觉,这不是背景音乐,是有人在弹奏琵琶,并有歌者在配和声伴唱。而且,这支曲子更是倦客当年逆旅天涯时,夜夜必听的【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盛唐大诗人王维这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聊聊数语就勾勒出一幅让人难忘的春日饯别图。进而玩味,更有诗人为友人(元二)即将踏赴阳关漫道(安西),的未来命运,所表达的深深关注与惜别之情。随后即诞生了以此诗意境所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并且随后收入王维诗集中的这首诗的题目,也由《送元二使安西》改为了【渭城曲】),成了中唐及以后一段时期,几乎家喻户晓的一首歌。在这里就不说此歌究竟是何人所创作了,但是值得说一说的是,在后来的年月中,此调衍生出了包括二胡、洞箫、古琴等等类别不同的曲谱,而琵琶曲的【阳关三叠】倦客还是第一次听到,而且真切地感受到,这才是真正的阳关三叠!它既有二胡的幽怨、又有洞箫的舒缓,也有古琴的含蓄和铺叙,非常贴切地诠释出这春日饯别的意境。我停下脚步,静静聆听这难得的仙乐,唯恐脚步踩碎了洒落在草坪上的音符……随着乐曲的展开,我的思绪也跟随着琴歌声,飞到了那遥远的阳关古道的春日早晨:乐声时而低徊,时而高昂;时而如叙如诉,时而辽阔苍凉;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胡马西风、黄沙雁影的景象扑面而来;又让人感到践行者,柔情真挚牵衣难舍的叨叨絮语……当歌者唱到“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思忖”……时真个是催人欲泪,咽喉哽哽不忍卒听!
   “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鸿雁来宾!”当琴声伴随着歌者的最后一声叹息戛然而止时,四周突然显得是如此安静,仿佛是在替前行者的命运所担忧,又仿佛是为践行者的真情感动,此时此刻的我,身心仿佛就在这如诗的旋律中消融……
    当白乐天在浔阳渡口“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就“停船相近邀相见”了,可倦客没有这种豪气和胆识,只想远远地看一看弹琵琶者何人?歌者又何人?于是就漫步循声而去,终于看见了在绿树丛中,紫薇藤架下那位怀抱琵琶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年龄稍小一点的歌者,以及旁边几位被琴歌所陶醉的听客。琵琶弹奏者饱经沧桑的面容和一领朴素的布衣,丝毫也未能掩盖住斯文儒雅的气质。而那位忘情歌唱的老大姐,虽也是岁月消磨但仍不失端庄文静,但当闻其声而未见人之时,我怎么也不愿相信演唱者是一位花甲之年的大姐……此时此刻的弹者与歌者,还依然沉浸在乐曲的氛围中,拿时兴一点的话来说,还在他(她)们各自的角色中,没有脱离出来,弹奏者凝重的面色,歌者的默默关注的眼光,让人感到,他们就是这故事中的主角,就是那即将远行西去客和那深情的送别者……倦客迅速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动人的一瞬后默默地离开了。
     确实也想停下来多听几曲,但是却不想让别样的情调冲淡了已经牢牢印在心中的这美妙的感觉……同时,既是仙乐岂可太贪,对于人生来说美好的事物何处不在?但应该是可遇而不可贪也!扶杖归来,兴犹未尽,辗转良久得七律一首,诗曰:

浣花溪畔柳青青,晨霁春光照眼明。堤岸长条添画意,园中秀色绘诗情。

不知何处阳关调,却引衰翁翠苑行。曾忆少年多逆旅,琵琶又奏断肠声。

紫薇为木本,它是千屈菜科落叶乔木,人们称之为百日红、"痒痒树";紫藤为藤本,紫薇藤架下那位怀抱琵琶.....两种植物合在一起这句有误。
文中“倦客”,如果不作为发表本文的笔名,建议用“笔者”或其他称谓。
义取琵琶行,游人回首归,苍凉万千前后曲,中有心事成非,两处沉吟各自知也。脾性相知相熟,也就略感有些词语沉重一些。
润色增辉,流觞又着春风。
问好JUANKE先生!


发表于 2012-4-1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浅浣花风约水
溪明罨画柳回塘
沁寒新调音三叠
韵转琴丝诉九殇
陌首无须染秀色
关山曾也化沧桑
朗然清晓知情味
流怨歌颦寄海棠



有感juanke先生新作【浣花溪畔听琵琶】重修定稿赋诗以鼎。
(暗指恒山的杂志就是海棠,祝成功发表!)

发表于 2012-4-1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拍的几张紫藤:

IMG_7398.jpg

发表于 2012-4-1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392.jpg

发表于 2012-4-1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势还未丰繁,等几天可能更好看。

发表于 2012-4-1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薇藤架另有解读,理解了。
马上要出去,下午回来。
又致。

发表于 2012-4-1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uanke 的帖子

热帖!顶起!
发表于 2012-4-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uanke 的帖子

再次拜读倦客兄好文章,好律诗。还是那句话“倦客兄将古曲《阳关三叠》介绍分析得至微至理,透彻精辟,不愧是行家里手音乐知音,读之受益匪浅,很有收获。”顺便说一句,前不久我将我收存的《阳关三叠》合唱谱复印件交给了我所在的青羊区老教师合唱队,准备排练,看能不能长出点味道来。春天真的来了,望兄多多保重身体,术后注意休息。望贵体康健如初。远握问好倦客兄!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