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亦邪

广元青川特大洪灾纪实图片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7 11:39

清洗街面忙


发表于 2006-9-7 12:25
抗击灾难,勇度难关,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发表于 2006-9-7 13:39

抢修水毁公路


发表于 2006-9-7 17:12

医务人员送医送药到灾区


发表于 2006-9-7 18:12

观音店乡乡干部带领群众清理淤泥


发表于 2006-9-6 16:21

下午

参与三批次捐赠活动

发表于 2006-9-6 16:40

市林业局王局长

带来5000元捐款

发表于 2006-9-6 16:38

四川石油勘探公司211队牟队长

他们在此次洪灾中损失了10多万元的机器设备的困难处境下

捐了1万元

发表于 2006-9-6 16:41

苍溪县委,人大,政府,政协

捐来3万元现金

价值6万元的物资

发表于 2006-9-6 16:4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支持!

发表于 2006-9-6 16:16

到唐家河路已通

发表于 2006-9-6 15:16

[em03][em03][em03][em03]今年青川乡镇真惨啊!

发表于 2006-9-7 09:16
“8.28”特大暴雨洪水泥石流淹没了茅坝乡曙光村村民李兴春、李正江两户农户的房屋。当时,李正江的妻子赵明芳被埋在泥石流下。图为茅坝乡党委、政府正组织200多名群众冒雨抢险救人。

 


发表于 2006-9-7 09:29

洪水浸没后留下的印迹清晰可见


发表于 2006-9-7 09:54
哇!好大的天灾。[em16][em16][em16][em18][em18]

发表于 2006-9-8 10:56

 9月7日上午,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到成都市广元宾馆慷慨解囊,为在广元青川县“8.28”特大洪灾中受灾的群众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据统计,截止上午10点,捐助活动已募得捐款12万元和价值5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



发表于 2006-9-8 16:02

从川渝大旱看青川8.28及9.1洪涝灾害----推荐此文

从川渝大旱看青川8.28及9.1洪涝灾害----推荐此文

三峡是川渝干旱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

日期:2006-09-07 作者: 来源:东方早报

  今年夏天,重庆、四川盆地出现了近百年来最严重的高温伏旱,8月15日,重庆市28个区县最高温度超过40℃。 
  川渝高温干旱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早报记者分别采访了中国气象局的气候专家和北京地理环境学者王红旗,试图寻找专家和民间研究者对川渝高温干旱解释的异同。 

  全球气候变暖是大背景 

  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接受采访时,每位专家都强调全球气候变暖这个大背景。 

  气候诊断室的王启祎说,全球气候变暖是公认的现实,自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呈上升趋势,1901年-2005年的上升速率达到了0.65℃±0.2℃。我国地表气温变化与全球平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增暖的幅度也达到了0.5℃~0.8℃/100年。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加,而且强度也越来越大。影响评价室高级工程师陈峪展示的材料显示,2003年夏季,欧洲大部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造成3万多人死亡;今年7月,欧洲大部分国家和美国许多地区又遭受了持续近3周的高温热浪袭击,美国60%的国土出现了本世纪以来罕见的旱情;更极端的是2005年,号称“世界绿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也遭受了6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 

  王启祎表示,自20世纪60年代始,北半球中高纬陆地地区的极端冷事件(如降温、霜冻)逐渐减少,而极端暖事件(如高温、热浪)显著增加,所以,今年重庆、四川的高温干旱事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的一个个例。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王红旗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并不表示异议。 

  直接原因:大气环流异常 

  王启祎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的异常是导致川渝高温干旱的关键因素。今年冬春季西太平洋海温比往年偏高达0.5℃,副热带高气压的位置较往年偏北、偏西偏强,这不利于南方的暖湿气流到达西南地区东部。 

  王启祎说,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呈现无风也无云的天气,容易引起高温热浪。每年7月下旬,长江流域几乎都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中国几个著名的“火炉”城市如武汉和重庆,都是由此形成的。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较偏西,所以突出影响了重庆和四川盆地。 

  另外一个原因是,在2005年冬季至2005年的春季,青藏高原地区降雪较常年偏少两成左右,积雪面积比常年偏少10%左右,积雪日数也比常年偏少10天到30天,整个冬季高原上空地表气温比常年偏高2℃至4℃,从而使高原热力作用显著。 

  冬天积雪少,夏天融雪就少,用的热量也少,多余的热量就加热空气,高原上空温度与其南侧的温度对比增大,从而也使亚洲季风增强,导致夏季季风雨带位置偏北,而长江流域降水相对偏少。 

  三峡大坝也是原因之一? 

  对川渝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的异常,王红旗也同意。 

  但王红旗表示,气象专家重视的是中层到高层水汽的流动,但忽视了“下垫面”即1000米以下水汽流动对气候的影响。 

  按照王红旗的三峡大坝“木桶效应”,如果把四川盆地比作一个大木桶,最短的一根木条就在三峡的位置,这个自然形成的狭长缺口成为向盆地输送水汽的关键,但大坝使自然地貌遭人为改变,短的木条被接长了,水汽循环的主要通道被阻挡,长年累月致使水汽不能正常循环。“桶内”大旱高热天气随之产生。对王红旗的观点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认为,三峡大坝的高度不超过200米,而主要的水汽水平远距离输送在近地层以上几千米的高空,而不是靠几百米的、狭窄的三峡峡谷通道来输送的。 

  王启祎说,国内外学者曾经采用不同方法研究水库对地区气候的影响,目前的结论是,“只对局地,也就是水体周围几公里范围内的气候有影响,绝对不会影响到四川盆地这么大的范围。” 

  另外,网上还有一种说法,由于三峡水库蓄水造成水面增加,水汽升腾数千米,如一面高墙阻挡和改变了高空气流的路线,从而造成川渝高温干旱。对这种说法,王启祎表示,三峡是条形水库,蓄水后面积并没有增加多少,这个说法不成立。 

  多座峡谷大坝影响气候? 

  但王红旗在与多位专家沟通后,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王红旗说,三峡大坝是造成川渝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只是因为三峡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才使大家把焦点盯在三峡上。 

  而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四川盆地的供水,一个重要源头是印度洋南上的水汽,走横断山脉峡谷,供给青藏高原水汽,转成雨雪,再流到长江。但是,多年来,在金沙江、澜沧江等多个峡谷上修了几十座大坝,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南上,造成青藏高原降水减少。 

  所以,王红旗认为气象局专家强调的青藏高压也有人为因素,“他们只知道青藏高原地区降雪减少形成青藏高压是川渝高温干旱的一个原因,但不知道为什么降雪减少。”

发表于 2006-9-8 15:26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没有办法三

发表于 2006-9-9 10:45
(记者孙鹏)“我们从报上知道青川县红光乡8月28日及9月1日接连两次遭遇洪灾,心里都特别难受……”昨日一大早,刃具厂立交桥附近的大院内,10多名下岗工人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年龄在50岁左右,都是曾支援青川建设的知青。这一次重返“故乡”,18名知青带着当年在红光乡劳动过的成都知青们捐出的3000多件衣物、数百件棉被、毛毯等,希望为青川县灾区重建做出一点贡献。昨日下午4时许,经过长途颠簸,知青救援队安全抵达灾区。
    此外,记者获悉,连日来,成都众多好心人赶往金房苑西路广元宾馆大门口(营门口立交桥附近)捐款捐物。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