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桃花曲”,醉倒江油人。2012年3月23日,在四川绵阳江油举办的“李白故居乡村文化旅游节”上,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的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让数万观众欢呼雀跃!“蒋大为要来青莲桃花节献唱!”在此以前,这条消息不胫而走。23日一大早,途经演出地点青莲镇的9路公交车贯穿江油城区的线路上,各个站台都聚满了人群,这些眸子里露出期盼之色的平民观众,绝大多数是冲着这个消息而去的。然而,不少观众看完演出后,却牢骚满腹、骂骂咧咧——“我们只看到领导的后脑勺,连蒋大为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前面几排都是大大小小的领导,我们想看的都领导给代替看了!”“到了现场,嗬哟!简直是人潮如涌,颇为壮观。我等体力差的本来是去看蒋大为风采,也只好改作听蒋大为唱歌了。桃花也不助兴,满山遍野都还只是粉嘟嘟的花骨朵。”
连日来,多名江油网友通过电子邮件和聊qq,向我诉说观看“桃花节”的感受。
在中国,不知何时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看戏看演出,领导总是坐在前排。我注意到,前几年央视的“同一首歌”,每到一地演出,官员们也总是坐在前排雅座上,一个个油头粉面,西装革履,不像“公仆”,而平民观众则挤在犄角旮旯里观看演出,丝毫不像“主人”。 对这个规矩,老百姓也习惯成自然,没有多少人提出异议,似乎领导坐前排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看戏看演出领导坐前排,明显是一种特权,是官本位意识的自然流露。暂且不说共产党员应“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像一般的商业性演出和公益性演出,在台前的观众都是平等的,理应按照票价的高低或“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原则,来获取座位或位子,只是由于领导和群众都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平等性,才导致领导心安理得地坐前排,而老百姓也默认领导坐前排——哪怕只能看到领导的后脑勺!当然,也有人对领导坐前排的现象提出过批评,互联网上流传着一首顺口溜说问:为何领导看戏坐前排?答:带领群众。问:看电影怎又坐在中间?答:深入群众。问:餐桌上为啥总有领导?答:代表群众。问:他天天坐在办公室,基层从不见他身影,这又怎讲呢?答:相信群众。问:那分配工作为何没领导的任务呢?答:依靠群众。看来,在平等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凡带有特权色彩的东西,总会受到批评和抨击的。
不过,从江油“桃花节”的演出场景来看,说后面的观众只能看看领导的后脑勺,似乎有点言过其实,因为核心场地是平坦的,而舞台明显高于观众落座的场地,处于核心场地的观众完全可以看到舞台上演唱的蒋大为,只不过领导享受了坐在前排的特权而已。此次江油的观众,对领导坐在前排提出了异议乃至啧有烦言,这与现场观众太多及现场管理混乱有关。据网友说,那天的演出,漫山遍野都是观众,许多观众抱怨太乱太挤,有的小孩被挤得哇哇大哭,有的老人被挤得跌倒在地,有的年轻人凭借着好体力爬上了桃树……难怪一位网友说道:江油桃花节,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欣赏美丽的桃花和蒋大为演唱“桃花”,但是到了现场一看,觉得不去后悔,去了更加后悔!
对于江油“桃花节”的演出,我不想过多地指责当地领导坐前排这一具体行为,但坐在前排的领导,在自己全视野而舒适惬意地享受视觉盛宴时,是否考虑过平民观众的不便?是否考虑过儿童和老人的不便?如今各地的公共汽车上,都写有这样的提示:各位乘客,如果您的身边有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请您主动给他们让座!我希望下次的江油“桃花节”演出——也希望所有大型商业性演出和公益性演出,当地领导能将最好的位置和位子留给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我不愿意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只要求群众学雷锋,而领导却将自己置于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