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大陆人民的生活现况!成都市井生活,超精彩!
成都街头。15岁的中学生小张的长发跟她身高一样—— 1米6左右。她那乌黑发亮,柔顺洒脱的长辫子,即有“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那种透着乡村的质朴,又有一种洋溢着都市女孩的时尚与! 飘逸。
成都一拨公司白领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坐在河边一边打麻将,一边晒天阳。
成都街头。“看清楚哈,‘我不是’坏人。”这位小伙子理直气壮地说,网上还有比这更雷人的文化衫。穿上它并不是为了出什么风头,只是为了娱乐搞笑,给生活增添一点乐趣而已。
成都太升桥上。这位80多岁的太婆在此已经摆了近20年的秤了,专门为过往行人量身高,秤体重。太婆说,每天虽然没有几个人来光顾她的生意,但是习惯已经成自然了,一天不摆就感觉浑身不自在。
成都某派出所为防患于未然,定做了20把铁制“枷锁”分发给辖区的几个停车场专门用于越野车防盗。
2010年12月,成都市正在严厉整顿市容市貌,连狗狗都不准带到公共场所,而这位老兄竟然将高大的骆驼牵到大街上来招揽生意,就连执勤交警也被“雷倒”。
为防止医院病房交叉感染 这位母亲只得在街边为儿输液。
我随主人外出溜达,他困我乏街边躺下。只图舒适哪管优雅,路人见了笑掉大牙!
2010年2月,成都街头,这位弓腰驼背,满头银发的太婆姓郭,84岁。靠吃低保的郭婆婆说,儿子和媳妇都是下岗工靠打短工维持生活。“如今孙子考上研究生,昂贵的学费像重担一样压在我们全家人身上。”郭婆婆说,她唯一能挣钱的本事就是从小学会的这门手艺。靠做毽卖毽帮补一家生活的郭婆婆说,如今,毽子虽然不好卖,但每月总还可以增加七八十块钱的收入。鸡毛毽上插着的羽毛,在寒风中颤栗,就像太婆脸上布满沟壑的皱纹。
2011年3月,成都街头。“生面熟面天天见面,红味白味碗碗对味。”这是成都一家面馆门前的一副对联。这副韵味十足的对联不仅巧妙地道出成都人爱吃面食的一种饮食习惯,同时也展示出成都面食的丰富多彩、色味俱佳。每到中午,成都街头巷尾的大小面馆可谓家家生意兴隆,店店座无虚席。瞧,这家面馆每天中午打拥堂的顾客找不到座位,只得坐在老板为他们在街边安排的塑料小板凳上,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排排坐,吃面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