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楼主: naohuo

[文朋诗友] 中篇记实小说--《我们一家人的老屋的岁月》 连载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0 14:25 |
很仔细的阅读了,期待更新

发表于 2012-4-10 17:22 |
只有在苦难中长大的人,才能对生活有如此生动的描述.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8:41 |
。。。接上文



  既然留下来了,最重要的是修房子。父亲决定搬出小山村,把房子修到山上。这地方在一个山坳里,四面都是山,我们把山称为观音岩,岩像井壁一样把村和外界隔离起来了。以前从来没人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要赶集,无非多走走路而已,再说,一年四季也赶不了多少集,农村经济还落后,家家户户该自耕自足的自耕自足,需要向外购买的东西并不多。但全国的经济都在发展,小山村也不例外,只要发展,一些不便就渐渐凸显出来了。外面到处都在修公路,都在喊“要想富,先修路”,一条条笔直通达的大路缩短了地方与地方的距离,加快了流通,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小山村的公路也势在必行,据说大路会从半山腰走,但只是据说而已。并且半山腰还是个荒山,不具备聚集成村的条件。所以这里无论如何不是一个修房子的好去处。父亲却毅然决定把房子修到山上,别人都说他是个傻儿,连母亲也这样说,父亲依然坚持己见。
  于是请风水先生。但哪想到父亲连具体方位都选好了,这只是走个过场而已。风水先生和父亲产生了分歧,最终还大吵一架,先生拂袖而去,父亲却带人亲自干了起来。你说这是个乱葬岗,我把土地给平了,下面再铺几层石头。父亲一定是这么想的。我听别人说,我们家屋下的石头起码都可以修三层小楼了。父亲意气冲天,似乎这不是修房子,而是要移山改河。观音岩虽然是岩,但过去还很少有人用石头砌房子,大不了在山里采几块现成的石头垒个猪牛圈,很多石头还没开采,倒是木料和黄土是现成的。别人都说老六,你要是有钱,不用木料,现倒砖砌房子,怕还要省事省钱些。
  父亲连听都不想听。石头,非要用石头。父亲的脑壳也比石头还硬。母亲说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村里倒是有两三个石匠,人数不够,父亲亲自动手,还从外面找来六七个石匠,一共十来个人,到山里去寻。现成的没有,用雷管开山,开了山在切,切了再打碎。
  我经常在想,父亲到底是哪里来的固执和倔强?难道就是因为跟母亲承诺过修一栋永不倒塌的石头房子么?大部分男人都会对心爱的女人说一些承诺,但基本上都没有长久的效力。事实证明,父亲这句诺言也一样。房子刚修好久,父亲就犯过一个感情上的错误,这充分证明父亲也和别的男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一定还有其他原因。
  父亲起早贪黑,像一个现代版的愚公一样,从山里开采来一方方的石头,再把石头凿成条形,先改造地形,生生把一个传说中乱葬岗的陡坡改造成了平地,然后再往上盖房子。父亲连师傅都不用请,自己和工人们放线只管往上砌。
  房子砌到一半,父亲就晓得预算超标了,开采山石的花费比倒砖还高。别人建议父亲下面用石头,上面用砖,加上一些木料,省去了买炸药开山运石头的费用,紧巴巴的筹办,也许也能修个两层。父亲再次茅坑里的石头了一回,果断地拒而不用,终于拿出注意,先修一层,以后有钱了接着修第二层。但即使这样,另外一间还是用木料做了顶棚,只是上面坎了一层水泥,这就是父亲后来说坍塌的那间。最终,老屋就成了现在这样。父亲没想到那一层永远也没机会变成现实了。
  房子修好后,父亲请了客,搬到了新家。这是父亲拥有的第一套自己的房子,阔大崭新,乔迁那天,父亲放了很多的鞭炮。那时候,这是队里最好的房子,雄踞在半山腰的低坳里,俯视全村,一枝独秀。多少人从山下往上看,都能看到我们家的房子,虽然不是全部。这时候,大家在羡慕之余道一声老六真是太能干了。其后不久,公路果然开凿了,从我家屋而过。这果然证实了父亲的远见。父亲得到了大家交口赞誉。现在,唯一的遗憾就是第二层了,第二层修好,再开个小商店,简直完美至极。要是一切都如此发展,老屋就不是现在的老屋了,更重要的是,父亲就不是父亲了。这也许就是人们说的“命”,有的事情“天注定”。
  父亲和母亲山西时,哥哥出生,如今,哥哥已经三岁,父亲觉得还应该要个孩子了,让新的孩子也来分享现在的荣耀,同时也是为了增添几分喜庆。母亲做好了准备。但这时父亲却犯了错误了。
  第一个人说父亲和村里贾婶好上时,大家都不信。因为父亲当初追求母亲时的努力大家都看到了。当年外公在我们那一带算大户,外公两个兄弟都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都是国家单位,经常给家里寄粮票油票和钱,所以即使大家闹饥荒时,外公家也有白饭吃。母亲也漂亮,高中毕业,又在镇上跟着别人学裁缝,快要出师了,好歹有个干干净净的职业。来提亲的把外公家门槛都踏破了。父亲追母亲时,没人看好。别人说老六,你要是把别个追到了,老子跟你叫爹,名字倒着写。外公家没一个给过父亲好脸色看。父亲为了讨好外公,经常到他家里干活儿,尤其是夏天打谷子。据说有个夏天父亲胯下长了指头大的疮,还在帮外公收割谷子。中午吃饭,外公还不让父亲坐上桌子,父亲只得端个碗坐到门槛上吃。外公说,端出去吃,莫把门槛坐脏了。父亲就端着碗到了院坝蹲着吃,路过的人笑父亲,父亲还嘻嘻地笑着说这样吃着香,你们不晓得,陕西人就乐意这样蹲着吃,不这样吃,还吃不下饭。也许正是这种精神打动了母亲,好了两年,父亲和母亲好了,父亲多了不少儿子。
  但父亲还是背叛母亲,还是在母亲怀我的时候。也许是那栋房子让父亲有点得意忘形了,也许父亲从来就是这样一个人,只是现在才爆发而已。当贾婶的男人跟父亲在队里大干了一架,传言最终落实了。母亲回了娘家,要离婚。外公一直就看不顺父亲,即使修了一栋房子,用他的话说,这叫小人得志。外公支持母亲离婚。父亲想看母亲,连外公家门都进不了。母亲已经写好了离婚协议书,扔出来,父亲就撕了。母亲再写,父亲再撕。反正两个人有足够的时间干这事。外公让人把村长请到家里,村长不愿做这样缺德的事,根本不上门。母亲想去城里找政府职工的二爷爷和三爷爷,但身怀六甲,只是动不了身而已。眼看父母的婚姻破裂在即,我出生了。正是我的出生消弭了这次危机。喜获儿子的欢乐,让母亲暂时转移了注意力,母亲看着襁褓中的我,又回到了石头房子。
  四
  父亲这一辈子也许有很多次机会把第二层修起来,至少在我的记忆里,就有三次。
  第一次是牵电线。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好,以前专属于城里的光明逐渐延伸到乡下,最终到了观音村。父亲脑子活,主动找到镇上,想承包观音村一带的牵线工程。因为牵线的工作量大,镇里都是承包给私人,只是补贴一些钱而已。这是个商机,脑瓜子活的都想去搞,观音村的牵线工程也有好几个跟父亲竞争。要承包这个活儿,必须拿出保证金,好在父亲有一所房子作抵押,最终拿到了工程。那些日子,我记得成捆成捆的电线堆在我家,卡车拉来一车又一车电线杆,挎着包的工人来来去去。家里前所未有的热闹。母亲提议把工人的伙食也承包过来,拉线的工人都是外面的,总要吃饭。父亲却说伙食就让别人承包,我们承包拉线就足够了,免得别人说闲话。母亲说你管别个说啥子闲话,哪个承包还不是你一句话。家里的人都赞成母亲的话。父亲还在犹豫。村里的人果然说起了闲话,狗日的老六吃了CUI了,运气这么好,又是承包牵线,又是承包伙食,啥子都搞。说话的只是说话,却又有人来跟父亲说好话,手里提着烟啊酒啊,低声下气地说老六,你现在已经够风光了,村上哪个不晓得你老六能干,你能干也照顾照顾我们,分点好处给我们,我们都是没用的人,稀饭钱也挣不来几个,不像你,鸡脚板一样,走到哪里都划得到金山银山。这一说,父亲开口了,给了别人。母亲骂看你那熊样,几句迷魂汤就把你灌醉了,你能干,能干把房子盖起来啊,村里谁个不比你有钱?那时候村里的人开始大量地出去打工,不再像父亲刚出门那几年,远的到了新疆内蒙,村里隔山差五就有汇票进村。半山腰又多了几栋房子,并且父亲没完成的愿望,别人帮他实现了,在他们家里开起了小商店,果然如父亲预料的,生意红火。


     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8:43 |
还有两节,,一会将一起更新完结···

谢谢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8:50 |
...接上文

     父亲最终只承包了牵线。就算承包,也跟别村承包的人不一样。有的承包人把线一捆捆地拿出去私卖,电线杆不用镇上派发的,自己找人定做,定做价格则由自己定,好多都搞小动作。父亲刚开始不搞,看得多了,心思也活泛了,镇里大队却来了人,见到父亲夸几句老六耿直,实打实,不像那些狗日的胡来乱来。父亲大手一挥,说我老六别的优点没得,就是直道,你们放心,这工程给我,我一定给你做得妥妥当当。父亲把大家请到我们家里,让母亲杀鸡煮饭,几个人在我们家喝得醉醺醺而归。果然,几句话后父亲波涛汹涌的内心就风平浪静了。父亲是太清高了,好面子,别人送给他一个高帽子,戴不了他也戴,还非戴得稳稳当当,体体面面。
  工程包完,父亲挣了一些钱,在对钱的处理上和母亲发生了分歧,母亲希望把第二层盖起来,父亲却主张买个大彩电,这是父亲到镇上看见的。虽然母亲全力反对,但父亲依然从镇上带回来了一个二十五英寸的彩电。彩电买回来了,村里的人都跑来看,家里挤不下,父亲就把彩电搬到外面,拉很长很长一个插板。就这样,雪山飞狐,戏说乾隆,渴望,一部部风靡全国的电视剧进入我们的视野。
  电视第一次拉近了我们这个村子和外面世界的距离,让我们身在封闭的村里,也能看到鲜活缤纷的世界。父亲辗转十多个城市,回来建起了一所坚固的房屋,这让村民羡慕甚至嫉妒,很长时间都仰望着他,但是,现在这种神秘和庄严色彩正在逐渐褪去。不少出外打工的写信回来,描述外面的世界,也有不少人往外面走,亲身体验外面的世界,而父亲固守在这里,已经疲态初露。
  在父亲买彩电的同时,有两栋房子准备在公路边修起来。一栋是当兵回来多年的二爸,选在我们屋后公路的对面,还有一家则选在和二爸那块地不远的地方。他们开始请工匠,放线。他们没用山里的石头,有爸爸的教训在前,而且倒砖还方便轻省得多,事实证明,也快得多,两个来月就能把房子建起来,而我们家花了足足大半年,开采山石就花了大半时间。他们修房子时,我总是能在屋里听到头顶的施工声,似乎他们就在我头上动工。而我也是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老屋怎么这么矮,而别人的房子怎么都那么高。老屋不再具有雄视一切的姿态了。
  牵线工程让红岩村通上了电,结束了千百年来的黑暗,仿佛只在瞬间,现代文明的光亮照亮了观音村,也照亮了村民的未来,所有人都在走向光明,迎接光明,而父亲似乎拒绝光明,哪怕这种光明是他自己带来的,他主动抛弃,似乎走向黑暗。
  老屋第二次加高的可能出现了。观音村家家种桔树,以前秋冬季成熟的橘子一般都是村民大家自己吃,吃不完的就到镇上买点药水,浸泡后,用塑料袋包好,存放起来,到来年再吃,有的甚至能放到来年秋冬吃新橘子的时候。很多人家还吃不完,橘子沤烂了。父亲想到能不能把这些橘子集中起来,运到别的没有橘子或者出产得少的地方呢?
  这个想法并不算新颖,但可贵的是父亲坚持去做了。首先是调查市场,在外面联系人,但父亲已经好多年没到外面去过了。不过父亲竟然还记得当年在砖厂时一个外地朋友的联系方式,他果断地拿起笔写信给他们,咨询他们当地的橘子市场,并说出自己的打算。那些日子,父亲写了许多信,寄往全国各地,陕西、蒙古、江苏、吉林,等等。他也不确定这些信能不能达到过去那些朋友的手里,即使到了曾经的那些朋友看着这信能不能想到他这个人,想到了又会不会对这样的收购感兴趣。太多不确定了,但父亲还是去做了。父亲不仅仅只是在每封信的信封上写上地址,在信纸内也把地址一笔一划地注明。
  几个月后,还真有几封信寄飞来了。有的只是纯粹表达礼尚往来,有的是不感兴趣,有的是当地没有市场,大多是失望的消息,但还不至于完全失望,有一封信给了父亲满意的答复。于是父亲激动地回信。几个月后,一辆车牌为陕A的大货车真的开到了我们家。
  久别重逢的朋友,宏图大展的事业,双喜临门。因为这是村里第一次集中收购橘子,做得很顺利,很快收购了一批理想中的橘子,拉回了西安。父亲的朋友反馈回来信息,市场良好,橘子很快就一销而空。一切都顺风水水。父亲的橘子生意就是那时开始的。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开头最难,接下来就水到渠成。不久来我们家各个省份的车都有。最重要的是,村民也跟着父亲学了,从外面拉人进来收购橘子。观音村的公路上,那几年经常看到外地的车辆。收购橘子时,父亲在屋顶上用苇席圈了一圈又一圈,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存放橘子。远远看,像个我们家的房子修了一个帽子,火红得亮眼。
  但问题自然也来了,收购的人多,红岩村的果源就不足了,周围村子的橘子加在一起也不够。并且各个收购点恶性竞争,打压价格,父亲的朋友甚至抱怨起来根本没什么利润可赚。当利润不能从货物上取得时,那就只能从别的路子。开始有村民打那些从外地来的收购商的主意。比如在过秤的时候联合村民虚报数目,抬高中介费,武力威胁收购商。最后发展到大家到外地去不是寻找合作商,而是寻找冤大头。来我们家的一般都是父亲过去的朋友,这时也不得不提防起父亲。现在看起来更像真正的合作,而不是朋友联手。父亲渐渐也心冷了。不知不觉,来观音村的外地车越来越少。终于村民又只得自己食用那些橘子了,果树上一层层红艳艳的橘子烂在枝头也还是没人采摘。以前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出现,村民会保存起来,但现在却懒了。有的人干脆砍断了橘子树,种上了其他农作物。
  这次父亲决定把老屋加高一层,但一个亲戚让父亲到东莞去。他说有个项目很赚钱,转眼就可以大发横财,比捡钱还容易。因为是亲戚,父亲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没想到去了就回不来了。我只记得父亲老是写信来让母亲寄钱过去,并又写信让其他亲戚也去,信中的说辞和当初那个亲戚对父亲说的一模一样。我们都疑惑起来,既然发财,为什么还要家里寄钱?父亲来信说是先投资,投资后才能回本,高投资高回报。父亲又叫二爸也去,二爸正要去,二妈一个亲戚说怕是传销吧。我们问传销是啥玩意。那人也解释不清楚,反正说不好,就是骗,很多人上当,一个骗一个,还都是亲戚骗亲戚。二爸就不去了,父亲再来信,二爸就问是不是传销。父亲就没来信让二爸去,只是让母亲寄钱过去。我们不准备寄钱了,二爸的亲戚说老六怕是被他们抓起来了,搞传销的都是黑社会组织,把人囚禁起来,让他们向家里要钱,家里不给就打。打残的打死的,太多了,广东那一带,杀一个人当杀一条狗。母亲怕了,赶紧又寄钱去。寄了不久,父亲的信再没来过,我们担心极了,都想报警了,父亲和几个亲戚却回来。出去什么样,回来还是什么样,没有任何人衣锦还乡。看来的确是传销。
  刚开始,和父亲回来的亲戚们还都感谢父亲,说要不是老六,我们怕回不来了。问事情经过,我们才知道父亲的确是被搞传销的囚禁起来了,他去了就被捉住,逼着向家里要钱,不要就打,父亲晓得凭他一个人逃不出来,于是跟亲戚写信,让他们也来,并且让家里寄钱。由于父亲表现良好,传销的放松了戒备,父亲就联合亲戚,把看守的人打了一顿,终于跑了出来。但不久,回来的亲戚从威胁中回过味来,就开始指责父亲,毕竟原本就是父亲把他们骗去的。大家让父亲赔钱。父亲又去找最开始叫他去的那个亲戚,别人早躲到外地去了。父亲回来,对要钱的亲戚说没钱。有的也无可奈何,走了,有的还不依,就是骂,骂完也走了。钱虽然没还,但大家对父亲的成见就有了,也深了。父亲觉得也愧对大家,渐渐地和大家少了走动,似乎越活着越孤独。
  父亲最后一次想搞点事情出来是承包观音山,办了一个采石场。他估计整个山可以开采十来万方石料。到处都在搞建设,新修房子,场镇在扩建,镇里几个厂子也在搞,需要大量的石材,父亲这个主意正当其时。只是父亲这次判断失误,他错误地估计了石料的存量。观音山看着是大,好多石料又藏在地里,只在地面露个小头,大家以为地下还有很庞大的体积,结果往下挖,却只有寒酸的一棱半角。那只有开山,开山的难度更大。开山也有危险,村民好多住房和土地在山下,开山的石头滚下来,对住房有威胁,还压坏许多地。于是很多地方的山不能开,有的山开了,却要陪别人被压坏的农作物。一切似乎都不顺当。采石场开了一年,父亲就把工人解散了。老屋失去了第三次加高的机会,那第二层看着很近,却遥不可及。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8:55 |

...接上文



  父亲开办采石场一定经过漫长的思考。那一年,我十五岁了,成绩优异,各个老师都预测我能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今后再读大学。老师们几次把父亲叫到学校,如是这样说着。老师的用意父亲当然明晓,村里和我差不多的孩子很多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当兵了。我也马上要到这样的年纪,是否也走上他们的路子。当兵是从父亲那一辈就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是很多农家孩子的首要选择,包括那些出去打工的孩子,他们也一定选择过,只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参军无望而已,就像当年父亲一样。打工则是新潮的方式,似乎也是最切近高效的方式,村里不少孩子靠打工给家里新盖了屋子,以前扛不起的腰杆比谁都挺直。我哥哥三年前已经去了广东,母亲希望有天他能把我们老屋的第二层修起来。哥哥写回来的信也是这么说的。我们的老屋后面经常有过路的人拉屎撒尿。我总是用毛笔写个巨大牌子立在那:此地严禁大小便。但唯一改变的只是我写的字而已。有天和父亲熟识的一个司机对父亲说你儿子的毛笔字越写越好了。我猜想,当他们拉屎撒尿的时,一定反复研究面前牌子上的七个大字,藉以打发时间。在这样的三岔路口,父亲肯定认真思索过了。他一直在家做一个老实的农民,虽然偶尔会想一些点子超越一个农民的身份,但终究还是没改变农民种地的本质,可现实是土地里面是刨不出多少真金白银的。当父亲看到身边熟悉的地方大兴土木,不少新事物破土而出,他再一次利用了他敏锐感官,孤注一掷地开办了这个采石场,他想把老屋第二层修起来,也想修建另外一座老屋。但他还是失败了。
  后来我果然考进了县里的高中,父亲做了一个决定,远走他乡再做一个流浪者。距离他十七岁出门远行,已经足足十八年了。没想到此一去,再没回去过,至少是回去住过。母亲在老屋固守一年后,也去了广东,和父亲一样,再没回去住过一晚。我和哥哥就更不消说。我们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短暂地租住过许多房子,都比老屋好,但我们都知道,父母亲应该有更深刻的体会,这只是寄居而已,我们都想念着老屋。有时候谈到,父亲总是说等经济好了,一定回去把老屋第二层修起来,在那里养老。但我们都明白,这只是说说而已。就算父亲真的愿意把那第二层修起来,是不是真的愿意回去久居呢?那也许仅仅是完成生命中一个夙愿而已。
  现在,老屋对我们来说只是一段见证而已了。尤其是父亲。当我试着想父亲取经时,总逃不开说起老屋。我曾经对父亲建议,要不我们回家把老屋撬了,石头和木头有人要就卖,没人要,就弃之不用,反正不能让老屋保留一个屋的形状。父亲懂我的意思,我多次向他提及老屋风水的问题,并试探性地归结父亲半辈子的沉浮都是因老屋而起,现在是否会影响到我的命运。父亲思索了许久,却说各有各命,这个命不是别的,是韧劲,踏踏实实去干,就会命好,投机取巧,轻浮暴躁,命就会不好,看我这半辈子,顺当的时候就是够踏实,坎坷的时候就是不够踏实。父亲又说儿啊,你可要落到实处,沉一点,稳一点,这辈子你的命就会好,要不然就要像你爹一样,命不好。
  我没想到父亲用简单几个字就把半辈子的沉浮解释尽,再浓缩一点就是——踏实,踏到实处,一步一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两个字,却厚重得会让人喘不过气,因为这是父亲花了五十多年的人生才明白的。
  父亲一直对我和哥哥很抱歉,总是说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尤其现在城里的房价一日一日高涨,我和哥哥还在为我们在城里的房子而挣扎。但父亲不明白,这他这两个字,已经是留给儿子最好的一笔财富了。父亲一直想把老屋的第二层修起来,还想在山下修一座漂亮的小楼,我相信,有了他这第一层,老屋的第二层,以及在城里的房子,我们都能够修起来。



   全文完·

发表于 2012-4-14 19:48 |
交流交流    加qq2318785402
12
返回列表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