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12|评论: 0

广元市直属学校初中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6 21:19 | |阅读模式

       广元市教科所  柳咏梅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市直属学校初中教学情况,按照局领导安排,市教科所一行7人于2月20日至3月4日,采取查看资料,随堂听课,课后评课,与老师和学校领导交流座谈、师生书面问卷等形式,对五局中学、821中学、树人中学、实验中学、081中学、广元外国语学校、广中、利州中专附中八所学校的初中教学情况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与视导,现将其课堂教学具体情况陈述如下。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师队伍整体年轻  学历层次高
      直属学校初中教师共274人,平均年龄33.8岁,教师结构整体年轻。其中:本科学历占72.6%、大专学历占25.2%,文化层次较高,是一支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教师团队。
      2、敬业务实  工作态度端正
      本次课堂教学调研完全是随机的,所调研的169节课中,有刚走上教学讲台不久的年轻教师,也有教学经验丰富年过半百的老教师。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都是十分认真的。从我们对备课、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看,基本没有发现无备课进教室上课的。课后和他们交流座谈时,所表现的态度也是谦虚的、渴求上进的。
      3、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
      市直属8所中学的七至九年级都已全面实施课改,且使用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所听169节课中,教师均有了“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改变学习方式”、“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互动交流的课堂模式”等方面的意识,个别课还体现得较好。具体表现在:
      (1)课堂教学中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初露端倪。所听的课中,教师能注重营造一种平等、愉悦的氛围,注重对学生的关注与尊重,运用激励性语言,大部分教师是用一种交往式的语气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到亲切而自然。如五局中学一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倾情投入,引领学生回顾思考,语气亲切、微笑服务;利州中专附中张老师上课抽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坐在座位上回答,不用站起说,体现师生平等;广中向健芳老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把自己当作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师生的亲和力。
      (2)部分教师能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入教学过程。在调研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归纳,教给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方法,虽不尽善尽美,但意识是非常明确的。如081中学何春梅在《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过程中将探究式学习方式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外国语学校刘详尧教学《分式方程》时,以问题为中心,在学生原认知基础上进行点拨、启发,培养自学能力和自我纠错及评价能力;何小龙在上习题课时,先让学生动手试作,进行尝试感悟,教师注重引领,分析由学生讲,过程由学生写,评判由学生说。
      
      (3)教学中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081中学有一节物理课,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中所见的物理现象组织知识复习,激发学生兴趣。
      (4)教学中因地制宜,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知识目标落实较好。821中学老师课堂教学基本利用小黑板、挂图等直观用具进行辅助教学;树人中学的一堂化学课以演示实验为平台,组织学生边观察边学习《常见的酸和碱》,通过比较明析酸、碱的性质;实中沈国兰老师讲练结合,安排练习有梯度,由易到难层次性强,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差异;081中学董老师注重教学中的细节,隐含条件的挖掘,对知识的复习有系统性,建立知识网络,《二次根式》虽是传统内容,但能体现新理念。
      二、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调研情况统计表:
      从表中可见,教学评价结果呈非正态分布,说明课堂教学与新课程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
      1、师资不足  教学的准确性不够
      由于所调研的8所初中,均有高中或大中专班,部分学校认为高中是出口、是形象、有效益,从而重视高中或大中专班的教学,在师资配备上首先满足的是这方面的需要,造成初中部分学科师资不足。一些学校因受企业变迁的影响,部分教师流失,一些学科只得由非本专业的老师兼任“代课”。这些“代课”教师虽有好的工作态度,课堂上却难免有知识性错误出现,对课标的准确把握,对教材的处理和整合就更难以到位。
      2、传统课型多  新课程理念体现不足
      从听课统计中发现,合格课基本上属传统课,占63.36%,近72.2%的课属合格与待合格课。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传统课堂教学的风格和特点。
      一是以教代学,以讲代教还严重存在,有50%的教师还是采用这种教法,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本来提出一个问题就完全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可教师却把它割裂成几个简单的问题,一问一答,让学生跟着老师走,一切活动都由老师主导,不根据学生实际,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流程中,见物不见人是一通病,而追求那种所谓点滴不漏的、完整的教学程序和课堂结构。

      二是学生参与走过场,流于形式。有些教师设计学生参与的环节是为了装点门面,教师刚刚提出问题,学生教材还未看完,更谈不上思考、讨论和交流,教师“停下来”的指令就发出了——设计这一环节是给人看的;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抱怀疑态度,明明学生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解决了的问题,但教师不予肯定,而是又从头至尾重复一遍;有的讨论安排不合理,较难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没有安排讨论,显而易见的又安排讨论或是表面讨论的热热闹闹,就是偏离主题各自为阵。有的教师让学生参与的面太小,一节课下来始终是那几个同学在活动,有20%的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安排全体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
      三是教学方法较单调,缺乏针对性。不同的锁需要不同的钥匙去开启。观照我们的课堂教学,却很少有“钥匙现象”。缺少个性化,没有针对性,不管学生好中差,都是一个调子,一个路子,一样内容,一样要求,一把尺子,按照自己的计划进度,内容讲完了事,不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进行教学反馈,好坏一个样。教学手段单一,就知识讲知识,就内容炒内容,很少用挂图、小黑板等常见教具,没有一堂课使用投影或多媒体,生硬灌输,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不能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无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对教学的意见。
      3、部分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  教学设计欠科学  教学效益不高
      从听课情况看,没有一节特色课,很多课堂教学效益也较低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究竟怎么回事?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因课时多,每天匆匆忙忙,不愿意也根本没有时间或无条件去查资料来充实现今的教材内容,丰富课程资源。备课不全或是备课条款不完善,准备失当,教学密度小。在教材的使用上,要么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抓不住重点和关键点;要么一味迷信教材,结果面面俱到,个个重点;要么没吃透教材,歪曲教材意图,结果教的面目全非;要么把握不住教材,提高教材难度。可以说有老师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在教。
      4、不注重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学习积极性的保护
      调研的直属学校中,有些学校学困生较多,学习行为习惯差。面对这个群体,有的老师能够循循善诱,正确引导,有的老师态度粗暴,方法简单。比如有一所学校学生上课来迟到了,就让学生背朝讲台,面朝墙坐在最后一排听课;还有学生因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一直站着上课;也有一个老师在评讲作业时,指名点姓某某三个学生做得特别差,以生硬的批评对待学生。这样的教育行为,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存在一种逆反心理,普遍比较浮躁。这无疑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5、重理论知识的讲授  轻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调研中,很难发现教师对操作性的训练给予充分重视,确有用理论性讲解代替实验操作的教师,有缺乏或闲置实验操作设备的情况,有三所学校音、体、美设施设备严重缺乏。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三、工作改进建议
      1、重视初中教学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初中是学校的重要组织部分,学校不能认为初中是义教无经济效益,就该受穷,要消除急功近利思想。首先要搭配好学科老师,对一些小学科也不能随便安人代课。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实验设施不足、图书严重缺乏、艺体设备有限、多媒体空缺等具体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再者应加强初中的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要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学校要安排专人分管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工作,切实搞好校本教研,尽可能地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教科所要有计划地开展直属学校教师的培训、竞教、交流听课等活动,在课改培训方面开展必要的“补课”。
      2、加强教学质量检测  构建适宜的评价机制
      我们要确立评价是为学生服务、促进教师成长的观念,要具体落实和规范学生学科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建立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机制。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是,每次考试或作业评价后,我们往往习惯于把学生进行横向比较,给他们排队,进行分类划等。实际上,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横向比较往往弊大于利,它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烂为烂,放弃学习,阻碍学生发展。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老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即他们的纵向发展,适时地对他的发展变化给予引导,评价结果除了分数和等级之外,应该还包括一定的说明和建议给以鼓励,发挥对点滴进步时时鼓励的巨大作用,尊重学生人格,多进行正面引导,以评价规范学生行为习惯,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究力度  强化备课环节
      新教材同以前旧教材相比,有新增内容,有删减内容,淡化、粗化了具体知识。知识要求有加强了的,有削弱了的,但又没有取消。有些内容新教材上没有,学生作业中有,旧教材有,但要求简单或不作要求。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要求上保底不封顶,可这并不说明教师的课好上了。如果教师不认真地去挖掘,总会觉得一节课内容太少,没有什么可讲的,也没什么可学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精心地去准备,就得读课标,按课标要求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现在实行的是一个课程标准下多个版本的教材,我们提倡教师手中要有2—3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订阅2—3种专业杂志,加强个人研究,组内研究,联系学生实际和课堂实际,适当挖掘教材内容,调整教材内容,让教材为我所用。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源于学生,又高于学生。开发利用有效资源,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既备教法,又备学法。通过反复钻研、感悟去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针对性要强,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加重老师的负担,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才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适应省教厅《八不准》要求,才能提高课堂40分钟效益,完成新课程三维目标任务。
      4、认真把握课堂教学四个结构要素  体现教学特色
      课改要求老师要把课上“活”,但这样一来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难度。不知如何应对课堂上“放得开、收得拢”的局面,造成课堂“失控”,影响教学效果。而有时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又“收”得过了头,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情绪低沉,同样也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学要整合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结构要素。教学中逐步形成“对话”意识,它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让教师的“抑”和“扬”调控更多的学生、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丰富学习的经验和策略,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中使思维更深入。不轻易放过每一个错误,每一个问题,在评议中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把教学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激励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模式,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关心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角落,让他们生成知识,生成智慧。学生是课堂的灵魂,只有触动灵魂的课才算一堂好课。

      5、常规教研制度化  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
      教师是学习者,同时又是研究者。研究课堂,资源共享。教师之间要有开放的心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集体备一堂课,代表上一堂课,一起评这一堂课,再备一堂课,同时附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这样立足课堂这个主阵地开展校本教研,以课例为载体,从中探寻并揭示有效提升教师实践智慧,促进其专业成长的运作方式与规律,这是最现实的一种方法。最好把它常规化、制度化,学校将其形成考核考评的硬性要求。再者就是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小课题研究。如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老师教学方式的研究、教材开发的研究、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的研究。使不同的课、不同的教师,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展示出不同的新意,涌现出更多的优秀课、特色课。
      6、做到发展性训练与基础性训练有机整合
         
      新一轮课程改革仍然强调重视“双基”,传统题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双基”的,因此,传统题应保留,但必须精简。在新课标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一方面,要防止完全照搬传统题。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完全抛弃传统题,淡化“双基”。其次要充实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习题。传统的训练系统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双基”,新课标既要求掌握“双基”,又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传统的训练系统中,必须增加新的要素,旧知识必有新考法,重新构建新的训练系统,做到发展性训练与基础性训练有机整合、协调互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