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会问我:“你为什么要从三万英尺俯看中国历史?”是的,我们知道历史是宏大的。相比于别的学科而言,历史是最喜欢宏大叙事的。而在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历史中,中国历史尤为宏大。中国历史本身就拥有几千年的长度,这已经让兴致勃勃准备有一番作为的历史学者感到吃力了。另外中国还有着保存历史档案的良好习惯,官修的正史、地方志,加上数以千万计的野史足以让每一个历史研究者感到眼花缭乱,从心底发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喟叹。
我不是司马迁、班固、司马光这样的天才历史学家,我也无力写出《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这样的旷世之作。皓首穷经地在故纸堆中去找寻中国历史的真相对我这样一个庸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既然不能慢慢地察看中国历史,那么我只能俯看了。俯看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俯看时空转换下中国历史的风云际会;俯看中国历史令人咨嗟的背影……
那为什么是三万英尺呢?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著名的《全球通史》里写到:“就如一位栖身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所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判然不同。”那我们站在三万英尺去俯看中国历史自然与古代那些端坐在官廷之上,埋头书籍整理的历史记录者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三万英尺的高度是中国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我想站在这中国地理的制高点上俯看中国历史,一定也会发现中国历史本身的制高点。
弗朗西斯科?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我多少觉得这话说的过于含糊,我见过太多的人读史最后读成了偏执狂。我总是告诫自己要小心陷入这样的危机。后来历史越读越多,我才知道那是他们没有思考。读史确实可以使人明智,但是那需要我们的独立思考和仔细推敲。明朝末年李贽说的很有道理:“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我们读书如果一切都听从古人怎么说,那么我们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须记住:博古最终的目标是通今。我不是在写历史普及性作品,在三万英尺俯看下的中国历史没有故事。我不喜欢说历史故事,因为有很多人比我说的好的多的多,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听到这些历史故事我想到了些什么,故事背后又隐含着些什么。听完故事不是哈哈一笑就忘了,我们更重要的是警醒自己不要像有的故事里的主人公那样愚蠢。所以,我把我读历史的这些思考写出来,是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如果能够引发大家的一点思考,那就善莫大焉了。
一个家族如果患了红绿色盲症,医生可以通过对家族族谱的分析寻找到解决办法。可是如果一个民族患了“红绿色盲症”又该怎么办呢?历史学者不容推辞。在三万英尺的高空我努力地去找寻中国历史中的那些“隐性基因”,寻找中国历史的“死穴”,探求解决的办法。因为站的高,我可以从纵横向上去思考我们的历史进程。我相信普世的价值观念,正是因为普世价值观念的存在,历史才显得有意义,历史学者追求终身的也应该就是这种普世价值观念。“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希伯来的这句谚语说的很漂亮。我想对于我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终究有一天我会有所发现。
当然,我所书写出来的这些观点大多都是一家之言,在学术上显得过于苍白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我自己也偷懒不想去考证这些看起来天马行空的推测,所以大家不必太纠结于具体观点的对与错。当然,如果你有兴趣去考证这些看法,那我我的朋友,我为你祝福,愿你有惊世的发现,我只求能给你一点我的想法和启发。这些都是我读史是最真实的想法,因为真实,所以鲜活,因为鲜活,所以生动。在三万英尺的高空,我俯看中国的历史,宠辱偕忘矣。
因为我爱读杂书,巫医乐工百家之言大多有所涉猎,加上平时爱胡思乱想,所以很多时候会产生一些看起来很奇怪的问题,(例如我读宋鸿兵的《货币战争》,就自然地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有国家发动过货币战争吗?”)这些问题我也会在书中一并提出来,希望能够启发各位学人。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在这些问题上略加着力,应该会有所发现来解答我的困惑。提前谢谢各位学人了。
和绝大多数的网络写手写历史不同,我反对盲目地去解构历史。历史可以很鲜活,但是历史不是像胡适说的那样“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有着客观的规律的。《圣经》中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大抵如是。因为历史的发展和走向都在遵循着客观规律,说的玄乎一点就是所谓的“天道”。我们大家都知道世上没有永远不灭的王朝,无论这个王朝在开头多么的气势恢宏。因为天道如此。而这正是我们俯看历史所能发现的,历史就像经纬线一样交叉出现,等待我们去细细的去俯察。
在三万英尺俯看下的中国历史呈现出的色块差异是如此的鲜明,对这些文明的色块一一加以仔细凝视,我将中国历史已经逝去的接近5000年岁月划分为传说时代(约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841年)——轴心时代(公元前841年——公元9年)——文明时代(公元9年——公元1368年)——落日时代(公元1368年——公元1861年)——重建时代(公元1861年——公元1991年)——信息时代(公元1991年——Now)。中国历史的每个时代色块都发出或明或暗的光亮,给我们以巨大的启迪。我将努力通过我的文字来向你描绘每一个时代色块,来向你展示那逝去的岁月之光,来向你传达真正的时代雅音。
我记得陈寅恪先生每次讲课总会开宗明义地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小子我学识有限,但也妄自菲薄一次,写一句:在这本《从三万英尺俯看中国历史》中我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让我们一起从三万英尺俯看中国历史。
本帖最后由 蓬安宅急送 于 2014-3-16 08:50 编辑
|